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541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1171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262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91.
天津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天津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能源建设方向等问题,分析了天津市农村能源的现状与特征,从而提出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792.
随着环保部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标准的更新,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列入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并在各级环境监测站中逐渐普及应用。同时,作为国家标准的定电位电解法依然在用,且测量的可靠性、稳定性能良好。在相同环境下使用两种方法同时测定同一污染源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探讨了其结果间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93.
南京市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碳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产生温室效应,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选取了南京市的6个典型功能区,研究不同污染水平和不同季节下植物叶面颗粒物黑碳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将其与地面尘和表层土壤中的黑碳含量进行比较,探讨黑碳在多介质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含量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2)工业区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含量最高,并与其他功能区的差异达显著水平;(3)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黑碳含量越高,BC/OC值也越大,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4)黑碳气溶胶通过植被表层到达地表的过程中其含量逐渐下降,植物叶面颗粒物可作为监测大气黑碳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94.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是当前总量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ReNuMa模型对石头口门水库流域建立了污染源—水质的定量响应关系,从径流量、总氮的模拟结果来看,模型的模拟精度满足要求。其次,建立了包括4部分内容(容量总量控制目标、规划年预测排污量、目标合理性因子、环境管理调控系数)的流域总氮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2020年石头口门水库流域总氮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49万t。该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模型统筹了目标总量控制与容量总量控制要求,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5.
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氨氮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稻壳生物质为原材料,在350℃和500℃2种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质炭(BC350和BC500),采用扫面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稻壳生物质炭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考查了稻壳生物质炭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影响因素和动态吸附。结果表明,稻壳生物质炭的平衡吸附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后趋缓,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更好地描述稻壳生物质炭吸附氨氮的行为,BC500比BC350具有更大的吸附氨氮的能力,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2 mg/g和6.51 mg/g。p H和离子强度影响BC500对氨氮的吸附效果。动态吸附实验表明,BC500对氨氮的平均吸附量为1.78 mg/g。可见,稻壳生物质炭可以用作高效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796.
武跃  袁圆  张静  李芳  白长岭 《化工环保》2015,35(3):236-240
采用亚临界湿式氧化法及金属络合剂协同亚临界湿式氧化法去除含油污泥中的重金属,考察了去除效果,优化了反应条件,并探讨了脱除重金属的含量上限。实验结果表明:在1 L反应釜内加入200 g含油污泥,在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60 min、液固比(去离子水与含油污泥的质量比)0.30的优化条件下,Cu和Z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7.3%和22.0%;加入金属络合剂后,各重金属的去除率均有明显提高;在金属络合剂加入量为0.05mol/L的优化条件下,应用金属络合剂协同亚临界湿式氧化法可将2.5倍于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B级标准的重金属含量降至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797.
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废弃松木屑为原料,采用控制热分解法制备了生物炭。运用BET和FTIR等技术对生物炭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并探讨了吸附机理。表征结果显示,700℃氨气处理的生物炭,其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增大。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优于普通活性炭,且以700℃氨气处理的生物炭为最佳;随溶液pH的升高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去除率增大,当pH为4~6时去除效果较好;在溶液pH为6、初始铅离子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剂加入量为1 g/L、吸附时间为6 h的条件下,700℃氨气处理的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去除率达99%以上;700℃氨气处理的生物炭的Langmuir吸附常数和Freundlich吸附常数远大于普通活性炭和其他工艺的生物炭;铅离子在生物炭上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98.
以柚子皮为原料,采用次氯酸钠废液活化法制备了柚子皮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条件,并运用SEM、FTIR和XRD技术对活性炭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柚子皮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350℃、次氯酸钠废液含量25%(φ)、次氯酸钠废液活化时间25 min、高温活化温度650℃、高温活化时间60 min;最佳条件下,柚子皮活性炭的产率为31.88%、碘吸附值为854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16.9 mg/g。表征结果显示:活化后的柚子皮炭具有更大的孔体积、更有序的孔径排布和更发达的孔隙结构;柚子皮活性炭表面存在大量的含氧基团;柚子皮活性炭的石墨化度为61.3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9.
Zou  Ye-Ai  Tang  Yue  Xie  Yong-Hong  Zhao  Qi-Hong  Zhang  Hon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7,17(3):879-888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The majority of Eastern China’s herbivorous geese overwinter in the East Dongting Lake, China, and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about how changes in their habitats...  相似文献   
800.
Dust and Sand Storms (DSS) originating in desert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re events raising global public concer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dust aerosols play a key role in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t the regional and the global scale. Deserts and semi-desert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dust and sand, but regions that undergo vegetation deterior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als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DSS. Dust aerosol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dust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 mm, which can be transported over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Dust aerosols influence the radiation budget of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by scattering solar short-wave radiation and absorbing surface long-wave radiation. They can also change albedo and rainfall patterns because they can act as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CN) or ice nuclei (IN). Dust de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both marine nutrients and contaminants. Dust aerosols that enter marine ecosystems after long-distance transport influenc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oceans, and thus global climate by altering the amount of CO2 absorbed by phytoplankton. In addition, the carbonates carried by dust aerosol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arbon for the alkaline carbon pool, which can buffer atmospheric acidity and increase the alkalinity of seawater. DSS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human society: they can exert adverse impacts on human’s living environment, but can also contribute to the mitigation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e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acid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