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2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798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179篇
综合类   1626篇
基础理论   409篇
污染及防治   510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31.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urban street cany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sidents’ health. However, the vertical air quality in urban street canyons has rarely been assessed using field observations obtained throughout the year.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PM10), CO, NO2, SO2, O3, air quality index, and their responses to microclimatic factors at three height levels (1.5, 27, and 69 m above street level) 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The PM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at 27 m than at 1.5 m in winter, whereas the situation was reversed in other seasons. It was found that photochemical pollutants such as NO2 and O3 were the primary pollutants in the urban street canyon. The days on which O3 was the primary pollutant at the height of 1.5 m accounted for 81.07% of the entire year. The days on which NO2 was the primary pollutant at the height of 27 and 69 m accounted for 82.49% and 72.33% of the entire year, respectively. Substantial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NO2 and O3 were found at the height of 27 m than at 69 m. In-canyon concentrations of NO2 and O3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wind speed, and wind direction, which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相似文献   
732.
定量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及其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春市为例,基于LandSat7 ETM 影像数据定量反演晴空状态下城市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通过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状况及其与地表反照率、NDVI的关系,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治理对策.研究表明:长春市城区热岛效应显著,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铁北工业园区、二道区北部和绿园区西南部;城区的地表反照率和NDVI始终小于郊区;城区地表温度随着地表反照率和NDVI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排放的同时,提高城区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33.
制备了一定含水率不同浓度的CuCl2的PVA样品,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微波传感器测量S11参数,计算得到相对复介电常数。以样品相对复介电常数的实部、虚部及对应频率作为输入,以CuCl2溶液的浓度作为输出,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训练样本集对网络训练后,检验样本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最大误差为0.97%。结果表明,利用复介电常数和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浓度预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进而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734.
粤东花岗岩类的SiO_2、K_2O及ALK值偏高,Al_2O_3、Fe_2_O_3、FeO及MgO偏低,ANKC值、Na/K比及CaO、Na_2O含量介于华南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之间;负铕异常明显,轻稀土显著富集,中稀土(Tb—Tm)略有亏损;铅同位素高于地幔铅和下地壳铅同位素组成,略低于华南中生代上地壳铅同位素组成;锶、氧同位素具正相关关系,不相容元素比与其他元素间无相关关系。其岩浆起源于上、下地壳间的过渡带,该过渡带由上地壳物质及侵入其中的幔源物质组成,岩浆上升定位过程中,未发生过明显的分异结晶一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735.
拟菊酯杀虫剂的光敏降解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研究了哒嗪硫磷、多菌灵和克百威对三种菊酯杀虫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的光敏降解效应.在0.03—2.66μg/cm~2剂量范围内,哒嗪硫磷,多菌灵对3种拟菊酯杀虫剂有极显著的光敏效应,光解速度常数分别是拟菊酯杀虫剂单独照光的1.54—1.88倍和1.41—1.72倍.克百威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有显著的光猝灭效应.当克百威和哒嗪硫磷共存时,克百威明显减弱哒嗪硫磷对氯氰菊酯和嗅氰菊酯的光敏效应,而增强对氰戊菊酯的光敏效应.  相似文献   
736.
任越  杨俊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3):1166-1175
中国生活垃圾产量大、增速快,若处理方式不当会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近年来提倡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是垃圾减量化的关键一环.综合考虑垃圾处理对环境、能源、经济和社会四方面影响,构建适用于垃圾处理的3E+S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将垃圾源头分类、末端分类处理方式纳入垃圾处理生命周期中构建4种生活垃圾处理情景.结果表明,混合收运+末端分类的处理情景具有潜在最优生态效率,分类收运+焚烧的处理情景由于源头分类、收运环节更为复杂导致其总环境影响潜值最大,且生命周期成本最高.对比考虑或不考虑社会成本计算得到的生态效率表明,社会成本的加入显著影响生态效率.源头分类是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态效率的敏感性因素,通过降低垃圾源头分类单元过程多余的环境排放和成本或推广使用以末端机械化分类(PGAS)技术为代表的低污染低成本的垃圾分类新技术,都能够提高垃圾处理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737.
唐岳群 《福建环境》2003,20(2):45-47
探讨了加入WTO对贸易与环境管理职能的影响,强调突破绿色壁垒,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规范和发展环境产业市场,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贸易。  相似文献   
738.
针对传统最小二乘法估算模型参数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了复合分位数回归参数估计法,并用遗传算法完成相关计算,建立了三次多项式的沉降数据预测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复合分位数具有很强的稳健性和参数估计的稳定性,所得模型预测能力强、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739.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采用"盐酸+超声波"改性,研究了其对含盐污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改性玉米芯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酸性含氧官能团含量较改性前分别提高了7.5、18.2倍,在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盐度为0.45%、p H值为5.0、投加量为2.5 g时,对氨氮的吸附率可达79.4%。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在含盐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538 2~2.842 6 mg/g,显著高于改性前。热力学分析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含盐污水中氨氮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且是自发、放热及熵增加的过程。以HCl为解吸剂,改性前后玉米芯生物炭的最佳吸附-解吸循环次数分别为3、7次,再生后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解吸前的85.1%、93.8%。  相似文献   
740.
采集某电镀厂污泥,以膨润土和改性膨润土为稳定剂,采用TCLP毒性浸出试验分析膨润土和改性膨润土对污泥中重金属Cr、Cd、Zn和Pb的稳定化效果。未加入稳定化剂前,电镀污泥中重金属Cr、Cd、Zn和Pb的浸出毒性分别为154 mg/L、13.5 mg/L、658 mg/L和76 mg/L。稳定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膨润土和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与干污泥的质量比分别为1∶5和3∶10,振荡时间为12 h时,浸出液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最低,稳定化效果最好。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膨润土和改性膨润土稳定后重金属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与未稳定前相比污泥中重金属不稳定态的含量变少。扫描电镜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膨润土和改性膨润土可能通过吸附和离子交换来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研究表明,改性膨润土对电镀污泥中高含量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要优于未改性膨润土的稳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