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5篇 |
免费 | 412篇 |
国内免费 | 16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61篇 |
废物处理 | 161篇 |
环保管理 | 299篇 |
综合类 | 2850篇 |
基础理论 | 637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09篇 |
评价与监测 | 225篇 |
社会与环境 | 224篇 |
灾害及防治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304篇 |
2020年 | 306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260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312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346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265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992.
以江苏省某市2个拟建危险废物填埋场址(E和F)为研究案例,通过综合比较2个拟建场址的地质条件、场地建设、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优化选择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建立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在确定各制约因素及子系统权重值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各指标因素相对应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评判矩阵与指标权重结合,计算出各场址相应的综合适宜性评价得分,参照危险废物填埋场适宜性等级标准,最终选出最佳场地。结果表明:场址E的综合适宜性评分为96.3,为最佳场地;场址F的综合适宜性评分为86.8,为适宜场地。 相似文献
993.
在电化学处理高硬度氨氮废水过程中,Ca2+、Mg2+等会在电场作用下富集并沉积在电极表面,引起电极结垢,最终影响氨氮去除效率。倒极除垢操作简单、脱垢效果佳,但会折损电极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可在倒极操作下保持长寿命的Ti/RuO2-IrO2-RhOx新型电极,以用于处理上述高硬度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在倒极操作下,Ti/RuO2-IrO2-RhOx电极加速寿命高达1 400 h,分别是Ti/RuO2-TiO2与Ti/IrO2-Ta2O5电极的47倍与23倍。物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RuO2-IrO2-RhOx涂层为致密均匀固溶体,表面有簇状晶粒析出。将研制的Ti/RuO2-IrO2-RhOx新型电极用于电解氨氮废水,发现其在析氯与氨氮去除方面均优于Ti/RuO2-TiO2和Ti/IrO2-Ta2O5。此外,氨氮浓度、电流密度以及初始氯离子浓度对氨氮去除效率均有明显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Ti/RuO2-IrO2-RhOx新型电极在氨氮废水的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质量,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际监测运行环境中,基于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水质自动监测日常运行维护质控手段对运行维护质量监督考核结果的影响,探索提高水质自动监测质控考核结果合格率的运行维护质控技术要求。结果表明:零点漂移检查、量程/跨度漂移检查对水质自动监测质控考核结果虽无显著影响,但却是保障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基础;水质自动监测仪标准物质核查结果相对误差的合格判定标准由±10%加严至±6%时,水质自动监测仪标准物质核查、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实际水体样品加标回收率测试及盲样考核结果的合格率均显著提升;标准物质核查合格率由74.6%~77.9%提升为98.4%~100%,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的合格率由62.5%提升为75.9%,实际水体样品加标回收率测试的合格率由75.0%提升为87.5%~100%,盲样考核合格率由75.0%提升为100%;标准物质核查及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相对误差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且数据分布为正偏态分布;实验所用水质自动监测仪器可能存在负偏离的系统误差,手工比对实验环节对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干扰。综合上述结果,在进行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设计和选型时,应消除可能的系统偏差;在开展实际水体样品比对测试过程中,应加强对比对实验相关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时,应采用更严格的标准物质核查结果相对误差合格判定标准,以提高和保障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碳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可为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此,以内蒙古通辽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8、2019和2020年植物复垦土壤以及2021年未复垦土壤进行调查取样,探究了恢复初期土壤全碳、有机质、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物 (MA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被复垦后土壤碳组分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并随着排土场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中的POC、MAOC组分以及MBC的含量显著增加,但土壤全碳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土壤pH显著影响土壤全碳和MAOC含量,而土壤铵态氮与土壤碳累积呈负相关。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pH降低,并与土壤全碳和MAOC的含量显著增加显著相关。因此,植被恢复对于排土场土壤碳累积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排土场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应重视土壤盐碱化治理。 相似文献
996.
应用OilTech121便携式测油仪对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小溪沟、长江水样进行石油类浓度检测,分析其石油类浓度沿程变化情况以及对小溪沟、长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含油废水的影响,小溪沟明显受到污染,入溪口d2石油类浓度高达24.9 mg/L,围油栏和吸油毡组成的拦截带对石油类的吸附处置效果明显,4道拦截带的油污拦截效率分别达到41%、34%、28%和18%,此外,长江水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下游水厂取水口水质未受污染,无需中断水厂取水。鉴于该仪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并为判断拦截带吸附处置效率、水厂取水是否安全等重要决策领域提供了大量及时的第一手数据,建议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石油类浓度检测及预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不同阴离子条件下纳米TiO2催化臭氧化(nano-TiO2/O3)过程对溴酸盐(BrO3-)生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小试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溴离子(Br-)、氯离子(Cl-)、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和亚硝酸根离子(NO2-)对纳米TiO2催化臭氧化过程BrO3-生成的影响,并对不同阴离子条件下单独臭氧化(O3)过程和nano-TiO2/O3过程BrO3-生成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Br-初始浓度下,相对于O3过程,纳米TiO2对BrO3-生成的抑制效果规律不明显;Cl-浓度从0增至150 mg·L-1时,纳米TiO2抑制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HCO3-存在的水体,投加纳米TiO2对BrO3-生成的抑制效能大大减弱;当SO42-初始浓度为0~90 mg·L-1时,相对于O3过程,nano-TiO2/O3过程BrO3-生成量减少了22.50%~68.77%;当NO2-初始浓度为0~1 mg·L-1时,相对于O3过程,nano-TiO2/O3过程BrO3-生成量减少了2.22%~68.77%。 相似文献
998.
构建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double microbial fuel cells,DMFC)型毒性传感器分别对Cr(Ⅵ)、Cd2+、Cu2+、Zn2+进行在线检测研究。通过对反应器进行优化,确定DMFC在外电阻为1 000 Ω时达到最大功率密度;外循环速率为0.933 4 mL·min-1时反应器运行较稳定。在最优条件下,通过监测铜离子来确定检测时间为60 min,清洗时间为10 min。在以上条件下进行重金属检测,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的检测范围分别为0.3~10、0.4~10、40~160、15~80 mg·L-1。抑制率可以用来验证反应器的可行性,检测范围内抑制率与重金属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 7、0.979 5、0.944 1、0.936 6。并可得到相应的线性方程,这些方程可用于验证DMFC-传感器的稳定性。选取检测范围内的浓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1%,传感器相对稳定并可长期运行。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C11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以pH、M-C11投加量和CaCl2投加量等因素为自变量,以处理后的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Fr)为响应值,并借助扫描电镜对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C11可显著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且选取的3种单因素水平均可影响絮凝剂活性。经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在M-C11投加量为2.56 mL,CaCl2 投加量为0.37 g/L的最优条件下,微生物絮凝活性实验值可达92.37%,接近模型预测值(92.30%)。CaCl2 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高于M-C11投加量(PCaCl2PM-C11)。Ca2+可中和高岭土颗粒表面负电荷,絮凝剂分子为悬浮颗粒提供吸附结合位点,促进絮体凝聚沉淀,M-C11絮凝机理是电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等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以调质高炉渣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四辊离心法制备矿渣棉实验.研究高炉渣滴落温度、粘度、离心辊径及转速等工艺参数对矿渣棉成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炉渣滴落温度应控制在1 290~1 420℃之间,高炉渣粘度在1~3 Pa.s;四辊直径分别为1# 213 mm、2# 295 mm、3# 295 mm和4# 295 mm时,转速控制在1# 2 707~3 000 r/min、2# 3 093~4 000 r/min、3# 4 350~4 500 r/min和4# 5 000~5 800 r/min,成纤率较高,成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