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369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182.
对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观测系统与模拟台网观测系统在震级测定方面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定量分析了数字台网的“速度型震级”、“仿真位移型震级”与模拟台网位移震级的差异。初步结果表明 ,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 ,数字网的“仿真位移型震级”可以替代模拟网的位移震级 ,震级测定的连续性要求基本可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3.
采用理论计算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估计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虽然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监测区略有差异 ,但几何形状相近 ,其公共区域部分更趋合理地反映了目前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范围。比较了速度型和位移型地震记录的差异 ,并讨论了其监测范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4.
采用Snoke的振幅比方法,利用江苏台网和山东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化波形资料,计算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附近地区的3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由此计算了其相应的P轴取向。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凹陷地区M_L5.1地震发生前2个月内、长江口地区显著小震群发生之前2个月内,在震中所在区域的附近地区有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异常地震发生;盐城附近及其近海海域在本文研究的时段内未曾出现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地震,该区域也没有发生中强地震或显著小震群事件。由此说明震源P轴取向具有一定的短临前兆意义,但这种情况与大地震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茅山断裂附近地区出现的2次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事件与该地区重力异常结果是一致的,说明2002年前后茅山断裂曾活动过。  相似文献   
185.
采用有机硫稳定剂 (DTCR) 与水泥对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进行稳定/固化处理,研究了飞灰中Cd、Pb、Zn的浸出毒性和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比较了螯合稳定与水泥固化对Cd、Pb、Zn的处理效果、养护时间对固化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飞灰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固化过程中飞灰中发生了复杂的螯合、水化反应,重金属形态由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变,螯合稳定对Cd的处理效果最好,水泥固化更适用于Pb、Zn。固化时间大于7 d后,飞灰中的重金属以及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已较为稳定。螯合稳定协同水泥固化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一的稳定或固化方法,飞灰在固化7 d后可同时达到重金属浸出毒性和抗压强度标准,满足安全填埋要求。  相似文献   
18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Dunaliella salina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the phycoremediation of saline water contaminated with arsenic (As) due to its strong tolerance of salt...  相似文献   
187.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uO/γ-Al2O3和MnO2/γ-Al2O3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一连续流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uO和MnO2催化剂对于对氨基苯酚的氧化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氨基苯酚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24~26MPa和400~450℃条件下,数秒钟内COD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催化剂CuO/γ-Al2O3的催化效果优于MnO2/γ-Al2O3。证明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8.
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大型钢铁集团周边农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PAHs)各组分间及其与总量间的相关性、与有机氯农药(OCPs)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萘(Nap)外,其他14种组分间及其与总量间的相关性极显著;δ-六六六(δ-HCH)与除Nap和二苯并[a,h]蒽(Daa)外的大部分PAHs组分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p'-滴滴滴(p,p'-DDD)与大多数PAHs组分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9.
Feng K  Yu BY  Ge DM  Wong MH  Wang XC  Cao ZH 《Chemosphere》2003,50(6):683-687
The use of organo-chlorine (DDT and HCH) has been banned in China for 20 years. A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during 1999-2000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OCP) residues in soil, water, fish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DDT was detected in 5 out of 10 samples with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0.3 to 5.3 microg/kg in the surface (0-15 cm) layer, 6 out of 10 with 0.5 to 4.0 microg/kg in the subsoil layer (16-30 cm), and 4 of 10 with 0 to 2.7 microg/ kg in the deep soil layer (31-50 cm). Results for HCH residues in soil sampl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DD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CP residues in 0-50 cm profile had been leached out or degraded to safe level. In river water DDT was detected in 10 out of 13 samples ranging from 0.2 to 9.3 microg/l, with an average of 1.0 microg/l. While HCH was detected in 12 out of 13 samples ranging from 0.02 to 36.1 microg/l, with an average 5.6 microg/l. DDT residues in sediment ranged from 0.1 to 8.8 microg/kg, while HCH ranged from 0.3 to 66.5 microg/kg. DDT residues in fish body ranged from 3.7 to 23.5 microg/kg and HCH ranged from 3.7 to 132 microg/kg.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an accumulation through food chain (from soil-water-sediment-microbes-crop-fish-... etc.), also that HCH residues are generally more persistent than DDT residues. However, all these data are well below than the state warning standard limit.  相似文献   
190.
接枝羧基淀粉对贵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接枝羧基淀粉(ISC)对贵金属离子Ag(Ⅰ),Pd(Ⅱ)、Pt(Ⅳ)的静态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及介质的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接枝羧基淀粉与Ag(Ⅰ)形成螯合物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数据(XPS)探讨了其吸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