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75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94篇
基础理论   12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采用1961~2016年1 638站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年值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中国东部地区雨涝事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196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的年总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均在波动中呈现出增加趋势。在年代际变化上,1990s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最多,而1960s~1980s,中国东部地区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中国东部地区年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存在6 a和30 a的周期振荡特征,并在1991年发生突变。(2)在空间上,196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态和各年代的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南、云南西部和南部、江西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湖南和重庆交界地区、四川北部和辽宁东部地区。(3)在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空间分布上,196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在东南沿海地区呈明显增加趋势,而1961~2016年中国东部雨涝次数和雨涝日数波动特征则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892.
Hurricanes and flooding have affecte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generated massive economic losses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se coastal communities' vulnerability to these two hazards along the Gulf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Specifically, two types of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 developed: (i) exposure to hurricanes and flooding,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ources; and a social vulnerability index, constructed using census data. These indices are combined to depic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overall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to hurricanes and flooding along the US Gulf Coas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otentially inform disaster management agencies, county governments, and municipalities in areas at heightened risk. Furthermore,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can assist decision-makers in prioritising to-do items and designing policies and plans for the mor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paper ends by discussing the study's limitations and i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93.
894.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固体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在处理固体废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反应机理及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该方法要达到工业化应用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5.
碳酸钙和粉煤灰对铅胁迫下小麦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和网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了碳酸钙和粉煤灰对铅污染土壤的小麦幼苗生物效应、成熟期籽粒含铅量和蛋白质含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探讨了碳酸钙和粉煤灰缓解铅毒害小麦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轻度铅污染(铅为350 mg/kg)的小麦农田,1.0 g/kg碳酸钙或50 g/kg粉煤灰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铅对小麦的毒害;在重度铅污染(铅为600mg/kg)的小麦农田,1.0~2.0 g/kg碳酸钙或50~100 g/kg粉煤灰对小麦铅毒害缓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96.
产物循环对生活垃圾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产物循环对生活垃圾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水分去除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的产物循环接种比例(30%、10%、无接种)的好氧生物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产物循环接种可提高垃圾中各生物化学组分(总糖、脂类、蛋白质和木质纤维素类)及有机物总体的降解率;接种 30% 和 10% 产物组的有机物降解率分别为 70%和 65%,高于无接种组的 63%;接种组的高温(50℃以上)维持时间亦明显延长.产物循环接种对提高水分去除具有不确定性,接种率 30%、10%和无接种时,相应的水分去除率分别为 60%、61%和 62%,单位重量原料的水分去除量为 0.401、0.428和 0.421 kg/kg,产物最终含水率为 60%、59%和55%.  相似文献   
897.
预制床技术在油泥(砂)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涛  陈健  陈敏 《环境工程学报》2007,1(10):132-135
采用预制床生物修复技术首次对江苏油田3个井站的罐底油泥(砂)和三相分离器废油泥(砂)进行工艺研究,建立了运行稳定的处理与利用现场示范工程,取得了满意的试验效果,现场油泥(砂)的总油含量>100 g/kg(土),装置运行2个月,总油去除率96.4%~98.4%,其中烷烃去除率74.7%~98.5%,沥青质去除率75.0%~89.4%,芳香烃去除率85.5%~99.6%.  相似文献   
898.
镍硅交联-有机柱撑改性膨润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制备了镍硅交联 有机柱撑改性膨润土 ,并应用于模拟废水、实验室废水 ,对水处理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 ,改性后膨润土对废水中CODCr、Cr6 + 、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4 8 8%、88 2 %、6 6 7%、85 9% ,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99.
长白山区中国林蛙资源及其保护与增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林蛙主要产于我国的长白山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资料,着重介绍了吉林省长白山区的中国林蛙养殖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在该区的资源保护途径与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900.
吉林省柳河试验区是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域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分析了该试验区的农业自然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并报道了初步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