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748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614篇
基础理论   277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31.
阐述了制定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制定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应考虑的因素,拟制了编制该标准的框架及程序。  相似文献   
632.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0,他引:16  
从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现实需要出发,研究了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管理与政府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其软、硬件结构,并开发出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价与分级、远程实时监控、GIS电子地图、GPS定位、应急救援预案及指挥、选址与安全规划等子系统,为我国建立全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网络系统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先进的信息化平台。该信息系统已经在江苏、山东、河北等省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建设试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重大危险源监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3.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研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引入距离指数、分散度等定量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用地数量、布局等方面对宣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其研究结果不但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开展、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4.
何理  曾光明 《四川环境》2002,21(3):20-23
本文对内陆水环境中风险的概念、分类及风险分析的目的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主要综述了关于水环境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并做了一定的展望,为内陆水环境中风险分析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作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635.
城市污水臭氧消毒宏观动力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毒是城市污水回用的必要环节。本文以某污水厂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O3)作为消毒剂,考查了臭氧在实验水中的溶解和衰减过程,不同通气量和不同pH值条件下臭氧对城市污水厂生化处理后出水中大肠菌群的消毒过程和消毒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臭氧对水中大肠菌群的消毒速度快、消毒效果十分显著;通入水中的气量低于10l/h时,灭菌率随通气量的提高而提高;在水质偏酸性时,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和提高大肠菌群的去除率;通气量在5l/h—30l/h,处理时间在10min以内时实验条件下臭氧消毒宏观动力学方程为—logS=Kt,式中K=0.2385min^-1—0.4674min^-1。  相似文献   
636.
研究了城市二级污水中重金属在回用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二级污水在回用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过程中,有6种重金属,汞、铅、银、镉、铜、砷含量会发生变化,经过石灰处理后,汞升高了约180倍,银上升了约20倍,这种出水补充到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2.1倍后,循环水中汞却了下降了60%左右,银下降了80%左右,但铜升高了9倍;二级污水平均污染指数为0.044,尚不至于发生因直接回用而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经过石灰处理后,平均污染指数为3.644,循环水平均污染指数为1.494这两种水最好不要使用在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场所.  相似文献   
637.
Investigation on Cr(Ⅵ) reduc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r(Ⅵ)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o Cr(Ⅲ)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Cr(Ⅵ) reduction rate including carbon source type, pH,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and amount of cells inoculum were thoroughly studied. Malate was found to yield maximum biotransformation, followed by succinate and glucose, with the reduction rate of 60.86%, 43.76% and 28.86%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pH for Cr(Ⅵ) reduction was 7.0, with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61.71% being achie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the rate of Cr(Ⅵ) reduction decreased. The reduction was inhibited strongly when the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57 mg/L. As the amount of cells inoculum increased, the rate of Cr(Ⅵ) reduction also increased. The mechanism of Cr(Ⅵ) reduction and final products were also analys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oluble enzymes appear to be responsible for Cr(Ⅵ) re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he reduced Cr(Ⅲ) was not precipitated in the form of Cr(OH)3.  相似文献   
638.
基于连续性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2004~2017年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使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9.5%,碳市场规模?活跃度每增加1%,将分别带来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0.9%和0.7%.异质性影响上,碳交易政策对东中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明显,对西部地区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39.
区域水质净化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区域水质净化潜力,指导因地制宜的区域总体规划方案与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功能.基于收集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中的水质净化模型,研究杭州湾南岸氮(N)、磷(P)的负荷量、输出量和净化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不同发展情境下研究区域水质净化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时间上,N和P的输出量以及净化量在两年中存在明显差异,相比2000年,2020年研究区域N总负荷量减少276.72 t,输出量减少140.86 t,净化量减少137.86 t;P总负荷量增加93.65 t,输出量增加28.91 t,净化量增加64.74 t;空间上,N、P输出量空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以及南部部分区域为高值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基于不同情景的模拟分析表明,在自然发展优先情景下,研究区N、P的输出量分别为1 682.36 t和115.50 t,在经济发展优先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增加约83.02%和79.93%,在环境保护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减少约为79.96%和56.44%.因此环境保护发展优先情景,能有效地减少区域N和P的输出,提高水质净化功能.研究结果为制定区域陆海统筹的规划方案,促进研究区域内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0.
微生物是调节土壤磷循环的关键驱动力.阐明土壤解磷菌的微生物矿化过程对于提高植物养分吸收率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柑橘园与毗邻的自然林地土壤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丰度、解磷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土壤无机磷组分,探究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获取磷策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柑橘种植导致土壤pH下降,土壤有效磷累积,ω(有效磷)平均值高达112 mg·kg-1,显著高于毗邻的自然林地(3.7 mg·kg-1).柑橘种植也会影响土壤磷素组成,柑橘土壤含有较高的可溶态磷(CaCl2-P)、柠檬酸提取态磷(Citrate-P)和矿物结合态磷(HCl-P).自然林地土壤各磷组分均显著低于柑橘土壤,而phoD基因丰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柑橘土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柑橘土壤解磷细菌Shannon指数(4.61)显著低于自然林地(5.35),群落结构也有别于自然林地.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解磷菌的群落组成,自然林地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柑橘土壤.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高磷累积抑制土壤解磷细菌的活性.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磷的获取策略,在柑橘园中,土壤微生物主要依赖外源磷,而自然林地土壤微生物主要以微生物分泌碱性磷酸酶矿化有机磷来获取磷的方式满足其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