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0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835篇
安全科学   277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740篇
基础理论   303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152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荸荠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植物种植水培养、植物浸提液培养及植物共培养3种培养方式研究了荸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荸荠植株种植水、荸荠浸提液以及荸荠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了化感抑制作用.100%浓度的荸荠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率达到91.40%,而荸荠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为86.83%.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直接验证了荸荠能够通过不断地向水体中释放化感物质来长久、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2.
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养分流失控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吴东  黄志霖  肖文发  曾立雄 《环境科学》2015,36(10):3825-3831
选择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包括园地(茶园)及林地(板栗)与原有坡耕地对照,观测并分析其土壤养分(氮磷)输出途径及数量情况,以评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流域土壤养分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退耕后土壤养分氮磷年流失量(包括随泥沙和地表径流流失的量)减少;总氮(TN)年输出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坡耕地(2 444.27 g·hm-2)茶园地(998.70g·hm-2)板栗林地(532.61 g·hm-2);总磷(TP)为坡耕地(1 690.48 g·hm-2)茶园地(488.06 g·hm-2)板栗林地(129.00 g·hm-2);与坡耕地比较,退耕还林模式(园地、林地)总氮、总磷年输出载荷分别减少了68.68%和81.75%.2茶园地、板栗林地与坡耕地相比,土壤养分速效态氮流失量明显减少,硝态氮(NO-3-N)输出总量依次为坡耕地(113.79g·hm-2)茶园地(73.75 g·hm-2)板栗林地(56.06 g·hm-2);铵态氮(NH+4-N)养分输出次序为茶园最大(69.34 g·hm-2),坡耕地次之(52.45 g·hm-2),板栗林地最小(47.23 g·hm-2).3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输出,所占总量比例分别为91.4%和92.2%;总氮和总磷主要通过泥沙输出,所占总量比例分别为86.6%和98.4%.通过退耕还林等措施,该地区地表径流以及土壤侵蚀输出明显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3.
沱江流域成都段水环境系统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区域水环境风险管理提供风险起因、发生概率、影响过程、后果等直接信息,以沱江流域成都段为例,开展了流域水环境系统预警定量研究.在前期大量现场调研、预测及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基础上,采用距离指数-层次法对该流域成都段水环境系统进行现状评价,得出沱江流域成都段水环境系统2006年综合指数为0.502,处于不良状态和缓慢恶化之间;而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水环境系统4个代表指标进行预警,得出在综合对策发展条件下2010年该流域水环境系统安全能力指数为0.28,处于安全与不良状态之间.  相似文献   
184.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酶,在膀胱癌等多种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因此针对该靶点的新型表观抗肿瘤药物研究尤为重要.通过基于PRMT1药效团虚拟筛选模型筛查抑制PRMT1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体外研究了靶向PRMT1的小分子化合物DB75对膀胱癌细胞的抗瘤活性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筛选体系获得了能显著抑制PRMT1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DB75;MTT实验表明,DB75能够显著(P<0.05)地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μmol/L;DAPI染色显示DB75能显著(P<0.05)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显示,DB75通过激活Caspase-3和PARP活性从而诱导T24细胞凋亡.以上结果初步表明DB75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膀胱癌表观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5.
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重金属汞(Hg)等污染物都能对人体健康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本文综述了臭氧法应用于烟气净化的研究进展、工业应用及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臭氧发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臭氧应用于烟气净化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认为臭氧法脱除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6.
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的入侵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瓣海桑因其具有速生性的特点而被广泛的用于滩涂海岸造林和控制外来杂草互花米草。但是同样作为外来种,无瓣海桑其自身的入侵性及生态风险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大热点。依据外来种风险评估的侧重点,分别从定居特性、传播特性及其影响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无瓣海桑的入侵生态特征的相关研究,表明无瓣海桑具有速生、高生产力、对低温和土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已在澳门等地出现扩散入侵现象等利于入侵的特点;但是同时它生态位宽度中等,繁殖率较低,并且它的种植会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有利于乡土红树植物的生长。现有对无瓣海桑入侵生态特征的定性研究并不能完全确定其入侵性和生态风险。因此今后需采用风险评估模型等手段对无瓣海桑入侵性进行更为深入地评估。  相似文献   
187.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养分归还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高低。在土层浅薄且土被很不连续的我国喀斯特区域进行凋落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研究对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该区养分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分析了桂西北喀斯特区3种原生林与3种次生林的全年凋落物量、组成、月凋落物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与动态。结果表明,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Wu)、大叶蚊母树(Distylium Sieb.et Zucc.)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3种原生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342.16,4057.99和1834.36kg·hm-2,而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 Harms)和黄荆(Vitex negundo L.)3种次生林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3192.82,3284.26,2469.90kg·hm-2,除大叶蚊母树外,次生林年凋落物总量大于原生林。凋落物的组成中,叶凋落生物量均占总凋落物量的80%左右,甚至更高,而圆叶乌桕、八角枫和黄荆3种次生林群落的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百分比大于圆果化香、大叶蚊母树以及青檀3种原生林。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的月动态与凋落物量的月动态一致,原生林呈"U"形曲线,而次生林则呈"W"形曲线。原生林和次生林凋落物的年养分归还量均为C﹥N﹥K﹥P,且次生林的C、N、P养分的归还量大于原生林。  相似文献   
188.
豆科牧草对4种农田常见杂草和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测试验评价了白三叶、紫花苜蓿和毛苕子等3种豆科牧草新鲜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4种农田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豆科牧草的茎叶按不同比例与土混匀后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体豆科牧草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1 g.mL-1时,毛苕子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50.8%;毛苕子对牛筋草幼苗根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59.9%;白三叶对稗草幼苗茎的抑制率达54.3%。同时将豆科牧草的m(新鲜茎叶)-m(土)为1%和2%时,对水稻的苗高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有促进作用,3%时则抑制了水稻的生长。研究表明:施用适量的豆科牧草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可有效控制稻田杂草。  相似文献   
189.
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的新鲜藻细胞和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的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在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的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的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检出MC-LR,细胞破碎组肝脏和肌肉的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组.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和肌肉中检出不同程度的MC-LR,肝脏中MC-LR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的延长,MC-LR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组肝脏和肌肉分别在染毒的16d和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和0.071μg·g-1);未破碎组则分别在染毒的24d和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和0.036μg·g-1).整个富集阶段破碎组肝脏MC-LR的平均值为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组的1.029μg·g-1;破碎组肌肉含量的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组的0.029μg·g-1.将细胞未破碎组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的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的最低值(为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对毒素的清除要缓慢得多.  相似文献   
190.
贵州百花湖沉积物磷、氮及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贵州百花湖沉积物柱芯,测定沉积物总磷(TP)、总氮(TN)和有机碳(Corg)含量,并进行TP、TN及Corg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花湖沉积物TP、TN及Cor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76 mg.kg-1,0.34%、2.91%,表层沉积物污染严重,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沉积物TP、TN及Corg含量逐渐降低.不同沉积物柱芯相同层位TP、TN及Corg含量存在较大差别,表明不同湖区底泥污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内源污染控制工程时需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对不同湖区采用不同的治理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