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735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587篇
基础理论   284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某铀矿九种优势草本植物铀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探讨通过植物吸收来修复铀污染的可能性.首先采用"无样地取样法"对南方某铀矿植物群落进行调研,再用"5Br-PADAP显色目视比色法"研究并测定了从中筛选到的芒、狗尾草、鬼针草、野棉花、辣蓼、律草、商陆、凤尾蕨和鸭跖草九种优势草本植物铀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测得的样品土壤中铀含量在120 μg/g左右,而芒草、鸭跖草...  相似文献   
942.
曾伟斌  顾高铨  万小铭  雷梅 《环境科学》2021,42(3):1105-1113
多功能区工业园具有生产和生活的双重功能,园区内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加工可能导致重金属污染从而威胁人体健康.本文选取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安徽中部某地级市的一个以铜加工和机械制原件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并测试土壤和灰尘样品,对该园区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借助生态风险指数来评估可能存在的较高风险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将研究结果与不同地块分区的使用功能结合讨论,并从土壤与灰尘重金属在分布和含量上差异来探讨风险管控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在土壤和灰尘的空间分布特征上,园区土壤中Cu、Zn、As、Pb和Cd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65、1.76、1.56、2.14和3.87倍.灰尘的重金属含量则明显高于土壤,Cr、Ni、Cu、Zn、Hg、As、Pb和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1.93、1.05、7.57、4.63、6.08、5.39、2.58和5.50倍.水平分布上,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综合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园区西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并没有出现显著地上升或者下降趋势.灰尘的高重金属含量和高生态风险地区则更靠近主要的交通干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靠近西边的土壤重金属偏高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早期河水灌溉.而道路交通是导致灰尘重金属含量偏高的主要因素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土壤和灰尘重金属在空间分布来源上的差异,将对园区加强风险管控提供可参考的科学建议.包括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分区管理,来减少重金属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3.
根际环境产生的柠檬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可能影响重金属的溶出效应.本文研究了4种重金属Cd、Pb、Cu、Ni及柠檬酸在针铁矿表面的三元体系吸附行为,结果发现柠檬酸促进了4种重金属酸性条件下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而Cu、Ni促进了柠檬酸碱性条件下的吸附.结合红外光谱图发现,重金属-柠檬酸-针铁矿主要存在以下2种三元体系形态,即以柠檬酸为"桥键"的≡Fe2CitMe形态和以重金属为"桥键"的(≡FeOH)2MeCit形态.采用电荷分配-多位点表面配合(CD-MUSIC)模型成功预测了的三元体系重金属及柠檬酸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模型结果发现柠檬酸的存在显著改变了重金属的吸附形态,其中≡Fe2CitMe为Cd、Pb、Ni三元体系中酸性条件下的主要形态,(≡FeOH)2CuCit为Cu的主要形态.研究补充完善了根际环境的土壤形态模型数据库,为预测重金属的溶出及生物有效性的模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44.
以我国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为例,对2016-2018年鄱阳湖6个典型点位的叶绿素a、TN等10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因子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水文水动力、泥沙和人为影响等因素,判断藻类增殖的驱动要素。结果显示:COD浓度南高北低,由西向东表现为高-低-高;TN变化趋势与NH3-N相近,夏季呈现东部南部高、北部低的特点,而西部蚌湖至都昌处分布扩散;TP南高北低、东西部均较高;直链藻和微囊藻出现频次分别占51.11%和16.44%;蚌湖点位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均最高,分别为最小点位的7.8,5.3倍。研究期间鄱阳湖以轻度富营养为主;TP为6个点位藻类增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藻类增殖与TN关系较小;水温、溶解氧等也可能成为藻类增殖的要素。后期鄱阳湖藻类综合治理需从加强季节性监测与预警、重点识别和调控测点关键性因子和强化藻种监控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45.
针对单次多重检查( single-shot detector, SSD)方法对小目标物体检测的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次多重检查方法应用于电缆隧道明火识别中,通过选取不同层次的特征映射图进行多尺度检测,并引入一组不同大小和长宽比的默认边界框,以增强对小范围明火识别的鲁棒性。首先,构建SSD网络模型,选取6组不同尺寸的特征映射图,并对采集到的明火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整个SSD网络进行训练并对默认边界框的大小等参数选取进行优化;最后,得到应用于电缆隧道明火识别的SSD网络,并通过测试集对该方法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率进行了检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识别准确度高等特点,在电缆隧道明火识别中具有工程应用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6.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会对生物和受纳水体构成潜在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本研究以农业废弃物茶叶渣为原料,通过对废弃茶叶改性和负磁制备一种磁性废茶生物炭(Fe-tea biochar,Fe-TB),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氧化降解水中的腐殖酸(Humic acid,HA)和富里酸(Fulvic acid,FA).考察Fe-TB铁负载量、PMS浓度、Fe-TB投加量、初始pH、HA和FA的初始浓度对Fe-TB/PMS体系氧化降解HA和F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比为2/1(W/W)、PMS=0.2 g·L-1,2Fe-TB投加量分别为0.6 g·L-1(HA体系)和0.4 g·L-1(FA体系)、初始pH=7条件下,50 min时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HA和F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3%和77.4%;经过4次重复循环使用,HA和FA的去除率均在59.0%以上,表明其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淬灭实验及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结果证明2Fe-TB/PMS体系以单线态氧(1O2)为主要氧化活性物种降解HA和FA.实际二级处理出水中的DOM降解结果表明,2Fe-TB /PMS体系可以有效降解实际水体中的DOM,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7.
为了预测水环境承载力未来可能出现的超载状态并提出警告,达到水环境风险管控的目的,本文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方法体系,并在北运河流域开展了实证研究.所构建预警模型包括COD、氨氮、总磷承载力预警子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预警子模型,且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2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朝阳区、海淀区等8个行政区落在了红灯重警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超载状况最为严重;位于北运河中下游的石景山区、广阳区、北辰区和香河县处于橙灯中警区域;昌平区、顺义区等5个行政区处于黄色轻警区域;怀柔区和延庆区处于绿色无警区域,状况较好.最后,为了排除警情,基于双向调控的原则,本文从水环境全过程控制角度,分别对各区域提出了调控区域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方式、治理面源污染等具体排警措施.  相似文献   
948.
雷州半岛地下水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下水重金属的来源确定和健康风险评估,是新时期我国环境管理中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雷州半岛地下水环境状况,采集44件地下水样品,测定分析了Cr、Mn、Cu、Zn、As、Cd、Hg和Pb元素的浓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地下水重金属的来源,最后结合健康风险模型对不同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除As、Mn和Cd外,雷州半岛地下水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未超过Ⅱ类水质标准(GB/T 14848-2017).②总体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即南部高于北部.③研究区8种重金属可被辨识出3种主成分(PCs),PC1(Cu、Zn、Cd和Pb)主要为工农业及交通因子,PC2(Cr、Mn和As)主要为自然源和人为源双重因子,PC3(Hg)主要为自然源因子.④研究区各金属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成人的风险高于儿童,饮用途径的风险高于皮肤暴露途径.环保部门应指导合理地开采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来源,以期降低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49.
为阐明施加秸秆及配施生物炭对茉莉花园土壤碳(TC)、氮(TN)、磷(TP)和铁(Fe)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响应,以福州茉莉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秸秆、秸秆配施生物炭3种处理样地,对施加处理下福州茉莉花园0~10 cm表层土壤碳、氮、磷、铁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加处理下,茉莉园土壤TC、TN含量均值表现为秸秆配施生物炭处理>秸秆处理>对照处理(p<0.05),TP含量均值表现为秸秆处理>秸秆配施生物炭处理>对照处理(p<0.05),土壤Fe含量均值表现为秸秆处理大于对照和秸秆配施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茉莉花园表层土壤铁含量(p<0.05).其次,秸秆配施生物炭处理较对照和秸秆处理提高了土壤C/N、C/P、C/Fe、N/P、N/Fe、P/Fe (p<0.05);茉莉花园0~10 cm土壤碳储量、氮储量、磷储量均值表现为秸秆配施生物炭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提高比例分别为46.5%、20.2%、10.2%,土壤铁储量表现为秸秆处理>对照处理>秸秆配施生物炭处理.此外,秸秆施加处理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CN),增加了土壤碳库活度指数(CPA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秸秆配施生物炭处理同样大幅度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并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指数(CPI),但这部分主要是活性较低的稳态碳(CNA),因此,秸秆配施生物炭降低了土壤碳库活度(CPA)、土壤碳库活度指数(CPA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总体来看,从土壤固碳角度考虑,秸秆配施生物炭是更合理的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950.
雷州半岛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雷州半岛地下水资源为雷州半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厘清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对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43组雷州半岛地下水样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ArcGIS空间插值、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阴阳离子以HCO3-、Ca2+和Na+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Cl-Na-Ca、HCO3-Cl-Na-Ca-Mg、HCO3-Cl-Na-Mg和HCO3-Na型为主.研究区地下水中的Cl-、SO42-和Na+在雷州市西部含量较高,在其他区域均较低,HCO3-、NO3-、Ca2+、Mg2+和K+这5种离子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部沿海.②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主要受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Na+和K+来源主要是蒸发盐岩和硅酸盐岩,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溶解,NO3-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