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758篇
安全科学   27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699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下,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转变,经营者在运作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经济绩效,同时还必须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影响,因此企业环境会计的账户设置也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显得较为单薄.该文首先从理论推演方面探讨和归纳出了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日常经营运作机制的相关评价指标;然后分别选择了制造型企业和生产型服务企业各一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逻辑回归分析法作为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确定了循环经济背景下这两类企业环境会计账户设置优化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天然富硒土地划定的富硒阈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适用全国的土壤富硒阈值是查明我国富硒土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利用我国最近10 a采集的10222套大宗农作物根系土-作物籽实协同调查数据,基于大宗农作物-土壤线性模型和人群硒摄入量对富硒阈值进行初步估算探索,最终通过建立土壤富硒率和作物籽实富硒率协同分析模型,提出了适用全国的富硒阈值:水田土壤中总硒含量≥ 0.40 μg·g-1、旱地土壤中总硒含量≥ 0.30 μg·g-1,并在全国13省进行可行性检验,该阈值的建立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和颁布实施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相关技术标准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3.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生物炭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提高土壤碳氮矿化速率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因此探索生物炭调控土壤微生态环境与土壤酶活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田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0(CK2)、0.6(T1)、0.9(T2)、1.2(T3)和1.5(T4)t·hm-2以及完全空白对照(CK1:不施任何肥料和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后土壤容重降低,pH值、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碳氮比均升高,较CK2处理提高的范围分别为0.32%~5.83%、14.09%~23.16%、0%~38.70%、7.49%~14.16%和4.06%~10.13%.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4个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蔗糖酶(INV)、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和中性磷酸酶(NPH)分别较CK2处理提高的范围为63.73%~166.37%、117.52%~174.03%、12.98%~23.59%和60.84%~119.71%.与此相对应的细菌多样性显著提升,尤其是增加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等促生菌的丰度;减少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比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且土壤酶活又与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述4种土壤酶活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CAT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揭示了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及微生物菌落影响作用机制,为生物炭调控土壤酶体系和微生态生物学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某铀矿九种优势草本植物铀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探讨通过植物吸收来修复铀污染的可能性.首先采用"无样地取样法"对南方某铀矿植物群落进行调研,再用"5Br-PADAP显色目视比色法"研究并测定了从中筛选到的芒、狗尾草、鬼针草、野棉花、辣蓼、律草、商陆、凤尾蕨和鸭跖草九种优势草本植物铀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测得的样品土壤中铀含量在120 μg/g左右,而芒草、鸭跖草...  相似文献   
995.
曾伟斌  顾高铨  万小铭  雷梅 《环境科学》2021,42(3):1105-1113
多功能区工业园具有生产和生活的双重功能,园区内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加工可能导致重金属污染从而威胁人体健康.本文选取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安徽中部某地级市的一个以铜加工和机械制原件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并测试土壤和灰尘样品,对该园区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借助生态风险指数来评估可能存在的较高风险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将研究结果与不同地块分区的使用功能结合讨论,并从土壤与灰尘重金属在分布和含量上差异来探讨风险管控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在土壤和灰尘的空间分布特征上,园区土壤中Cu、Zn、As、Pb和Cd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65、1.76、1.56、2.14和3.87倍.灰尘的重金属含量则明显高于土壤,Cr、Ni、Cu、Zn、Hg、As、Pb和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1.93、1.05、7.57、4.63、6.08、5.39、2.58和5.50倍.水平分布上,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综合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园区西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并没有出现显著地上升或者下降趋势.灰尘的高重金属含量和高生态风险地区则更靠近主要的交通干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靠近西边的土壤重金属偏高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早期河水灌溉.而道路交通是导致灰尘重金属含量偏高的主要因素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土壤和灰尘重金属在空间分布来源上的差异,将对园区加强风险管控提供可参考的科学建议.包括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分区管理,来减少重金属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探究生态修复后九曲湾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九曲湾水库及相关饮用水源地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于生态修复前2014年4月(平稳期)、2014年7月(爆发期),2015—2016年生态修复后12月(枯水期)、4月(平水期)、7月(丰水期)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优势度、Levins生态位宽度、Petrailis生态位重叠指数等方法,对九曲湾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演替、生态位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曲湾水库生态修复前共鉴定浮游动物30种,其中轮虫类26种,桡足类4种,枝角类未检出;生态修复后共鉴定浮游动物50种,其中轮虫类30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7种。生态修复前,平稳期到爆发期优势种的更替率为75%,爆发期到生态修复后枯水期优势种的更替率为80%。生态修复后,枯水期到平水期优势种的更替率为66.6%,平水期到丰水期季节更替率为57.14%,共同优势种为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九曲湾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在0.250—0.931之间,生态修复前和生态修复后广生态位种类占全部优势种的75%、58.33%、70%、33%、0。优势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998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差异较大,平稳期、爆发期、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6的分别占53.57%、50%、73.33%、66.67%、66.67%。生态修复前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水温(WT)、溶解氧(DO),生态修复后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总磷(TP)、叶绿素(Chl.a)。研究表明,生态修复前蓝藻水华发生期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环境因子为物理因子,生态修复后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环境因子为营养盐。  相似文献   
997.
根际环境产生的柠檬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可能影响重金属的溶出效应.本文研究了4种重金属Cd、Pb、Cu、Ni及柠檬酸在针铁矿表面的三元体系吸附行为,结果发现柠檬酸促进了4种重金属酸性条件下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而Cu、Ni促进了柠檬酸碱性条件下的吸附.结合红外光谱图发现,重金属-柠檬酸-针铁矿主要存在以下2种三元体系形态,即以柠檬酸为"桥键"的≡Fe2CitMe形态和以重金属为"桥键"的(≡FeOH)2MeCit形态.采用电荷分配-多位点表面配合(CD-MUSIC)模型成功预测了的三元体系重金属及柠檬酸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模型结果发现柠檬酸的存在显著改变了重金属的吸附形态,其中≡Fe2CitMe为Cd、Pb、Ni三元体系中酸性条件下的主要形态,(≡FeOH)2CuCit为Cu的主要形态.研究补充完善了根际环境的土壤形态模型数据库,为预测重金属的溶出及生物有效性的模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8.
以我国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为例,对2016-2018年鄱阳湖6个典型点位的叶绿素a、TN等10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因子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水文水动力、泥沙和人为影响等因素,判断藻类增殖的驱动要素。结果显示:COD浓度南高北低,由西向东表现为高-低-高;TN变化趋势与NH3-N相近,夏季呈现东部南部高、北部低的特点,而西部蚌湖至都昌处分布扩散;TP南高北低、东西部均较高;直链藻和微囊藻出现频次分别占51.11%和16.44%;蚌湖点位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均最高,分别为最小点位的7.8,5.3倍。研究期间鄱阳湖以轻度富营养为主;TP为6个点位藻类增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藻类增殖与TN关系较小;水温、溶解氧等也可能成为藻类增殖的要素。后期鄱阳湖藻类综合治理需从加强季节性监测与预警、重点识别和调控测点关键性因子和强化藻种监控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单次多重检查( single-shot detector, SSD)方法对小目标物体检测的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次多重检查方法应用于电缆隧道明火识别中,通过选取不同层次的特征映射图进行多尺度检测,并引入一组不同大小和长宽比的默认边界框,以增强对小范围明火识别的鲁棒性。首先,构建SSD网络模型,选取6组不同尺寸的特征映射图,并对采集到的明火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整个SSD网络进行训练并对默认边界框的大小等参数选取进行优化;最后,得到应用于电缆隧道明火识别的SSD网络,并通过测试集对该方法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率进行了检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识别准确度高等特点,在电缆隧道明火识别中具有工程应用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会对生物和受纳水体构成潜在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本研究以农业废弃物茶叶渣为原料,通过对废弃茶叶改性和负磁制备一种磁性废茶生物炭(Fe-tea biochar,Fe-TB),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氧化降解水中的腐殖酸(Humic acid,HA)和富里酸(Fulvic acid,FA).考察Fe-TB铁负载量、PMS浓度、Fe-TB投加量、初始pH、HA和FA的初始浓度对Fe-TB/PMS体系氧化降解HA和F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比为2/1(W/W)、PMS=0.2 g·L-1,2Fe-TB投加量分别为0.6 g·L-1(HA体系)和0.4 g·L-1(FA体系)、初始pH=7条件下,50 min时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HA和F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3%和77.4%;经过4次重复循环使用,HA和FA的去除率均在59.0%以上,表明其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淬灭实验及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结果证明2Fe-TB/PMS体系以单线态氧(1O2)为主要氧化活性物种降解HA和FA.实际二级处理出水中的DOM降解结果表明,2Fe-TB /PMS体系可以有效降解实际水体中的DOM,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