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遇期,生态环境部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而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方法方面,已有研究多关注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整体进展及在不同领域的布局情况。各地区针对具体领域的规划目标、行动部署等各有侧重,但区域视角下研究仍比较缺乏。地方生态环境规划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履责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内容的分析框架,对28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山西、贵州、西藏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各地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举措,总结完善制度体系、开展试点示范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在分析各地区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有助于弥补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研究的不足,可为构建央地协调整合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完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制度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82.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环境监测管理方式的变化,依据"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向,对环境监测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了水、气、土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现状和问题,总结了"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需求和进度安排,归纳了国家层面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提出了"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展望与思路。  相似文献   
583.
基于三峡水库2003年后的蓄水特点,本文将2003~2017年划分为4个蓄水阶段.根据三峡水库2003~2017年每月的水文水质数据,分析了自蓄水以来不同蓄水阶段总磷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首次蓄水阶段,三峡水库的滞留效应从2005年开始凸显.蓄水试运行阶段,干流断面总磷年均浓度在2008年沿程明显降低,此后清溪场断面受到乌江高浓度总磷汇入的一定影响.高水位正常运用期,除清溪场断面外,从铜罐驿至官渡口断面,总磷年均浓度呈现沿程降低的现象.上游梯级电站运行后,除官渡口断面外,干流其余断面总磷年均浓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官渡口断面于2016年首次出现总磷年均浓度高于沱口断面的现象.且总磷丰水期年均值不再明显高于枯水期.同时,在此蓄水阶段总磷浓度与流量相关性不显著,朱沱,铜罐驿和官渡口断面总磷浓度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84.
移动床活性焦烟气脱硫与除尘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干法错流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在烟气处理量1 000m3·h-1的中试装置上进行了脱硫与除尘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装置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在烟气进口温度120℃、SO2浓度3 232~6 006mg·m-3、粉尘浓度89.3~1 599.7 mg·m-3、试验空速条件下,该装置可高效脱除烟气中的SO2和烟尘,净化后烟气含尘浓度低于50mg·m-3,满足国家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有关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最严格的规定.在本装置中,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采用加热再生,再生过程产生的解吸气中SO2体积分数高达40.1%,可有效回收硫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5.
在保证全球气候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公平分配有限的碳排放空间,是全球气候治理与气候谈判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权的公平分配不仅涉及到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它们的发展权益与成本。在对"气候公平"理论的主流观点、碳排放权分配的若干"公平原则"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典型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梳理和剖析,探讨了"气候公平"从"祖父原则"到"人均公平"、从"人均公平"到"人均累计公平"、从"人均累计公平"到兼顾"人均累计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从"生产型排放公平"到"消费型排放公平"、从"排放公平"到"发展公平"的发展方向,并从碳排放权公平分配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保证未来全球气候安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碳排放、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三赢"。  相似文献   
586.
以珠海市西部新城为例,通过监测采样分析现状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和规划前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采用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型构建6种基于不同绿色基础设施技术的污染控制情景,并评估分析各情景下的成本效益.结果表明:现状建成区道路和地面铺装的径流污染较重(劣Ⅴ类);屋顶和地面的初期径流冲刷效应明显;规划后城市径流污染物排放负荷增加至现状的2.9~3.2倍.组合型方案(源头型组合、源头-末端组合)的污染综合控制效果优于单技术方案,但其污染物单位削减成本较高;单技术方案中,末端型的调节塘对各污染物的单位削减成本均最低,且对TN、TP的削减效果较好;源头型的生物滞留池和植草浅沟的单位削减成本也较低,但污染物削减效果较差;而透水铺装的单位削减成本较高.总之,单项技术方案在污染控制的成本效益表现上要优于组合型方案,若要取得更好的污染控制果,则还需投入更大的成本,采取组合型方案进行污染控制.研究可为当前快速城市化新区海绵城市的多目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7.
城乡能源消费格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也是低碳治理的关键对象。市域尺度城乡能耗空间定量化研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基于山东省潍坊市行业部门综合能源消耗量,结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大数据和土地利用等多源空间数据,统筹考虑企业数量、人口密度、车流量及耕地面积等关键因素,量化分析工业、生活、交通及农业部门的能耗格网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工业、交通及生活用能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能源总消费量在各区域间具有差异性,呈现不同的热点分布特征,以团簇热点式分布为主;核心城区的能耗需求强烈,高强度用能区覆盖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通过分析市域尺度上的能源消费格网格局特征,探索公里格网尺度下融合多源数据的空间可视化比较分析方法,可为区域低碳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88.
为完善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充分发挥其在预防事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化学事故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国外化学事故数据库发展较完善,其数据结构设计较合理,且事故信息全面、准确,事故数量多;而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建设还比较落后,存在数据结构设计简单、标准不统一、数据可靠性差,很多事故信息也未能共享等问题。因此,在发展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时,应确保事故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重视未遂事故信息的收集,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实现数据共享,使其为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研究、安全评价和安全培训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89.
太湖典型入湖河道中氨氮去除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伟君  郝芳华  王超  翟金波 《生态环境》2006,15(6):1138-1141
入湖河流是湖泊营养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入湖河道水质的改善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文章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仿生填料直接布设在河道内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在不影响河流生态结构和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河流微污染水体进行氨氮的去除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氨氮的净去除率在5.35%~39.91%,其中最高为7月的39.91%,最低月为12月的5.35%。试验期间生物膜的平均厚度为0.8~1.1mm(雨后略厚),生物膜内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贫营养微生物,数量少,因此形成的生物膜较薄,生物膜由表及里几乎全是好气层。同时,根据氨氮去除率与硝化菌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看出试验河段内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靠硝化菌的硝化作用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90.
传输指数在合肥市重污染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潜在源区贡献法计算了合肥市2015年冬季传输指数,并基于传输指数和PM_(2.5)浓度将合肥市的重污染过程划分为3类,同时对各类重污染过程进行气象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传输型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指数明显增大且PM_(2.5)浓度急剧增大;污染物积累型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指数无明显增大且PM_(2.5)浓度逐渐增大;污染物暴发性排放型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指数无明显增大但PM_(2.5)浓度急剧增大.污染物传输型重污染过程主要是高压南下迫使北方重污染气团输送引起的;污染物积累型重污染过程主要是静稳的天气形势导致污染物堆积造成的;污染物爆发性排放型重污染过程是由污染物暴发性排放而无法及时扩散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