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co-immobilized aerobic-anaerobic biomass under limited aer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would eliminate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mediates mono-chlorophenol(MCP) and di-chlorophenol(DCP) accumulations. With low initial pentachlorophenol(PCP) concentration, all PCP could be completely removed under oxygen-limited strict anaerobic conditions,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headspace oxygen percentage(IHOP) were not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While at high initial PCP concentration, under strictly anaerobic conditions PCP and their intermediates were clear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other conditions, and produced obvious accumulation, the highest PCP reduction was achieved by the system receiving 30 IHOP, oxygen-limited system also exhibited lower residual TOC concentration and lower concentration of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MCP and DCP.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under strictly anaerobic condition the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low chlorinated compounds became rate limiting in the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pathway, less chlorinated compounds be more amenable to aerobic degradation, and the aerobes of outer layers could function under limited oxygen. The co-immobilized aerobic-anaerobic biomass for methanogenesis under limited-aeration for chlorophenol degradation might be an attractive and efficient alternative for the sequential anaerobic/aerobic system to achieve mineralization of a broad range of recalcitrance highly chlorinated organics and low final TOC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22.
江西大湖塘钨(锡)矿田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湖塘钨矿田处于扬子板块东部南缘,九岭—鄣公山隆起区西部与武宁—宜丰北北东向断裂带北东段的交接处,属大湖塘—同安钨(锡)、钽铌多金属矿带的北段。大调查成果对江西北部特别是九岭成矿带大湖塘钨矿田的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有了新的认识。预测出大湖塘-东陡崖钨(锡)、昆山-蓑衣洞钨(钼)2个找矿远景区,估算出大湖塘钨矿田资源潜力,钨(WO3)预测资源量80万吨、锡预测资源量12.7万吨。  相似文献   
12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出了一种新的絮凝剂产生菌 ,并对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絮凝研究 ,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强、絮凝范围广 ,是一种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并且Ca2 +是其较好的促凝剂  相似文献   
124.
稠油污水处理高效反相破乳剂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稠油污水的特点及造成稠油污水难处理的原因,介绍了反相破乳剂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作为反相破乳剂的要求,评述了国内稠油污水处理的反相破乳剂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稠油污水处理用反相破乳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5.
研究了喷射共沉积方法制备的7075 Al / SiCp复合材料挤压及轧制过程中SiC颗粒的分布.通过拉伸实验、微观组织的金相及拉伸断口SEM观察分析了SiCp颗粒尺寸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SiCp在挤压过程中沿厚度方向形成分层分布,SiCp的尺寸及粒度分布对于聚集有较大的影响;轧制过程对挤压时形成的SiCp分层分布有一定的减弱作用,但改善程度和SiCp的尺寸有关;SiCp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机制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厌氧法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氯代有机物,通过GC-MS测试漂白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组分的变化证实了厌氧过程中还原脱氯机制,而废水厌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和pH值对厌氧过程中氯代有机物脱氯的影响,则证实厌氧过程中还存在亲核取代和碱性水解非生物脱氯机制。  相似文献   
127.
根据事故致因"2-4"模型,人的不安全动作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国内外学者关于二者的判定方法并未形成共识。为了寻找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科学的判定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的分类及定义;其次,从理论层面论述了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的判定方法;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的判定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判定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8.
为了对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净化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效率及其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全面研究,采用动态熏蒸系统在甲醛环境下对全绿吊兰进行长达7 d的熏蒸处理,分析盆栽茎叶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对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率及熏蒸后叶片的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在φ(甲醛)为1×10-6、5×10-6及8×10-6时对空气中甲醛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4%、48.2%和30.7%,并且白天的去除率(71.1%±0.2%)明显高于夜间(36.2%±0.2%),下午的去除率(60.0%±0.0%)高于上午(50.7%±0.1%),熏蒸后期的去除率(57.0%±0.2%)高于前期(51.9%±0.3%).对熏蒸后全绿吊兰盆栽叶片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叶片中w(叶绿素)和CAT活性下降外,其余生理指标均表现为上升,其中,电导率和H2O2含量的变化最大,φ(甲醛)为8×10-6时分别提高了165.8%和522.2%,而抗氧化酶总活性的增强有效地清除了积累的氧化物,维持了全绿吊兰盆栽的正常生长.另外,经过8×10-6的甲醛熏蒸后,与对照组相比,叶片表面气孔形态变得更加细小狭长甚至完全闭合,但是全绿吊兰盆栽的茎叶外观并无明显受损症状,而且叶片中MDA含量与T-AOC活性在熏蒸后15 d时基本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显示,全绿吊兰盆栽对甲醛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且有较强的抗耐性及自愈能力,其叶片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则反映了全绿吊兰盆栽与甲醛之间的相互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9.
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禧泰数据库的全国城市二手房价监测数据,利用描述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2011—2018年126个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1年和2018年中国资源型城市平均房价分别为4105元/m2和5675元/m2,再生型城市、成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的平均房价依次递减;(2)2011—2018年中国资源型城市平均房价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房价增长率为38.2%,远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房价增长幅度55.3%,且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房价的增长幅度有所差异,以成熟型和再生型城市的房价增幅相对较大;(3)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和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房价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市,房价冷点区主要以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为主;(4)空间杜宾模型显示,人均GDP、人均住房开发投资、多样化指数、专业化指数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是影响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0.
王磊  湛含辉  王晴晴  吴刚 《环境工程》2020,38(5):1-7,29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速度慢、启动周期长等突出问题,通过综述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颗粒化主要影响参数以及促进颗粒化的方法,发现调整反应器的水力剪切力、沉降时间、有机负荷、饥饿期等参数有利于诱导微生物分泌更多的胞外聚合物(EPS),促进初期微生物聚集体的快速形成,从而缩短好氧颗粒化时间。因此,当前快速颗粒化的方法基本上是基于诱导初期颗粒聚集体快速形成或直接投加聚集体的方法缩短好氧颗粒化时。最后,总结好氧颗粒快速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明晰、好氧颗粒化的标准以及培养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