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78篇 |
免费 | 11241篇 |
国内免费 | 3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729篇 |
废物处理 | 381篇 |
环保管理 | 2053篇 |
综合类 | 19722篇 |
基础理论 | 4271篇 |
污染及防治 | 1919篇 |
评价与监测 | 1678篇 |
社会与环境 | 1745篇 |
灾害及防治 | 9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85篇 |
2024年 | 1006篇 |
2023年 | 1345篇 |
2022年 | 2053篇 |
2021年 | 2077篇 |
2020年 | 2233篇 |
2019年 | 1705篇 |
2018年 | 1592篇 |
2017年 | 1909篇 |
2016年 | 1469篇 |
2015年 | 1561篇 |
2014年 | 1351篇 |
2013年 | 1725篇 |
2012年 | 2195篇 |
2011年 | 2118篇 |
2010年 | 1957篇 |
2009年 | 1798篇 |
2008年 | 1638篇 |
2007年 | 1636篇 |
2006年 | 1612篇 |
2005年 | 1184篇 |
2004年 | 840篇 |
2003年 | 546篇 |
2002年 | 503篇 |
2001年 | 417篇 |
2000年 | 342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基于16SrDNA的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研究了倒置A2/O(anoxic-anaerobic-aerobic)工艺处理染织废水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兼氧、厌氧和好氧区共取6个不同处理阶段的样品,测量了不同处理阶段样品的COD、pH、NH4+-N、H2S、总磷(TP)、污泥含量(TS)、色度及其脱除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OD在处理后期降到了145mg·L-1,NH4+-N的脱除率可达到85%,硫化氢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磷的脱除率可达80%以上,TS处于逐渐升高的趋势,色度的脱除率达到65%.DGGE图谱显示,好氧处理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比兼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阶段的要丰富. 相似文献
993.
用于船舶防污漆和农作物杀菌剂的三苯基锡(TPT)对淡水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用1 ~6 μgSn/L的TPT对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胚胎从NF11/12阶段开始进行72h暴露.结果表明,6μgSn/L暴露组胚胎的存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83%,3.5 μgSn/L及以上质量浓度的TPT暴露使胚胎的体长减少16%~35%,2.25μgSn/L及以上质量浓度暴露组胚胎的总畸形率均达100%.畸形现象主要包括眼睛异常,躯干拉长,泄殖腔突出,鳍变窄或消失,尾巴弯曲和皮肤色素减少等.在所有畸形表型中,TPT对鳍的影响最突出.暴露组胚胎的尾鳍宽度比对照组减少了17% ~ 100%,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TPT能抑制热带爪蟾胚胎的生长,并具有极强的致畸性,能特异性地阻碍爪蟾鳍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4.
研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规律并探明其驱动影响因素,对于深入了解植被时空变化,指导因地制宜的生态恢复与管理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MODIS NPP数据为基础,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通过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探究西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稳定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揭示不同类型植被NPP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0~2021年西南地区植被NPP、 NPPPre(仅气候变化影响下植被NPP)和NPPRes(仅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NPP)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在不同类型植被中,除乔木类植被NPPRes以-0.183 g·(m2·a)-1的速率呈微弱下降趋势外,其余类型植被NPP、 NPPPre和NPPRes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类植被NPP、 NPPPre和NPP<... 相似文献
995.
在利用半分析方法结合光学闭合原理模拟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过程中,参考波长的选择对最终结果有较大影响.为了得出最佳参考波长的影响因子,利用太湖、巢湖和滇池的野外实测数据,对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模拟,进而分析水体的最佳参考波长与其对应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太湖、巢湖和滇池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曲线的幂函数光谱模型,获得的光谱指数分别为2.643±0.317、 2.719±0.242、 1.638±0.534.结果表明:①以整个湖泊为研究对象时,最佳参考波长随着湖泊水体中总颗粒物浓度cSPM、有机颗粒物浓度cSPOM和叶绿素浓度cCHL平均值的增大而向长波方向移动,太湖、巢湖和滇池水体的最佳参考波长分别为695、 720和730 nm;②以单个湖泊的各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内陆湖泊光学特性的复杂性,最佳参考波长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但cSPM是一个共同的影响因子.此外,过高的cCHL将削弱水质参数浓度与最佳参考波长间的规律性;③在以无机颗粒物为主的水体中,后向散射系数与总颗粒物浓度之间存在更好的相关性,如在太湖水体中,R2达到0.852. 相似文献
996.
997.
2014年7月,采集长江嘉陵江重庆段9个断面的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检测15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地表水的∑PAHs浓度范围为65.6-1249 ng·L-1,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68.6-4226 ng·g-1,与其历史浓度水平相当;聚类分析表明,化工园区对其下游PAHs分布有一定影响,园区下游地表水和沉积物∑PAHs浓度最高.两江汇流前,地表水4环PAHs占总量的43.63%-61.68%;两江汇流后,2环比例增加,占总量的29.01%-68.72%;沉积物4环PAHs占总量的26.62%-48.74%.在顺流方向,地表水中河左∑PAHs浓度高于河中和河右,沉积物中∑PAHs浓度横向无明显差别,其中化工园区下游可能是受左岸工业影响,地表水中河左∑PAHs浓度是河中、河右的12倍和7倍,沉积物中河左∑PAHs浓度是河右的7倍.环数组成、分子比值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PAHs来源主要为木材、煤燃烧源,同时还包括石油燃烧和石油泄漏,沉积物则主要为木材、煤高温燃烧源. 相似文献
998.
冬季南京城市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吸湿性不仅影响颗粒物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和大气能见度,且对云凝结核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运用加湿串联拆分迁移分析仪(H-TDMA)对冬季南京城市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进行外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吸湿增长因子概率分布函数(GF-PDF)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为1.000±0.010(弱吸湿峰)和1.400±0.035(强吸湿峰);在85%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粒径段(40、80、110、150、200 nm)弱吸湿组粒子数目占比(NFLH)随粒径的增大从40%降低至20%,而强吸湿组粒子数目占比(NFMH)却从60%增加到80%.弱吸湿组GF-PDF离散程度(σLH)在0.04~0.05之间,而强吸湿组GF-PDF离散程度(σMH)0.1,说明强吸湿组粒子化学成分较复杂,外混合程度较高.对比各粒径段气溶胶吸湿性日变化规律发现,平均吸湿增长因子(GFmean)和NFMH均呈双峰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7:00和17:00左右.受夜晚边界层降低、强吸湿性组分非均相转化生成等影响,GFmean和NFMH夜间数值整体大于白天;受降水等气象条件影响,污染时段所有粒径段气溶胶的GFmean和NFMH均高于清洁时段. 相似文献
999.
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厌氧降解氯代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对氯代苯进行生物降解.结果表明,氯代苯不能作为球形红细菌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球形红细菌厌氧降解氯代苯是在适宜碳源存在下,由氯代苯诱导产生诱导酶以共代谢的方式进行,降解途径是先打开苯环生成小分子的氯代烷烃、再还原脱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膏,可使细菌生长的停滞期明显缩短,提高氯代苯的脱氯率.在氯代苯浓度为100mg/L时,厌氧降解的最适宜条件为苹果酸浓度1.0g/L、硫酸铵浓度0.1g/L、pH7.0、酵母浸膏浓度1.0g/L. 相似文献
1000.
蔬菜施不同肥料对产量和土壤肥力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控制施肥对蔬菜和土壤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施肥对土壤肥力的保护功能,探讨蔬菜合理的有机肥施用量,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田间试验小白菜、苦瓜、豇豆三种蔬菜施不同量有机肥,收获时测定其产量、品质及试验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在施适量无机NPK的条件下,每造蔬菜的有机肥(禽畜粪便,下同)施用量,砂土上小白菜为4500kg/hm^2、苦瓜和豇豆为3000kg/hm^2;在壤土上,小白菜和苦瓜均宜施3000kg/hm^2,豇豆则宜施4500kg/hm^2;在粘土上,小白菜每造只宜施1500~3000kg/hm^2的有机肥。(2)有机肥必须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效果。(3)施有机肥3000-4500kg/hm^2 适量无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水平保持在种植蔬菜前的质量分数水平,该施肥量和方式不仅可使蔬菜高产、优质,还有利于保护土壤肥力。(4)对蔬菜产量的贡献,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对蔬菜产量的贡献最大,来自土壤的效应由小到大依次为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化肥→有机肥,进一步反映合理施肥有利于保护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