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28篇
  免费   7977篇
  国内免费   30815篇
安全科学   6107篇
废物处理   997篇
环保管理   3492篇
综合类   45415篇
基础理论   650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334篇
评价与监测   2908篇
社会与环境   2328篇
灾害及防治   1728篇
  2024年   374篇
  2023年   1057篇
  2022年   2361篇
  2021年   2432篇
  2020年   3090篇
  2019年   2972篇
  2018年   3054篇
  2017年   3457篇
  2016年   2957篇
  2015年   3635篇
  2014年   4043篇
  2013年   4774篇
  2012年   5224篇
  2011年   4760篇
  2010年   4399篇
  2009年   4156篇
  2008年   3686篇
  2007年   3700篇
  2006年   3204篇
  2005年   2381篇
  2004年   1846篇
  2003年   1415篇
  2002年   1236篇
  2001年   1161篇
  2000年   1193篇
  1999年   895篇
  1998年   575篇
  1997年   506篇
  1996年   546篇
  1995年   507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土壤柱实验,研究了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的处理效果。初步讨论了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并评价了不同回用途径再生水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对大肠菌和粪大肠菌的去除率大于99.9%。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再生水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致癌物质,终生致癌风险在10-6数量级,而非致癌物质的健康危害风险在10-9数量级。  相似文献   
992.
改良A~2/O工艺预缺氧池中的脱氮作用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A2/O工艺中预缺氧池有较强的脱氮作用,其脱氮作用占整个系统氮去除率的15.11%。通过对预缺氧池氮元素进行物料平衡,分析和证实改良A2/O预缺氧池中可以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可以有效减少能耗和降低运行成本,这对我国污水厂的改造,提高出水水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不断建成与使用,污泥量的增加速度越来越快。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品,如果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对当前污泥综合利用和资源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调查实例,综述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与途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污泥的资源化研究,开发出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能够广泛应用的资源化方法,应是今后研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4.
污泥堆肥工艺是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文章考察了污泥在堆肥前后四类重金属(铜、锌、铅和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铜、锌、铅和镉在堆肥前后的总量变化不大,Cu、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Pb、Cd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堆肥处理过程中可交换态重金属都呈下降趋势,但各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变化幅度不同,以Zn和Cd下降幅度最大,Zn的可交换态由堆肥前的10.5%下降到堆肥后的4.8%;Cd的可交换态从堆肥前的3.2%下降到堆肥后的1.8%,下降比例超过和接近50%。随着向土壤中添加污泥及堆肥量的增加,小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也相应增加,且地下部分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小麦中重金属含量在地下部与地上部之间的比值恒定,特别是Pd,Cd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浓度比可分别达到130和15~20,经堆肥处理的污泥可以降低小麦对其中重金属的吸收。将污泥及堆肥腐熟品添加至石油污染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19.6%。处理一个月后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不大,Zn具有向铁锰氧化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简要介绍了超越概率理论、超越频次理论、损伤等效理论和功率谱密度(PSD)的时域拟合理论等4种常见的峰值因子预计理论,并基于三角级数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计理论。结合试飞加速度数据样本,对比分析超越频次理论、PSD时域拟合理论和三角级数理论的预估精度。研究表明,上述4种常见的预计理论本质上属于统计学理论;PSD时域拟合理论预计的峰值因子波动较大,峰值因子与归一化次数满足高斯分布;三角级数理论的预估精度较高,但缺乏离散峰个数的合理判据。  相似文献   
996.
溶解性有机质对罗红霉素光降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罗红霉素(ROX)因其用量大、检出频率高和生态风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环境pH条件下不同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包括富里酸(PLFA)、腐殖酸(SRHA)和天然有机质(SRNOM)对罗红霉素光降解的影响及主要活性物种对其光降解的贡献.结果表明:纯水中罗红霉素可发生自敏化光降解,在pH 6~8条件下,罗红霉素光降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033~0.0049 h~(-1).DOM促进了罗红霉素光降解,其促进效果从大到小为PLFASRNOMSRHA.DOM共存时罗红霉素光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在pH 6时为0.0145~0.0266 h~(-1),在pH 8时为0.0273~0.0577 h~(-1).通过异丙醇淬灭实验发现,羟基自由基(·OH)对罗红霉素光降解起主要贡献,其贡献率在pH 6时为83.45%~98.70%,在pH 8时降低至76.76%~78.02%;3种DOM体系中产生的单态氧(~1O_2)的稳态浓度在(5.15~7.86)×10~(-14) mol·L~(-1)范围内;在pH 6、7和8的条件下,~1O_2与罗红霉素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27×10~5、1.96×10~6和1.51×10~7 L·mol~(-1)·s~(-1).~1O_2对罗红霉素的光降解的贡献随pH升高而升高,在pH 6时为0.21%~0.43%,在pH 8时为4.85%~11.33%.  相似文献   
997.
面向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污染WSN监测中,由于监测环境制约,针对该条件下节点密度低、带状分布网络连通性差等问题,为保证一定定位精度,提出一种新的定位算法。新内点测试利用RSSI值与海伦公式判断是否在三角形内外,无需未知节点周围其他节点信息,并采用Grid-SCAN寻找概率模型选取点,使该算法满足低密度条件的定位并减少其计算量。约束范围内计算网格内各点RSSI值的概率,并以最大概率坐标为定位结果。经过仿真,新算法较APIT算法在定位精度上提高了55%~69%。  相似文献   
998.
进水模式对SBBR性能及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种不同进水模式下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氮形态转化的差异分析, 比较不同进水模式对SBBR性能和氮形态转化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机制. 结果表明, 分散式进水模式表现出比一次性进水更好的脱氮效率和更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在达到相同的处理效率的前提下, 分散式进水模式M4的COD和氨氮负荷最高可达2 540和540 mg·(L·d)-1, 而一次性进水模式M1仅能分别达到2 000和420 mg·(L·d)-1;分散进水模式能降低一次性进水所带来的冲击性负荷, 将负荷均化分散到周期内的各个时段, 同时也减少了进水对微生物的稀释作用, 使得单位体积内有效微生物的数量相对充足, 从而提高反应器的负荷能力. 在分散进水模式下, 从M4与M2、M3的对比来看, 分散模式的进水规律越接近运行模式的循环规律, 反应器的氮素转化效率就越高, 残留的氮素总量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999.
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王欢  李旭东  曾抗美 《环境科学》2009,30(1):114-119
在常温(13~20℃)、不调节pH的条件下,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2左右)猪场废水,考察了反硝化与亚硝化过程,并以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为进水,分析了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猪场废水,可以达到去除部分COD、部分脱氮、控制出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之比在1∶1左右、pH在7.5~8.0左右的目的,为厌氧氨氧化创造了进水条件,全程COD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3%和49.1%;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其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稳定,氨氮、亚硝态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99.3%、84.1%.  相似文献   
1000.
流量分配对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段进水A/O中试脱氮系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为充分利用原水碳源,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对进水流量进行分配.在高、低负荷,进水COD/TKN分别为3、 5、 7、 9、 11、 13下,研究流量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负荷、低C/N(COD/TKN<5)下,按流量分配系数分配流量,会造成系统硝化容量浪费,导致氨氮去除效果下降.而在高负荷、高C/N(COD/TKN>9),由于首端氨氮负荷过高,氨氮不能完全氧化,导致后段反硝化电子受体不足,造成系统碳源浪费,结果随C/N提高,总氮(TN)去除率却逐渐降低.而低负荷下,由于不存在硝化限制,系统TN去除率随进水C/N升高而升高,当C/N为13时,出水TN<2 mg/L,最高TN去除率可达976%.高、低负荷,不同C/N下的试验结果证明,高C/N污水(C/N>α),采用流量分配系数分配流量,可充分利用原水碳源,提高TN去除效率,但需保证各段硝化完全.而低C/N污水(C/N<α),C/N是决定TN去除率的关键因素,从保证硝化效果、利于硝化菌生长的角度考虑,不宜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分配流量,各段等负荷分配流量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