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28篇 |
免费 | 3892篇 |
国内免费 | 798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097篇 |
废物处理 | 381篇 |
环保管理 | 2031篇 |
综合类 | 18775篇 |
基础理论 | 3230篇 |
污染及防治 | 1610篇 |
评价与监测 | 1578篇 |
社会与环境 | 1665篇 |
灾害及防治 | 9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6篇 |
2023年 | 835篇 |
2022年 | 1769篇 |
2021年 | 1825篇 |
2020年 | 2163篇 |
2019年 | 1449篇 |
2018年 | 1357篇 |
2017年 | 1671篇 |
2016年 | 1353篇 |
2015年 | 1519篇 |
2014年 | 1302篇 |
2013年 | 1708篇 |
2012年 | 2187篇 |
2011年 | 2092篇 |
2010年 | 1960篇 |
2009年 | 1799篇 |
2008年 | 1640篇 |
2007年 | 1635篇 |
2006年 | 1613篇 |
2005年 | 1188篇 |
2004年 | 839篇 |
2003年 | 546篇 |
2002年 | 502篇 |
2001年 | 418篇 |
2000年 | 342篇 |
1999年 | 17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以两个平行运行的SBR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碳磷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污染物去除及温室气体N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总磷和总氮去除率随碳磷比的降低而提高,这是由于低碳磷比下聚磷菌得到富集,同时部分聚磷菌利用NO3-和NO2-为电子受体吸收磷,从而实现脱氮除磷的同步提高.系统的N2O释放量随碳磷比的降低而降低,低碳磷比下N2O释放量仅为高碳磷比的76%.低碳磷比下N2O释放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异养反硝化过程对N2O释放的贡献降低导致的. 相似文献
552.
553.
554.
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面向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17城市为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竞争力排名前三的地市为临沂(0.1894)、日照(0.1705)和烟台(0.1676),而德州(0.1191)、济南(0.1232)、枣庄(0.1274)、滨州(0.1285)和淄博(0.1289)表现相对较差,其他地市处于中游水平.分别从资源禀赋竞争力、污染物减量排放竞争力、环境治理竞争力和能耗竞争力4个子维度对典型城市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5.
研究了甲苯,苯和氯仿3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相对干燥条件下的动态气相光催化降解,考察了进口浓度,流量(停留时间),催化剂,光源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较低污染物浓度,流量小于0.2L/min(停留时间大于3.825min)时,甲苯,苯和氯仿的光催化去除率均大于90%,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甲苯和苯的半衰期分别在1.0~1.34min和0.65~1.1min;在研究的负荷范围内,甲苯和苯的去除量随负荷增加达到一个最大值,而氯仿则一直随之增大;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与污染物种类有关,同样功率的杀菌灯效果好于黑光灯. 相似文献
556.
壳聚糖吸附酸性大红及Cu2+对吸附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壳聚糖去除水中酸性大红,对壳聚糖吸附酸性大红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溶液pH、盐浓度、外来Cu2+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准二级吸附动力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及Dubinin-Radushkevich (D-R)方程分别用来对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性大红在壳聚糖上的吸附是一个化学吸附控制的准二级动力学过程.Langmuir、Freundlich和D-R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溶液pH和温度对吸附有较大影响,而氯化钠浓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对吸附热力函数的计算结果显示ΔH0<0,表明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由D-R方程计算的吸附自由能E为9.5~10.7 kJ.mol-1,表明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化学吸附.Cu2+对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Cu2+能显著提高壳聚糖对酸性大红的吸附容量,另外建立了Cu2+浓度与吸附量增加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57.
558.
559.
为探究隧道横通道通风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的横通道临界风速、主隧道温度分布以及烟气层高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火源功率范围内,隧道横通道临界风速与火源功率的1/3次方成正比且火源距横通道越远,临界风速越小;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横通道使用临界风速通风时,隧道内烟气温度明显降低,烟气迅速沉降到2 m以下;当火源距离交叉口10,20 m,横通道通风会加快火源下游烟气沉降,烟气沉降速度随横通道通风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火源位于交叉口时,烟气沉降由横通道通风对烟气的降温作用和涡旋作用共同主导,当火源位于距离交叉口10,20 m时,烟气沉降主要由涡旋作用主导。 相似文献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