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95篇 |
免费 | 6409篇 |
国内免费 | 98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97篇 |
废物处理 | 636篇 |
环保管理 | 2409篇 |
综合类 | 21848篇 |
基础理论 | 5024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3007篇 |
评价与监测 | 1876篇 |
社会与环境 | 1876篇 |
灾害及防治 | 1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8篇 |
2023年 | 1111篇 |
2022年 | 2125篇 |
2021年 | 2152篇 |
2020年 | 2397篇 |
2019年 | 1758篇 |
2018年 | 1672篇 |
2017年 | 2065篇 |
2016年 | 1744篇 |
2015年 | 1890篇 |
2014年 | 1769篇 |
2013年 | 2185篇 |
2012年 | 2628篇 |
2011年 | 2553篇 |
2010年 | 2312篇 |
2009年 | 2123篇 |
2008年 | 2005篇 |
2007年 | 1944篇 |
2006年 | 1871篇 |
2005年 | 1372篇 |
2004年 | 971篇 |
2003年 | 689篇 |
2002年 | 639篇 |
2001年 | 522篇 |
2000年 | 460篇 |
1999年 | 259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1.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68,自引:7,他引:61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 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 t/(104元)降到2006年的1.07 t/(104元). 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放量为2.7 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2.
引江济巢对巢湖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巢湖一维水质模型DYRESM-CAEDYM,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确立了适用于巢湖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参数. 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调水对巢湖TN,TP和Chl-a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年调水量为9.57×108 m3时可使巢湖的ρ(TN)和ρ(TP)下降约16%和19%,ρ(Chl-a)峰值从51.42 μg/L降至38.96 μg/L,ρ(Chl-a)超过30 μg/L的天数从26 d减少到16 d,对巢湖夏季蓝藻暴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比分析了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对巢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如果各支流的入湖污染负荷能够削减5%,同时开展底泥清淤工作,可使巢湖的ρ(TN)和ρ(TP)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与没有治理的情况相比分别降低约24.9%和33.3%,使巢湖夏季的ρ(Chl-a)峰值从51.42 μg/L降至32.72 μg/L,ρ(Chl-a)超过30 μg/L的天数从26 d减少到7 d. 相似文献
213.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泥沙对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吸附和光解特性以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DMAC在泥沙中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 不同紫外光照强度下,DMAC的光解反应半衰期均大于8 h. DMAC的光解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ρ(DMAC)较低范围(<20 mg/L)内,同一紫外光照强度下,初始ρ(DMAC)越高光解速率越快;在pH为6~9的自然环境中,初始pH越高越有利于DMAC的光解;当水体中含有腐殖酸时,DMAC的光解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14.
洞庭湖平原中小型湖群沉积物铬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7年采集洞庭湖平原地区10个中小型湖泊沉积物样品33个(其中表层样品29个,柱状样品4个),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等级进行研究. 各湖泊表层沉积物中w(Cr)普遍高于环境背景值,其w(Cr)平均值排序为岳阳南湖>大通湖>珊珀湖>东湖>黄盖湖>安乐湖>北民湖>柳叶湖>毛里湖>芭蕉湖. 各湖柱状沉积物中w(Cr)由底层到表层的垂向上呈现不同的波动趋势. 各湖沉积物的铬污染程度按湖泊类型划分,表现为城市湖泊>投肥养殖型湖泊>人放天养型湖泊. 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平原地区中小型湖群沉积物中铬污染较轻,4个湖泊的10个采样点为偏中度污染,9个湖泊18个采样点为轻度污染,1个采样点没有污染. 相似文献
215.
216.
217.
硝化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间歇式批试验法,改变pH值、DO浓度和温度,试验发现:当pH值分别为8.2、7.5、9.2、6.5和5.0,DO分别为1.0mg/L、2.0mg/L、4.5mg/L和温度为30℃、25℃、35℃和10℃时,氨氧化速率依次减小。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250mg/L,保持pH值为8.0±0.2时,游离氨浓度为4.45mg/L~22.68mg/L左右,最大HNO2浓度远<0.2mg/L,游离氨和HNO2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pH值、DO浓度和温度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有显著影响。在富集过程中,控制pH值、DO浓度和温度是关键因素,游离氨和HNO2进行适当控制,以保证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而不抑制好氧氨氧化菌。 相似文献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