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7篇
  免费   1722篇
  国内免费   3739篇
安全科学   1637篇
废物处理   341篇
环保管理   988篇
综合类   8672篇
基础理论   1769篇
污染及防治   1341篇
评价与监测   738篇
社会与环境   655篇
灾害及防治   467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733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893篇
  2019年   623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648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697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1081篇
  2010年   901篇
  2009年   939篇
  2008年   865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凹凸棒石粘土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凹凸棒石粘土、可溶性淀粉和工业水玻璃作为制备凹凸棒石粘土基颗粒的材料,并将制备的凹凸棒石粘土基颗粒进行改性,得到了改性后的凹凸棒石基多孔材料,并将其作为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载体,再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单位酶活载体量1 mg、固定化时间1.5小时、固定pH值5。并且在固定化酶循环使用6次后,苯酚去除率仍能达到62.3%。  相似文献   
96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MCM-41中孔分子筛,紫外、红外及XRD表征显示铁离子已进入中孔分子筛骨架。以H2O2为氧化剂形成类Fenton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为1 g/L、H2O2体积分数为6%、pH为4、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35℃的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的2,4-D废水的降解率达94.95%。宏观动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21667 min-1和26.65 kJ/mol。  相似文献   
963.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4.
对生物膜填料塔对模拟烟气和电厂烟气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对比分析了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生物膜填料塔对不同烟气中SO2和NOx的净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液温度在24~35℃、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60s、喷淋量为8~10L/h、脱硫塔的pH为0.8~1.5、脱氮塔的pH为7.5~8.0的条件下,生物膜填料塔对模拟烟气和电厂烟气中SO2的净化效率都很高,但模拟烟气条件下的总脱氮率的平均值为80%,而在电厂烟气条件下只有35%。经分析认为,脱氮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电厂烟气中杂质的影响,以及烟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同时因为生长条件不同从而驯化出的微生物群体组成也不同。  相似文献   
965.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绿色转型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于摆脱经济危机、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占据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对其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这不仅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和必然需要,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将对人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正逐步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经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正面临各种规模庞大、情况复杂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变与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宏观层面,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尚不健全,制约了中国绿色转型的成效。如何通过恰当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转型成本效率的提高和体制机制与政策法规质量的改善,加快并深化中国的绿色转型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系统归纳总结了国际上发展绿色经济的普遍经验以及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认为发展绿色经济目前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模式,解决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必须调整现行以GDP为导向的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平衡目前财政分权体系中财权和事权不对应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及各自起作用的领域,同时,综合应用法律、财政、税收和价格等工具,重视不同手段的综合和协同运用,在不同的发展领域,提出具有适应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策略,具体来说:①实施"差异化"区域绿色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基础,提出不同的发展重点,同时,建立分区域的绿色发展监测和评估体系;②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以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为重点,推动农业发展政策、农业生产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管理体系的转型;③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引导和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创建绿色服务业体系;⑤推行绿色消费模式,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66.
本文采用多层次转型理论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国内外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对比了EPR制度倡导者最初提出的创新导向的制度设计,与当前各国实践中基于成本—效益平衡所开展的政策评估研究,指出两者在是否应该将激进的可持续转型作为EPR基本政策目标上观点不同,其原因在于政策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难以通过可测量的政策评估方法进行有效考察,由此造成两者在EPR政策调整方向上的分歧:前者坚持EPR制度设计应该进一步完善个体责任原则,以激励生产者创新和采纳绿色技术,推进生产消费模式的系统转型;而后者则强调在现有管制框架下简化制度设计,重点完善循环处理基础设施及其管理效率。这种分歧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EPR制度的演化,也深刻影响了发展中国家EPR制度的移植和建构。结论以中国电子废物管理实践为例,提出构建包含三个层次的演化经济学分析框架,考察EPR制度建构过程中,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选择,中观层次的供应链治理结构变动,和宏观层次的再生资源产业转型,以系统考察制度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967.
中国城市化与能源强度关系的交互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速,说明能源强度的降低并不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反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城市的优化开发与系统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68.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起县159户、定边县152户和华池县125户农户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退耕还林与吴起县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定边县和华池县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执行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定边和华池农户给予额外补贴或者实质性扶持,才可以实现该公共政策均衡私人森林供给和社会森林需求。研究还显示:3县农户生产受到劳动力、资金、土地、固定资产等投入要素的约束;户主的年龄、家庭规模和教育对不同地区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影响;3县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在80%,说明存在减少约20%的成本且不减少产出的空间。  相似文献   
969.
青岛市废有机溶剂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青岛市废有机溶剂产生现状、污染特性、处置流向及回收利用的概况。结合青岛市产业结构特点,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提出废有机溶剂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对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0.
Biodiversity maintenance and soil improvement are key sustainable forestry objectives.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bamboo forest management on plant diversity and soil properties are therefore necessary in bamboo-growing regions, such as southeastern China’s Shunchang County, that have not been studi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proportions in managed forests on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soil properties using pure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s as a contrast,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understory plant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e., topography, stand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by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he forest with 80% P. pubescens and 20% hardwoods (such as Phoebe bournei, Jatropha curcas, Schima superba) maintained the highest plant diversity and best soil properties,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plant diversity than the C. lanceolata forest, and better soil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The distribution of understory plants is high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Silvicultural disturbanc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bamboo forests to maintain biodiversity and soil quality under extensive management, and the forest responses to managemen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mediate-disturbance hypothesis (i.e., diversity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best at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leve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biodiversity maintenance and soil improvement are important management goals for sustainable bamboo management. To achieve those objectives, managers should balance the inputs and outputs of nutrients and protect understory plants by using appropriate fertilizer (e.g., organic fertilizer), adjusting stand structure, modifying utilization model and the harvest time, and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culms and shoots harv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