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4篇
  免费   1403篇
  国内免费   2503篇
安全科学   1315篇
废物处理   141篇
环保管理   613篇
综合类   6405篇
基础理论   1052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467篇
社会与环境   483篇
灾害及防治   345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724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本研究采用连续分相浸取法,研究了渤海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4种可转化态氮(TF-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揭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F-N含量范围为145~233μg/g,均值为193...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腐蚀环境下典型“钛–铝”复合耳片的腐蚀防护性能。方法 开展典型“钛–铝”双耳两层结构的加速腐蚀环境试验,共10个周期。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结构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研究“钛–铝”复合耳片结构的腐蚀防护性能。结果 在腐蚀环境下,“钛–铝”复合耳片结构中衬套周围异种金属连接部位的电偶腐蚀敏感性高,其他部位防护体系的耐蚀性较好。经过10个周期的加速试验,衬套周围铝合金结构发生较为严重的点蚀,各蚀坑扩展相连,形成较大蚀坑。在第10周期,典型“钛–铝”复合耳片铜衬套周围铝合金蚀坑处出现裂纹扩展,并发生腐蚀疲劳破坏。结论 增强典型“钛–铝”复合耳片结构的腐蚀防护措施,加强典型“钛–铝”复合耳片异种金属接触部位的日常维护,能有效提高结构的腐蚀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等途径在自然界中传播,易对人体造成诸如肺结核、淋病、鼠疫等健康风险。目前广泛使用的灭菌方式包括紫外线、臭氧、氯气、电荷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其中电荷杀菌因具有无组织毒性的优点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相比传统的金属离子杀菌材料具有抗菌效能优异、不产生耐药性、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其杀菌性能受分子大小、烷基链、反离子类型、电荷密度等因素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目前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类型、结构特征、杀菌性能及影响因素,抗菌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流域水资源安全,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但现有的技术储备仍十分薄弱。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已有的案例总结,系统评述了现有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这些应急技术在已报道的国内历次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中的实践应用,指出了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未来应对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快速选择经济、有效、绿色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微塑料可被藻类吸附、微生物定植,亦可被海洋动物摄食并蓄积。生物与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改变微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因此,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海洋生物对微塑料的吸附、摄入、蓄积与排泄等关键过程;重点总结了微塑料在海洋生物过程(如排泄、与海洋雪团聚、形成生物膜以及生物扰动)影响下的沉降-埋藏等迁移过程;深入讨论了海洋动物对微塑料的摄食、消化过程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的微塑料破碎、降解以及塑料添加剂和吸附污染物的释放过程及其机理。本文阐明了海洋生物对微塑料迁移转化的调控作用,为理解海洋微塑料的环境归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997.
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是珊瑚的天敌,可以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的危害,但迄今尚未见其重金属含量与生物积累特征的报道。本文以南海珊瑚礁区的棘冠海星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其12种重金属(含类金属As)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Kruskal-Wallis方差检验的方法解析其分布...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定向驯化高效石油降解菌系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为期120 d原位修复,考察生物强化修复效果、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合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强化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Ctrl)相比,生物修复组(Exp-BT)总石油烃降解率显著提升,增幅达81.23%; 高效石油降解菌生物强化修复期间土壤pH变化稳定,体系氧化能力提高,电导率处于适宜农业活动范围内; 脂肪酶和脱氢酶在修复期间保持较高活性; 另对初始污染土壤样本(B0)、驯化所得高效石油降解菌系样本(GZ)和生物修复后土壤样本(BT)的分析显示,门水平上变形菌门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7.1%,属水平上NocardioidesAchromobacterGordoniaRhodococcus等丰度明显上升,COG和KEGG物种与功能贡献度分析证明以上菌属对石油烃降解有重要贡献; 修复后土壤中发现高丰度的石油烃相关代谢酶及5个降解基因:alkM、tamA、rubB、ladAalkB,分析表明外源石油烃降解菌群的引入增强了微生物相关酶的代谢活性与相应功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9.
农业土壤环境中硒(Se)的缺乏或过量都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在203个土壤采样点的基础上,利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如皋市农田土壤环境中Se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土壤中Se的空间分布与长寿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皋市土壤环境中总Se及水溶态S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 mg/kg和2.16 μg/kg,研究区处在相对低Se的土壤环境中。总Se的空间变异性不大,其空间分布比较均一;但水溶态Se的空间变异性较大,主要受成土条件及土壤母质、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水溶态Se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比较敏感,特别是速效磷、有机质及全钾含量与水溶态硒的相关性较显著,因此在有机质及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土壤颗粒组成较细的东部及北部地区水溶态硒的含量也较高。土壤水溶态Se的空间分异与长寿人口比率的空间分异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TBX〗P〖WTBZ〗<001),相关系数达〖WTBX〗r〖WTBZ〗=0325,表明人类的健康长寿现象与环境中水溶态硒的含量有很大关系,但人类长寿的本质和真正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城郊流域地表水硝酸盐来源示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表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城郊流域砚瓦川为研究区,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和氮氧双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SIAR模型,定量识别旱季和雨季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阐明不同污染源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流域地表水无机氮主要以NO3--N和NO2--N形态存在,NO3--N和NO2--N雨季浓度平均值均高于旱季,而NH4+-N则呈现相反特征;流域内地表水硝酸盐的转化过程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雨季其主要来源是粪肥污水,而旱季主要为粪肥污水和土壤氮淋溶,铵肥次之;不同污染源对流域地表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旱季与雨季城镇污水排放的贡献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31.40%和65.66%,且雨季污水排放对NO3-的影响远高于旱季,夏季居民用水增加导致大量污水排放至流域内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