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9篇
  免费   1406篇
  国内免费   2501篇
安全科学   1317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616篇
综合类   6405篇
基础理论   1055篇
污染及防治   195篇
评价与监测   467篇
社会与环境   483篇
灾害及防治   34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724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524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901.
孙琪  赵白航  范飒  周邦磊  李玉琪 《环境科学》2020,41(6):2779-2786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因其经济环保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处理高氨氮污废水,但该工艺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尤其对重金属.利用批次实验和连续流实验分别研究了Ni(Ⅱ)对ANAMMOX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短期作用下,Ni(Ⅱ)对ANAMMOX存在"低促高抑"作用.与不投加Ni(Ⅱ)对比,投加1 mg·L~(-1) Ni(Ⅱ)时ANAMMOX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提高了11.14%;投加100 mg·L~(-1) Ni(Ⅱ)时SAA降低了49.55%,Ni(Ⅱ)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83.86 mg·L~(-1).而Ni(Ⅱ)对ANAMMOX的长期抑制阈值为15 mg·L~(-1).不投加Ni(Ⅱ)时,用Monod方程模拟ANAMMOX动力学,得到q_(max0)(以TN/VSS计)和K_(S0)分别为12.25 mg·(g·h)~(-1)和405.36 mg·L~(-1);投加50 mg·L~(-1) Ni(Ⅱ)时,用修正后的Haldane模型模拟ANAMMOX动力学,得到q_(max)(以TN/VSS计)、K_S和K_i分别为6.78 mg·(g·h)~(-1)、 313.28 mg·L~(-1)和1.32.Ni(Ⅱ)对ANAMMOX动力学的抑制是反竞争性抑制.另外,Ni(Ⅱ)对ANAMMOX脱氮性能的抑制主要与摄入胞内的Ni(Ⅱ)有关,胞内Ni(Ⅱ)对ANAMMOX的IC_(50(胞内))(以VSS计)为0.072mg·g~(-1).  相似文献   
902.
过氧化钙复合片剂对水体修复和底泥磷控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受污染水体及底泥为研究对象,制备了2种过氧化钙复合片剂(CPCTs),并考察了在混合投加方式下对上覆水的影响及控磷效果.复合片剂由过氧化钙(CaO_2)、灼烧净水污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粉末直压制成,其中B片剂含硫酸亚铁(FeSO_4),A不含. 2种片剂吸附效果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达110.908 mg·g~(-1)和106.390 mg·g~(-1).底泥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B组上覆水pH提高,Chl-a浓度降低(42.75%和60.82%),DO浓度提高(53.73%和63.30%). A、B组上覆水DIP浓度变化均显著,分别降低了54.93%和25.11%.对于底泥间隙水DIP, A、B组Ⅰ层(0~2 cm)变化均显著,分别降低了74.81%和65.66%;B组Ⅱ层(2~4 cm)变化显著,平均浓度降低了46.23%,而A组Ⅱ层变化不显著;A、B组Ⅲ层(4~6 cm)变化不显著.对于底泥形态磷,A、B组NH_4Cl-P占TP的比例显著提高(Ⅰ层:16.87%和13.11%;Ⅱ层:12.99%和11.02%),Al-P占TP的比例显著降低(Ⅰ层:7.58%和13.91%;Ⅱ层:9.86%和7.28%),其余形态磷变化不显著.A、B组表层底泥微生物的活性均明显提高,A组较深层底泥微生物活性提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903.
为探究关中平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本研究选取关中腹地的杨凌站点次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地2015~2018年间的98场次降水样品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δ~2H、δ~(18)O和δ~(17)O)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当地大气降水线和三氧同位素大气降水线方程,并利用δ~(18)O、d-excess和~(17)O-excess指标尝试探讨当地可能存在的降水水汽来源,定量描述海洋和内陆源水汽对区域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杨凌地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同位素组成雨季(5~10月)贫化,旱季(11月~次年4月)富集;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7.7和9.1,说明研究区降水受到一定程度的蒸发分馏影响;三氧同位素大气降水线斜率为0.528,介于海水平衡分馏斜率(0.529)与水汽扩散斜率(0.518)之间,表明研究区处于海洋气团向内陆干旱区迁移的路径上.综合分析δ~(18)O、d-excess和~(17)O-excess,发现研究区降水受到来自东南季风的暖湿气团和来自西风的干冷气团的共同贡献,其中约有55%~79%的降水水汽来源于海洋,主要集中于6~8月; 21%~45%的水汽来源于内陆和局地蒸发,主要集中于10月~次年4月. 5月和9月降水水汽来源复杂,可能受海洋水汽和内陆水汽的共同补给.  相似文献   
904.
遥感能够直接反映植被生长信息,但目前观测时间较短;树轮资料可以弥补遥感手段的不足,但往往缺乏与植被生长状况(如植被生产力)的直接关联。已有研究往往计算不同植被指数指标和树轮指数的相关性,并基于此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植被动态信息。但基于相关性所选取的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空间对比研究。以沂蒙山区为研究区,选取能够有效表征植被年初级生产力的生长季NDVI累积值指标,利用Bootstrap法建立了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重建了20世纪初期以来植被动态时间序列,并分析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沂山地区生长季NDVI累积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36,低于蒙山和塔山地区;蒙山地区植被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植被好转趋势更加明显,而塔山和沂山地区植被无显著变化。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动态存在较显著的2 a、4 a或8 a尺度的周期变化,与生长季帕尔默干旱指数及平均温度的周期变化相一致,但干旱指数与植被动态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树轮与遥感技术发展了长时间尺度植被动态时间序列重建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05.
研究了东南海域岛礁恶劣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影响。由于岛礁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复杂的水文、气候等环境因素,致使武器装备性能极易遭受破坏。在岛礁区恶劣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武器装备的结构材料腐蚀以及造成电器设备失效等方面影响较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及作战效能。针对提高武器装备的岛礁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武器装备在设计、试验及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防控措施,为未来武器装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06.
目的 预测某高温高含二氧化碳油井中管柱的腐蚀情况,为该油井推荐安全经济的材质。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现场工况进行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五种含Cr钢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40~160 ℃温度范围内,五种钢材随温度的升高,其均匀腐蚀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80 ℃时达到最大值。3Cr钢的腐蚀速率最高,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均远高于0.076 mm/a。在温度为120 ℃时,9Cr钢开始出现局部腐蚀。在温度为160 ℃时,13Cr钢有一定的局部腐蚀倾向。S13Cr、22Cr钢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腐蚀速率都较低,试验后试样表面平整连续,耐蚀性能好。结论 建议在采出井井筒中上部40~80 ℃较低温度井段选用9Cr钢,中部80~120 ℃中高温井段选用13Cr钢,底部120~160 ℃高温井段选用S13Cr钢。  相似文献   
907.
目的 进一步规范和保障装备自然环境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 针对武器装备开展自然环境试验的工作流程,从工作系统与职责、一般要求、试验策划、组织实施、试验总结等方面对试验管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总结出适合于武器装备自然环境试验工作的通用管理方法。结论 通过典型航天装备的自然环境试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试验质量和效费比,加快武器装备的研制进度。  相似文献   
908.
目的 优化以经验为主的船载雷达结构设计流程,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准确性。方法 提出基于模态分析和PSD法的新的设计流程,利用ANSYS软件对雷达天线和转台结构进行系统的随机振动分析,得到其模态、应力分布、位移云图及响应谱曲线,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结果 得到雷达系统在1σ下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4.847 MPa和0.367 mm。结论 新的设计流程可以得到可靠性更高的产品,能有效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9.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冬季取暖"煤改电"持续推进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不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选取石家庄市无极县、北京市门头沟区进行调研分析和经验做法案例评估,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通过健全改造运作机制、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创新设备推广方式、精细化财政补贴政策和提高售后保障服务,无极县与门头沟区有效降低了农户设备购置成本和取暖设施运行成本,大幅削减了散煤用量,系列做法获得了农村居民的支持。同时研究指出,工程改造复杂且难度大,要凝聚多方改造合力;不同改造设备的取暖效果差异较大,要加快相关经验借鉴推广和改造后评估;低收入群体对政府财政补贴依赖性大,要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改造设备购买、更换、维修机制不够健全,要积极推动采购方式创新,加强设备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