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5篇 |
免费 | 518篇 |
国内免费 | 136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2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271篇 |
综合类 | 2767篇 |
基础理论 | 524篇 |
污染及防治 | 268篇 |
评价与监测 | 169篇 |
社会与环境 | 209篇 |
灾害及防治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271篇 |
2021年 | 259篇 |
2020年 | 331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96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64篇 |
2011年 | 300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259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近年来,反复强调治理黑臭河涌的必要性,为了修复广东南海某黑臭河涌,采用优势菌接种和多级好氧-富氧生物处理原位修复集成工艺系统修复黑臭水体。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底泥和上覆水体里投加培养、驯化的优势菌种,辅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上覆水体的水质显著好转,水体透明度由初始的5 cm 左右,上升至35 cm 左右,水体黑臭完全消除。在土著微生物的作用下,水体中的有机物得到很好的去除,上覆水体的COD、氨氮、BOD5和总磷的浓度显著下降,其去除率分别达到68.1%~78.7%、79.8%~80.1%、84.8%~85.2%和76.4%~83.6%,河涌的自净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2.
以0.3 W·cm-2的低强度超声波对调配好的污泥进行5、10和20 min的辐照,再经过12 d的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结果表明,适当的低强度超声预处理能够有效地加快稳定化进程,其中超声波辐照10 min后的实验组效果最好,在第8.5天时,温度升高至58.3℃,VSS去除率达到42.1%,比未经超声预处理的实验组提前2 d达到稳定状态。在消化过程中脱氢酶的活性与VSS去除率有着很好的相关性(R2>0.86),它能有效地表征VSS的高温好氧降解规律及有机物去除程度。稳定后的污泥上清液中TP浓度降至初始浓度的40%以下,TOC浓度升高至初始浓度的3~4倍。然它们的浓度仍很高,仍会给后续处理增加一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3.
潜在蒸散发对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中国西南地区90个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近52a的平均潜在蒸散发为3 209.8 mm,其中云南省潜在蒸散发最高(3 664.7 mm),其次为四川省(3 015.0 mm)、重庆市(2 972.4 mm)、贵州省(2 958.0 mm)。四季潜在蒸散发空间分布特征与年不同,从大到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西南地区整体呈增加趋势(0.9 mm/10 a),其中31个站点呈减少趋势(p0.1),17个站点呈增加趋势(p0.1),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大部分站点春季(55.6%)和夏季(63.3%)呈减少趋势,秋季(62.2%)和冬季(58.9%)则呈增加趋势。(3)经MannKendall突变检验,该区整体潜在蒸散发的突变时间为1995年(p0.05);单个站点突变检验显示,76个站点发生突变,突变年份集中于1980s,未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整体上看,近52a来西南地区潜在蒸散发略呈增加趋势,并存在突变点,但部分站点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这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候特征有较大关系,体现出西南地区水文气象变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4.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涌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随着康菲石油渤海漏油事故、江苏启东王子造纸排污和阿玛尼污染投诉等涉外污染事件报道频出,学术界对于FDI涌入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效应表现出一定担忧。现有文献多聚焦于整体层面的FDI环境效应检验,而对其区域差异及原因产生机制的系统探究并不多见。为此,本文从理论判断和命题推演出发,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改进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构建普通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FDI流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污染光环"假说在中国基本成立,即FDI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环境质量,但不同地区FDI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其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地区FDI具有显著的"污染光环"效应,且前者强于后者,而沿边地区FDI具有不明显的"污染天堂"效应。在此基础上,构造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系统考察了FDI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的4种主要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效应。门槛回归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经济发展、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FDI的"污染光环"效应越明显,而适度的环境规制才更有利于FDI环境技术溢出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全方位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如既往地积极引进并监督FDI;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认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采取差异化的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15.
建立不同锅炉工况下基于欧式距离聚类的总给煤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入口处的NOx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修正,其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为3.53 mg·m-3。该结果优于常见的回归方法深度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回归的预测结果。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入口NOx质量浓度修正的多模型预测控制(MMPC),设计并进行了脱硝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有控制条件相比,基于入口NOx质量浓度修正的MMPC策略使脱硝系统出口NOx质量浓度波动幅度减小了63.7%,并能满足出口质量浓度指标为40 mg·m-3时的控制要求,实现卡边控制。现场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高、中、低负荷正常运行的工况条件下,入口修正-MMPC策略可将出口NOx质量浓度波动分别控制在±10.6 mg·m−3、±5.5 mg·m−3、±4.9 mg·m−3,以标准差来衡量波动幅度即分别减小了53.4%、74.7%、64.6%,此控制水平优于原有控制效果;在出口NOx质量浓度易超标并出现高浓度氨逃逸的快速变负荷工况下,升、降负荷出口NOx质量浓度波动分别控制在±6 mg·m−3、±5 mg·m−3,此控制水平仍优于原有控制效果。本研究的入口修正-MMPC控制策略可实现不同负荷、工况下的喷氨控制,减小出口NOx波动幅度,降低后续设备低温腐蚀的风险,从而提高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6.
117.
传统水质模拟预测模型对突发水污染事故事发地的水文、水下地形等资料要求较高,在缺乏相应资料时会影响对水污染事故的可靠预测和预警。为解决问题,亟需建立在应急条件下能快速预测预警的简化水质模型。以传统一维水质模型为基础,通过人工测量河流沿程流速,自动插值获得流场以替代模型中对流场的求解,再求解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以此获得简化的一维水质模拟预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水质模型,简化后一维水质预警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预测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污染态势。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危险废物的风险源危险性和风险受体脆弱性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城市对危险废物采取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应该因城市而异。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仍然是全过程从严管理,并未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环境管理体系。本研究以城市为边界,从危险废物的风险源危险性、风险受体脆弱性和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运用线性加权法合成经过正向化处理的指标评分值,从而得出危险废物城市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通过计算3个维度评分值的耦合度,可以确定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维度与风险源危险性维度和风险受体脆弱性维度的匹配程度。运用该方法对深圳市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期间,主要通过提升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将危险废物城市环境风险值降低了20.7%;并且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维度与风险源危险性维度和风险受体脆弱性维度的匹配度较高,属于高风险高能力城市。因此,建议深圳市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完善涉危险废物项目环境准入审查,严格评估危险废物再利用安全,不断加强信息化手段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避免涉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全面降低危险废物对城市造成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