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安全科学   447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69篇
综合类   2748篇
基础理论   522篇
污染及防治   267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206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及其过程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上流式中试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反应器在环境温度下的运行性能及其过程动力学特性.基质浓度试验表明,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可在进水亚硝酸盐浓度为(380.4±18.3)mg.L-1稳定运行,继续提升至(480.5±21.9)mg.L-1时,反应器性能恶化.在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试验中,HRT可缩短至3.43 h,反应器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可达3.45 kg.(m3.d)-1.长期运行中,温度对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性能影响较大.采用改进型的Stover-Kincannon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非抑制状态下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温度范围下的行为.获得的Stover-Kincannon模型动力学参数及其出水总基质浓度预测公式和总基质去除率预测公式,可用于指导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262.
余世清  吴灵鹞  夏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2):155-157,164
近年来杭州交通噪声投诉点主要分布在高架道路、立交桥和绕城高速附近的高层住户。对其中9个交通噪声投诉点的监测表明,昼间超4 a类标准的有4个,超标范围为0.1~7.6 dB;夜间9个点全部超4 a标准,超标范围为5.4~17.4 dB,夜间噪声超标特别严重。采用低噪声路面,设置隔声屏障,对敏感点安装通风隔声窗以及加强交通噪声管理等对策,可减轻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从而减少交通噪声的投诉。  相似文献   
263.
王秀波  曹宝  郑伟 《环境科技》2010,23(3):76-78
从淮河流域安徽、江苏、河南和山东4省的COD排放及其特征分析入手,以流域各利益主体公平占用水环境客量资源为前提,提出了各省区COD年排放量参考标准,并对以此参考标准为基础的流域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4.
采用化肥驱动正渗透(fertilizer driven forward osmosis, FDF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不仅有效降低受纳环境风险或减少水体污染,同时经稀释后的化肥汲取液可直接用于周边农田灌溉,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与农田灌溉水肥一体化协同效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FDFO处理生活污水处于实验室小试和部分现场中试验证阶段,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核心在于高效正渗透膜的开发、膜装置设计的改进、膜表面水力学参数的优化及膜污染缓解技术水平的提升。文章综述了近10年FDFO工艺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FDFO工艺的膜装置类型与工艺流程、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等3方面,并展望了未来FDFO工艺规模化处理生活污水面临的挑战,以期推动FDFO工艺在处理污水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5.
沉积岩中的汞及其同位素常被用于指示大规模火山活动、海洋氧化还原演变等古环境演化事件,但现有研究主要聚焦总汞含量及相应的总汞同位素组成,缺少形态汞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数据,因此无法精准判别古环境中汞的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本研究开发了基于热解技术的沉积岩中不同形态汞的分离和同位素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沉积岩中典型形态汞(有机质、硫化物和粘土矿物结合态汞)单一标准建立热解温度曲线,然后将上述单一标准物质混合,通过调整升温速率以及形态汞采集的温度范围和时间优化热解分离方法,收集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气态单质汞进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有机质结合态及硫化物结合态汞的δ202Hg和Δ199Hg值同参考值的平均差值分别小于0.20‰和0.03‰,因此该分离方法能有效分离上述形态汞并进行汞同位素组成分析。上述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天然标准物质(黄红壤、水系沉积物、海相沉积岩)的汞形态及其同位素组成,验证了该方法在自然样品中的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266.
通过自主设计的燃烧装置,对云南省6种典型乔木树种的不同器官(枝、叶、皮)室内模拟阴、明燃两种燃烧过程,收集燃烧排放颗粒物(PM2.5)并测定K、Mg等8种元素排放因子,比较不同燃烧状态释放PM2.5中元素含量的差异,同时分析各元素排放因子与可燃物自身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燃物中K、Mg和Ca元素含量较高,范围为(137.74~4670.70) mg/kg,微量元素Mn含量突出;阔叶可燃物元素含量普遍高于针叶,器官间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燃烧释放PM2.5中K、Na元素排放因子较高,范围为(0.4269~4.9321)~(0.6311~3.0856) mg/kg,微量元素Zn较高、Cu最少,范围为(0.0409~0.3670)~(0.0029~0.0458) mg/kg,常量元素高于微量;树种间元素排放因子表现针叶高于阔叶,器官间较可燃物自身差异增大;燃烧状态对排放因子存在影响,常量元素普遍表现为明燃>阴燃,微量元素无明显规律;PM2.5与可燃物各元素含量比值中,Na元素最高,其余元素占比普遍0~1%范围,微量元素含量比高于常量,针叶高于阔叶;可燃物的化学性质对其排放特性影响显著,可燃物与PM2.5的元素间相关性较高,相关水平普遍达0.600以上,器官间不同元素相关水平表现为:常量元素普遍高于微量元素,针叶略高于阔叶,叶>皮>枝,明燃高于阴燃.  相似文献   
267.
基于2003~2018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碳排放的影响;其次,探究该政策通过资源依赖这一路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地,基于城市区域和城市规模两个视角分析该政策通过资源依赖影响碳排放的异质性效果;最后,探究《规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规划》显著地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规划》能够通过降低资源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且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规划》的碳减排效应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规划》通过降低资源依赖进而促降碳排放的效果在东、中部地区以及大城市更为明显;《规划》对本地及周边地区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本研究对于在双碳目标下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68.
海洋底栖硅藻通过分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实现滑行运动和附着。为探查不同生长期硅藻EPS的变化,以及同一生长期不同硅藻EPS的异同,本文以单个细胞分泌的EPS为考量依据,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热溶剂浸提法对海洋底栖硅藻EPS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组分进行提取;利用苯酚-硫酸法定量提取液中的多糖,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定量蛋白质。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羽状舟形藻(Navicula pinna),随着细胞密度增大,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分泌量减少,且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表明EPS分泌行为因硅藻生长期不同而发生变化;同为生长指数期,三种海洋底栖硅藻:平滑舟形藻(Navicula leavissima)、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羽状舟形藻(Navicula pinna)的EPS分泌量不同,但EPS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69.
传统的海洋开发战略在导向上存在离散的缺憾与集成的缺失,造成了海洋开发的外部不经济和整体绩效不高.弥补传统海洋开发战略带来的危机,必然要求海洋开发战略创新,在国家层面上作出海洋开发战略整合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270.
空气凤梨是一类生长在空气中、不需要土壤的特殊植物,是有效的监测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文章以硬叶空凤为材料,以环境中最典型的污染物—铅对其进行胁迫处理后,发现硬叶空凤对铅具有很强的耐性,而且可对铅进行有效的富集,是一种合适的指示铅污染的植物。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不论何种铅浓度处理植物体,硬叶空凤叶表鳞片中都可检测到铅元素的存在,进一步表明叶表鳞片很可能是铅等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富集结构。另外,硬叶空凤叶表鳞片的3类细胞在富集铅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最内部的碟状细胞中铅的含量要大于中间的环状细胞,更大于最外部的翼状细胞,暗示铅的迁移是一种代谢性主动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