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2篇 |
免费 | 1072篇 |
国内免费 | 7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16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205篇 |
综合类 | 2280篇 |
基础理论 | 547篇 |
污染及防治 | 248篇 |
评价与监测 | 136篇 |
社会与环境 | 161篇 |
灾害及防治 | 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256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250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180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40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77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71.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海拔高度等反映区域特性的因子作为变量引入GIS空间化模型是提高气象数据估算精度的重要途径。根据聚类的思想,将研究区域进行聚类分区,使分区内积温分布特征一致性趋强。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寻找各分区年积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以获得较高精度的估算结果。论文提出的基于分区DEM修正反距离空间化方法,与常用的空间化方法如克里格法、反距离平方法相比,解决了积温空间分布复杂性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的稀疏性、不均匀性以及受海拔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对积温分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适合于较大范围的年积温空间化。另外,由于气象台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区域,高海拔区域积温估算精度很低,利用此方法解决了高海拔区域积温估算的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672.
从广东大宝山矿区横石河下游受重金属污染的水稻田采集6个土壤剖面样品,研究了土壤中总有机碳(T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POC/TOC比率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探讨不同污染程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采样点相比,在重度污染的各土层中,TOC含量显著下降,其垂直分布有显著改变.POC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变化与TOC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但差异更显著.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分配比例,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可利用性.中度重金属污染使POC含量显著增高,土壤有机碳变得易于分解和损失;重度污染使TOC含量显著降低,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和积累.不同重金属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不同,Pb表现出与Cu、Cd的拮抗作用,Pb使有机碳稳定性增加;而Cu和Cd则相反.但多种重金属联合效应使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73.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粒级沉积物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可交换态氮的优势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氮的35.38%、44.38%和58.69%.在中、粗粒级沉积物中,强碱浸取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26.31%和25.85%.在细粒级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是优势态的无机氮,占可转化态氮的27.67%.相关分析表明,对于胶州湾来说,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氮的含量就越高,各形态氮大致与细、中粒级沉积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粗粒级沉积物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以及上覆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大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了沉积物对上覆水体元素的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沉积物中的氮对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有着较好的指示和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674.
675.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②过去50年全国、林区、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明显;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即: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76.
三丁基锡对蓝子鱼的激素和酶指标及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静态暴露方式研究三丁基锡氯化物(TBTCl)对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毒性效应.当蓝子鱼暴露于40~4000 ng·L-1 TBTCl中10d或20d后,雌鱼和雄鱼的肝体指数显著升高,鳃、肝脏、脾脏、心脏、皮肤等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上述病变随毒物暴露剂量或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加剧.与对照组相比,暴露10d后,40 ng·L-1组的血浆睾酮水平和400 ng·L-1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4000ng·L-1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极显著升高;暴露20d后,各处理组的血浆睾酮和皮质醇水平无显著变化,但40、400 ng·L-1组的肝脏GST活性显著升高.结果提示,肝体指数、肝脏代谢酶活性、血浆皮质醇水平,以及有关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作为评估三丁基锡等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677.
为解决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发酵制氢系统存在的不足,如单位基质氢气转化率低、因搅拌带来的耗能,抗负荷冲击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发酵产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5℃和进水COD 5000mg/L等条件下,ABR系统可在26d达到乙醇型发酵,其比产氢速率为0.13L/(gMLVSS·d),而在同样条件下, CSTR达到乙醇型发酵后,比产氢速率仅为0.06L/(gMLVSS·d).ABR通过生物相的分离,使产氢系统梯级利用有机物并达到深度产氢的目的.与CSTR相比,ABR具有较高的产氢活性、较低能源消耗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机废水发酵制氢反应设备. 相似文献
678.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9,他引:18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变化,三峡水库入库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值已处于水华暴发的危险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水华.3条入库河流中总氮含量年均值都在1.55~2.15 mg/L之间,总体偏高,乌江武隆断面的总氮浓度最高,嘉陵江北碚断面次之,长江朱沱断面最低,并且3条河流丰水期水体中总氮含量均高于枯水期,说明非点源对氮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态无机氮(DIN)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而其中又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平均占到DIN的70%以上.氮素污染多以还原态氨氮(NH4 -N)的形式排入水体,经过硝化作用,NH4 -N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然后再氧化成稳定的NO3--N,并且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氧.入库河流水体中的NO3--N主要来自农田径流、城市污水、城市径流以及淹没土壤的释放,NH4 -N的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废水. 相似文献
679.
在对废SCR催化剂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草酸和酒石酸两种有机酸浸取废SCR催化剂中的V和W。实验结果表明:草酸对V、W的浸出率均大于酒石酸;在草酸浓度为1.00 mol/L、浸取温度为80 ℃、液固比为10 mL/g、浸取时间为180 min时,V和W的浸出率分别为63.50%和13.12%;在酒石酸浓度为0.5 mol/L、浸取温度为100 ℃、液固比为10 mL/g、浸取时间为180 min时,V和W的浸出率分别为44.00%和9.00%。酸性浸出未改变SCR催化剂中TiO2的晶型,剩余残渣中依然保留着TiO2骨架,可继续作为催化剂载体使用。 相似文献
680.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river health based on water quality, aquatic life
and physical habit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Liao River were assessed using 25 sampling sites in April 2005, with water quality index, biotic index
and physical habitat quality index. Based on the method of cluster analysis (CA) for water quality indices, it revealed that heavily
polluted sites of Liao River are located at estuary and mainstream. The aquatic species surveyed were attached algae and benthic
invertebrat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and biomass of attached algae and 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 were
degrading as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quality of water bodies deteriorating. Physiochemical parameters, BOD5, CODCr, TN, TP,
NH3-N, DO,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conductivity,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tegrated assessing water quality index, combining fecal coliform count,
attached algae diversity, B-IBI and physical habitat quality score.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ssessing system of river ecological
health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ystimetic assesment, the assessed sites are categorized into 9 “healthy” and “sub-healthy” sites
and 8 “sub-sick” and “sick” sit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