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安全科学   447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69篇
综合类   2686篇
基础理论   522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164篇
社会与环境   206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21.
用自制半导体纳米Fe3+/TiO2玻璃薄膜,在高压汞灯下进行了光催化降解4-氟苯甲酸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光强、催化剂用量、pH值、溶解氧含量等反应条件改变对光催化降解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光催化降解4-氟苯甲酸反应为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22.
滤料是捕集微细粒子的最有效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除尘效果。本文研究了不同风速下不同克重、不同透气度的涤纶针刺滤料和PTFE水刺滤料的分级计数效率、PM_(2.5)计重效率性能。结果表明,过滤效率随克重的增大而增大,随过滤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如过滤直径为2.5μm的粒子,1.5 m/min风速下涤纶针刺毡的克重从500 g/m~2增加到600 g/m~2时效率从69.97%增加到81.84%;风速从1.5 m/min增加到3.0 m/min时,500 g/m~2涤纶针刺毡的效率从69.97%减小到44.69%。  相似文献   
923.
针对水上交通安全问题,基于ISODATA算法和水上交通事故等级综合加权平均法,构建水上交通事故黑点识别模型。结合道路交通黑点及现有水上交通多发区的研究方法,定义水上交通事故黑点;采用ISODATA算法分析水上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实现对水上交通事故空间的构建;对水上交通事故等级梯度赋值,以量化事故的严重程度,利用等级综合加权平均法确定黑点阈值。并以深圳西部港区水上交通事故为例进行模型应用,共识别出10处事故黑点及其边界,表明水上交通黑点识别模型能有效识别水上交通黑点的空间分布及特征,为水上交通安全状态分析提供了一种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924.
近岸水域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溢油事故对近岸水域造成的影响,提高近岸水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的能力,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在分析近岸水域船舶溢油应急响应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分析的路径模型,分析应急保障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程度,研究其算法,并以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人员保障在溢油应急保障能力中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物资保障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25.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甘河水生态评价的硅藻指数,合理评价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2018年8月在嫩江支流甘河调查了19个点位的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应用21种硅藻指数对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箱体图法分析了所选硅藻指数的适用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了硅藻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硅藻指数在甘河评价正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所选硅藻指数中,IBD(biological diatom index,硅藻生物指数)、EPI-D(diatom 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index,富营养污染硅藻指数)和IPS(specific pollution sensitivity index,特定污染敏感指数)的评价结果区分度最好,最适用于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②甘河丰水期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约70%的点位水生态健康状况为健康、较好和一般,约30%的点位水生态健康状况为较差和极差,极差的点位全部位于甘河下游区域.③硅藻指数与CODCr的相关性对硅藻指数评价正确率有显著影响(P < 0.01),硅藻指数与CODCr相关性越强,评价的正确率越高;物种覆盖度对硅藻指数评价的正确率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各点位最小物种覆盖度高于65%时,物种覆盖度对藻指数评价的正确率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表明,硅藻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但硅藻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等因素会影响评价的正确率,因此选择合适的硅藻指数进行研究区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26.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冬小麦麦田白天时段CO2和O3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分析其变化特征.引入并参数化Jarvis乘法模型,预测冬小麦冠层尺度CO2和O3通量.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麦田CO2浓度和通量的范围分别为372.3~487.1μL/L和-0.4~-40.3μmol/(m2·s),均值分别为402.6μL/L和-13.4μmol/(m2·s).O3浓度和通量的范围分别为4.6~116.6nL/L和-0.2~-20.7nmol/(m2·s),均值分别为50.9nL/L和-6.8nmol/(m2·s).CO2和O3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冬小麦的孕穗期和开花期,该时期冬小麦光合能力最强,对CO2与O3的吸收最大.冬小麦CO2和O3通量总体上呈相似的日变化模式,上午CO2通量明显高于下午,上午O3通量却低于下午.温度、水汽压差、光合有效辐射、物候期等环境因子驱动下的冬小麦冠层通量与叶片气孔导度具有相似的限制机制,利用修订后的Jarvis乘法模型模拟了CO2和O3通量,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表明修订后的模型分别解释了CO2和O3通量62%和60%的变异性,适用于本地冬小麦CO2和O3通量的模拟.  相似文献   
927.
为考察单独活性炭纤维(ACF),高锰酸钾(PM),电化学(E),电-高锰酸钾(E-PM),活性炭纤维-高锰酸钾(ACF-PM)以及电-活性炭纤维阴极-高锰酸钾体系(E-ACF-PM)对水中双氯芬酸的降解效果,研究了电流强度,溶液初始pH值对E-ACF-PM体系去除水中双氯芬酸的影响,通过ACF表面形态分析,自由基捕获实验,络合反应等探索了E-ACF-PM体系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E-ACF-PM体系中电化学(E-ACF)和PM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双氯芬酸被快速去除.随着电流强度增加(50~200mA),双氯芬酸去除率增大;pH值增大,体系对双氯芬酸的去除效果越差,pH值为11时去除率仅为31.70%.与ACF-PM体系相比,E-ACF-PM体系阴极电场可以保护ACF不被破坏,同时吸附在ACF上的Mn (VII)得到电子,快速转化成活性氧化剂Mn (III),实现对目标污染物的快速去除.  相似文献   
928.
我国城镇化迅速蚕食宝贵的耕地资源和乡村聚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乡村、保护农业空间的需求迫在眉睫。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针对“农业空间”只重视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的不足,旨在构建“优势农业空间”划定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为保护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空间、全农业领域生产者和特色、重点农村地区奠定基础。(1)在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以外,开展全域、全要素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适宜性评价,识别农业生产适宜区和不适宜区;(2)基于高产稳产、规模经营和集中连片三原则,进一步细化评价重要经济作物适宜区、地域特色农产品适宜区等;(3)在此基础上,结合特色村落、重大农业基础设施要素识别优势农业空间。该技术框架在沈阳和温州市县“双评价”中取得了科学实用的评价成果,为我国正在展开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29.
为了探讨气态污染物NO2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的短期影响,本文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甘肃省金昌市2011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逐日NO2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在控制随机效应及其他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NO2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NO2在滞后1d(lag1)时平均浓度每升高1个IQR,收缩压升高0.457mmHg(0.131~0.784),滞后7d(lag7)和4d(lag4)时,NO2的平均浓度每升高1个IQR,舒张压上升0.276mmHg(0.025~0.527),脉压上升0.402mmHg(0.047~0.758),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季节在NO2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的效应中可能具有修饰作用.多污染物模型及调整沙尘影响后,NO2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脉压的影响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30.
为掌握贵阳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潜在来源和健康危害,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白天(08:00—19:00)、夜间(20:00—翌日07:00)连续采集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n=20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中10种重金属(Pb、Cd、Cr、As、Zn、Mn、Co、Ni、Cu和V)含量,分析其昼夜质量浓度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和HMHR(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探讨其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ρ(PM2.5)日均值分别为(53±18)(62±20)μg/m3,均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 μg/m3);ρ(As)、ρ(Zn)和ρ(Mn)均呈冬季高于秋季的特征,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②白天ρ(PM2.5)为(61±20)μg/m3,稍高于夜间〔(58±24)μg/m3〕;ρ(Pb)白天低于夜间,ρ(Ni)、ρ(Mn)、ρ(Zn)和ρ(Cu)则白天高于夜间,其他元素昼夜质量浓度无明显差异.③PMF模型分析表明,交通污染、燃煤、工业冶金和土壤扬尘是采样期间10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9%、37%、14%、10%.④HMHR结果表明,Cd和Mn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重金属元素对人群无非致癌风险.致癌元素As、Cr和Cd的致癌风险值介于4.3×10-6~4.4×10-5之间,对人群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而Ni和Co的致癌风险值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研究显示,贵阳市秋、冬两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交通污染和煤炭燃烧是其主要来源,重金属元素中Cd、Mn、As和Cr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