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3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巨灾债券与政府灾害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概率小而损失巨大的巨灾无疑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尽管每年灾害的性质和发生地点不同,但是损失总量和政府救灾的支付总量却是一个稳定的大数,然而依然不能满足救灾与恢复生产的需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巨灾债券,首次提出在政府救灾中引入市场机制——发行政府巨灾债券。这对于投资者是收益高的风险投资,对于政府可以减轻公共财政负担,而对于受灾地区则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援,加快恢复生产,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NH+4对镁改性生物炭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高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利用率并探讨水体中氨氮对镁改性生物炭(magnesium modified biochar,MBC)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人工湿地植物芦苇为原料,引入金属镁离子对其改性,制备MBC,并以未改性生物炭(biochar,BC)为对照,通过批量摇床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摩尔比(0、5、10)和初始磷浓度(100~500 mg·L-1)条件下,MBC、BC、BC与金属镁离子(BC+Mg~(2+))、Mg~(2+)这4种处理方式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对磷的去除量排序为MBCBC+Mg~(2+)≈Mg~(2+) BC,溶液中NH+4的存在促进MBC吸附除磷,氮磷摩尔比越大,初始磷浓度越高,MBC的磷吸附能力越强. XRD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MBC、BC+Mg~(2+)、Mg~(2+)这3种处理方式中,当氮磷摩尔比为5、10时,NH+4与溶液中的Mg~(2+)和PO3-4发生沉淀反应,生成鸟粪石(MgNH4PO4·6H2O),促进磷的去除.本研究利用人工湿地废弃生物质对富含氨氮和磷酸盐的溶液进行处理,确定了氨氮对水体中磷酸盐去除的促进作用,达到了回收利用、以废治废的目的,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3.
现役近海老龄平台延寿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合理预测老龄平台的动态经济寿命,降低复杂不确定服役环境对平台的运营风险,建立老龄平台延寿决策综合模糊评判模型的结构流程。从影响平台服役状态的工程因素、结构因素、荷载因素和风险因素4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调整,构建阶层结构;采用模糊理论建立正倒值矩阵,综合专家意见计算各因素权重;引入凹陷因子、裂纹因子、腐蚀因子以及冰荷载因子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量化,建立海洋石油老龄平台延寿决策评分准则;采用逻辑运算计算综合评分,建立老龄平台延寿决策参考表,进而依据该表确定平台延寿基准期;利用决策模型对2座海洋平台进行延寿决策,并将其结果与传统评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平台的动态经济寿命,为复杂不确定环境的老龄平台延寿决策提供一种新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54.
在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以及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因其可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和能源回收而受到广泛关注。微藻技术与MFC技术结合产生的微藻型MFC系统得到证实并随之兴起,其中尤以微藻生物阴极型MFC因可实现污水处理、零碳排放、CO2捕捉、太阳能捕获及电能、生物柴油、藻体残渣有价回收等多重功能,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根据其中微藻所起的不同作用将微藻型MFC系统分成三类,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综述,并由此对构建高效微藻生物阴极型MFC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菌种选择技术等相关设想,最后对微藻型MFC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沿祁门-歙县-三阳深断裂呈串珠状出露。本文在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岩体的岩石成因和产出环境。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普遍含富铝矿物黑云母和堇青石,副矿物包括锆石、磷灰石、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极少的磁铁矿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显示,岩石总体具高硅、高钾、高铝和低钠、低镁、低钙的特征;岩石富碱(ALK=6.63%),高K2O/Na2O比值(1.33)。里特曼指数σ为0.8~2.91,碱度率AR为1.56~3.14,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1.31)大于1.1,具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ΣLREE/ΣHREE比值为5.36~8.36,具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0.39~0.7),配分模式为右倾"V"字形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Rb、Th而亏损Ba、Nb、Ta、Sr等,为低Sr高Yb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岩浆源于围岩-中元古代牛屋组浅变质千枚岩的部分熔融,反映陆-陆碰撞挤压造山环境,为晋宁运动晚期华夏板块向北俯冲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火山弧产物。  相似文献   
56.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5龄大棚土壤在不施肥(CK)、常规施肥(C14)、混合秸秆粉(CF)和褐煤粉(MF)4种处理下对土壤水溶性氮、磷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CF、MF和CK与CH相比均能降低土壤水溶性氮含量水平,而CF、MF可促进土壤水溶性磷解吸;CF、MF与CK相比,CF促进土壤水溶性磷的释出,MF抑制了土壤水溶性磷的释出。  相似文献   
57.
油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油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改进,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油田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针对油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并与现场实际相结合、验证。本文分析了油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结构层次关系,以SMART准则为依据,结合行业标准,采用对初选指标逐阶分层的方法逐步重构出针对油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进行了效度、信度、相关性检验,验证其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最后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华北油田第一采油厂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实践,有效区分出不同班组的安全文化水平,证明了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8.
低渗非达西多相渗流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低渗介质渗透率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出发建立数值模型,修正已有数值模拟器的渗透率项进行功能扩展,并给出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大,相同时间内的累积采油量、累积注水量越小,反之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渗流规律越偏离达西定律.本文建立的模型比传统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低渗介质中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BC(黑碳)和OC(有机碳)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有弱吸光能力的OC,因大多显棕黄色而被称为BrC(brown carbon,棕色碳). 广泛存在的秸杆焚烧和冬季大量民用燃煤的使用,使国内BrC排放严重,但鲜见对其排放量的测算. 采用七波段黑碳仪(aethalometer)方法,对夏季小麦秸杆焚烧过程及冬季民用炉燃煤过程产生的烟气进行现场监测,根据BrC与BC的光谱关联性差别,分化出RBrC/BC(总光学衰减中BrC和BC的相对贡献). 结果表明:麦秆焚烧和民用燃煤烟气的RBrC/BC分别为1.754±0.278和0.183±0.142. 借助RBrC/BC值,结合现有的BC排放清单(2000年),初步推算出中国民用燃煤和秸杆田间焚烧BrC的排放总量(以BC当量计,下同)为(270.6±101.6)Gg,接近同期BC排放量的一半;其中秸杆焚烧的BrC排放量为(175.4±27.8)Gg,约占二者总量的65%;民用燃煤的BrC排放量为(95.2±73.7)Gg,约占35%. 该研究结果可为更全面的BrC排放测算奠定基础,并为研究BrC的大气化学及辐射强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总纲》(HJ 1111—2020)(以下简称《总纲》)的发布实施对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分析了《总纲》的主要内容,从标准名称、标准定位、术语定义、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提出,应优先制定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专项技术规范;按照《总纲》和基础方法类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应用领域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结合化学品管理领域的试行技术导则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科学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