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82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910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41.
甲胺磷降解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受甲胺磷长期污染的土壤样品中通过富集培养,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从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甲胺磷活性较高的L48菌株。该菌株可以利用甲胺磷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宜PH值为7.0,其完整细胞悬液对3000mg/L左右甲胺磷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3%。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华丽曲霉Aspergillus.orantus。  相似文献   
242.
对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12个地点的木麻黄人工林根瘤生态分布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木麻黄根瘤生物量与土壤中的N、P有显著正相关,与B有显著负相关;幼年根瘤生物量除了与N、P正相关外,还与微量元素Co有显著正相关。林龄较小的木麻黄人工林根瘤数量多于林龄较大的,且小根瘤的数量占根瘤总数的绝大多数。在结构疏松的滨海沙土中。根瘤分布在5~30cm深的侧根侧面;在砖红壤的土壤中,根瘤分布在地表0~10cm范围。  相似文献   
243.
堆肥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温度的堆肥过程中 ( 45℃和 5 5℃ ) ,筛选了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 ,对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检验 .实验结果表明 ,Bacillussubtilis是堆肥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菌种之一 ,并验证了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莎梵婷等脂肽类物质 .还对筛选出的优势菌种BacillussubtilisB产剂条件进行了优化 ,强化了它的产剂能力 ,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对产剂影响较大 ,而Fe2 浓度影响较小 .最后对筛选的菌种及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4.
发酵培养法筛选堆肥中产表面活性物质的菌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微生物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某些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望改善堆肥的微环境 ,提高堆肥的效率。从不同温度的堆肥过程中 (45℃和 55℃ )筛选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通过测定其发酵液的张力值来判断。实验结果表明 ,堆肥过程中的确存在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是其主要菌之一。实验通过一系列培养条件的优化 ,使所筛选到的细菌产生活性较强、浓度较高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45.
为了解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研究状况,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81-2017年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研究期刊论文数据,借助CiteSpace软件文献分析功能,梳理了近40年来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相关研究的发展态势与热点。结果表明: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1981-2017年间的中英文论文发文量增长迅速,英文论文数量在2013年后大幅超过中文,体现了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研究的高热度与国际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研究的区域、内容和深度不断增加,2000年前主要关注营养盐的含量与分布特征,2000年后的研究内容扩增为营养盐的类型与含量、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环境效应与引发机制、调控与治理等方面。新时期,我国入海河口营养盐研究应加强各类营养盐的形态与转换机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机理、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方面的研究;同时,应提升营养盐实时监控技术研究,在流域科学与地球关键带理论下开展入海流域-河口-近海营养盐一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246.
张继彪  郑正  赵永富  赵坦  钟云 《生态环境》2007,16(3):735-738
γ-辐照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为考察γ-辐照对水华爆发时期太湖源水预处理的效果,采集了此时期水样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水样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样直接进行γ-辐照,其中的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得到有效降解。在10kGy的辐照剂量下,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降解率均大于63%,降解后微囊藻毒素-LR质量浓度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碳酸钠的加入促进了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降解率提高最大幅度为7.8%。γ-辐照对源水中的其他有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水样经辐照后,pH值的变化幅度最大为0.4,但pH仍在7.0~8.0之间。辐照技术在水华爆发时期水源地水预处理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7.
The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halide compounds have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hotoelectric material for their superior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hold great prospects for renewable energy substitut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photocatalysis. Here, we report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b-based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pyridine-4-aminium tetrachloroantimonate ((C5H7N2)SbCl4, sample 1), piperidin-1-aminium tetrachloroantimonate ((C5H13N2)SbCl4, sample 2) and tris(trimethylammonium) nonachlorodiantimonate (((CH3)3NH)3Sb2Cl9, sample 3), which are a kind of exploited efficient photocatalysts. Samples 2 and 3 exhibit distinct photoelectric respond, which are mainly ascribed to their minor narrow band-gap compared with sample 1. For the ferroelectrics, the intrinsic of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of sample 3 at room temperature is favourable for the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holes within the photorespond process. Moreover, sample 3 shows the highest efficiency of photo-decomposed Rhodamine B (90.2% within 80 min) and Methyl Orange (MO) (97.4% within 50 min), thanks to the photo-excited electrons and hole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oxidative radical species during the photo-redox progress. These findings prov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b-based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halide compounds with good stability in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paves a way to designing new photocatalyst.  相似文献   
248.
防洪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洪灾的首选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保障,但人们对其风险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从公众层面入手,在我国历史上洪灾最严重的两大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选取岳阳沿洞庭湖区和开封沿黄河地区为研究区,调查公众对当地防洪工程的信赖状况和水灾风险认知情况,回收有效样本831份。据此分析影响防洪工程信赖的因素和工程信赖对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防洪工程的信赖度较高,区域趋同性明显;公众对工程信赖的程度,因居住地与风险源的距离、性别、年龄和家庭劳动力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对防洪工程的过于信赖,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警惕性,并使得公众产生消极和积极并存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倾向。洪灾多发地区应建立大型洪灾、巨灾的风险防范和洪水保险机制,完善我国的再保险制度;政府在高风险区的分区域管理过程中,应以大局为重;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正确引导公众认识到工程措施能力的限度,扭转在工程信赖基础上的风险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249.
驾驶员注意涣散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注意涣散时驾驶员头部运动及面部表情变化特征的分析,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眼睛、嘴巴位置和运动状态信息,构建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表征参量,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信息的检测与提取。驾驶员注意涣散表征量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非线性识别的优势对驾驶员注意特征进行模式分类,实现驾驶员不同注意涣散状态下的特征捕捉。同时采用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技术,对驾驶注意涣散多源表征信息进行决策融合,实现对驾驶员注意涣散状态的判断。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与D-S规则多源信息决策融合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驾驶员注意涣散特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0.
在通过可达性方法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范围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及社会3个子系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2001、2006及2011年3个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对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分类,利用回归分析对各类型县域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各地区间的发展速度差异明显;在子系统演化过程中,以经济城镇化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为社会城镇化,最后为人口城镇化过程。(2)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率与城市等级规模、交通及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各子系统在空间格局演变进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子系统变化率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依据关联性可以划分为"耦合聚集"型、"中心洼地"型、"拮抗聚集"型及"核心边缘"型,各类型县域空间格局演变明显。(4)內源力在"耦合聚集"型县域及"拮抗聚集"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投资力对"中心洼地"型县域影响作用明显,而"核心边缘"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为行政力和內源力;根据各类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应措施,以做到因地制宜地指导各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