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357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891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试及结合统计年鉴等获得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南充市2014年大气PM_(10)、PM_(2.5)排放量并建立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南充市2014年扬尘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排放总量PM_(10)分别为85 187、1 777、9 175、2 417、3 519 t,PM_(2.5)分别为16 093、1 619、7 322、914、1 585 t,PM_(10)贡献率分别为83.5%、1.7%、9.0%、2.4%、3.4%,PM_(2.5)贡献率分别为58.4%、5.9%、26.6%、3.3%、5.8%。城市区域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移动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对PM_(10)贡献分别为60.0%、12.5%、6.3%、8.6%、12.5%,对PM_(2.5)贡献分别为41.8%、21.6%、14.4%、8.1%、14.1%。南充市2014年大气PM_(10)、PM_(2.5)排放源总量和贡献率以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42.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的系统误差。石英滤膜的PM监测数据都高于聚丙烯滤膜,尤其是PM_(2.5)更为明显,偏高近1/4;石英滤膜与聚丙烯滤膜的PM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M_(10)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自动监测数据之间进行了同期比对研究,发现TEOM1405DF(微振荡天平法)和APM-2(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较低,BAM-1020(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最高;而Grimm(光散射法)的PM监测值居中。BAM1020配备动态加热系统(DHS),其PM监测数据比没有配备DHS的APM-2偏高40%。基于PM监测比对研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加密对各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并加强长期观测以全面评估PM监测。  相似文献   
943.
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测定地表水中3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的分析方法,实现了水样过滤后直接进样的高效定量检测模式。研究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前处理步骤简单、单个样品20 min内检测完毕,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 4,回收率为85.40%~115.4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85%,检出限为0.046~0.078μg/L。利用该方法对2016年2—12月太湖24个测点的实际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未检测到超标现象,全湖藻毒素含量7月最高、2月最低,西部沿岸高于其他各湖区,表层水体藻毒素含量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44.
基于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市公司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母子公司联系视角下该地区企业网络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企业对内联系网络密度较低,整体企业网络联系较弱,该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省会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集聚与扩散效应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显著;城市中介性极化现象严重,长沙、武汉中介作用突出;企业与投资目的地之间交通距离短、通达性较高;(3)企业对外联系总体网络处于低联系、初级发展水平;(4)层级网络显示企业低等级联系多集中于周边省份及地理临近地区,最高等级联系指向高等级城市;网络等级越低,网络格局呈现更为分散交织的复杂形态;节点城市关联方向上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关键词: 格局特征;上市公司;社会网络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  相似文献   
945.
超声波诱导降解甲胺磷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钟爱国 《化工环保》2000,20(2):17-19
报道了用超声波诱导降解模拟水中低浓度甲胺磷农药的可行性试验.试验中探讨了声强、辐射时间、温度、初始pH和外加亚铁盐或H2O2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甲胺磷浓度为1.0×10-4mol/L、起始pH2.5、温度30℃、Fe2+>50mg/L、充O2至饱和的条件下,用低频超声波(80W/cm2)连续辐照120min,甲胺磷去除率达到99.3%.  相似文献   
946.
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碳化—涂饰的方法制备了介孔碳修饰石墨电极,并将其用于模拟硝基苯废水的电化学处理,考察了废水pH、电流密度、电解质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修饰电极表面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因而比石墨电极具有更高的硝基苯去除率和苯胺生成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7.0、电流密度为15 mA/cm~2、电解质硫酸钠投加量为1.775 g/L的条件下处理初始硝基苯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废水,电解3.0 h时的硝基苯去除率高达99.6%,苯胺生成量最高达45.54 mg/L。  相似文献   
947.
矿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矿业长期低迷的形势下,要合理推进矿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理清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矿产资源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需要依次回答:是否存在长期关系,这些关系有什么作用特征,这些作用的变化趋势如何,不同矿产资源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别,针对这些区别如何提出应对策略。基于上述问题的判断,本文选取9种矿产资源,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组合分析。应用脱钩指数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的脱钩关系,发现呈现一种周期性的脱钩和复钩过程;选取经济增长、城镇化和任意一种矿产资源消费为变量,建立了VAR模型,揭示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将显著的因果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循环因果链(三种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接替性循环变化的关系,包括煤炭、锌、原铝和钾盐等)、两两互为因果(某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一种或两种显著的双向交替变化关系,包括原铝、锌、钾盐、石油、精炼铅、精炼镍等)和单向因果(某两种变量之间仅存在一种显著的先后变化关系,包括铁矿石、精炼铜、精炼镍)等;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上述关系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矿产资源消费的长期效应的大小及其波动频率有显著差异,大多数矿产可以持续效应10年以上(如煤炭、石油、锌、原铝等消费变动对GDP变动的影响),少数响应仅在5—6年内显著(如铁矿石、钾盐、精炼铅等消费变动对GDP变动的影响),之后效应会逐渐消失。基于此,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矿业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选择,包括以去产能为抓手、提高资源效率、坚持底线思维、建立政府适当干预下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矿业经济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8.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淡水湖,其周边发育若干沙山。虽然此前研究多认为这些沙山为风力堆积的产物,但是这些沙山中上部还普遍保存有水成沉积构造的沉积层。选取江西省湖口县沙洲村沙山一处代表性的平行层理砂层(吴淞高程约40.3 m)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目标砂层的石英和钾长石开展光释光信号回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砂层的石英光释光信号和钾长石光释光信号均呈现明显的晒退不均。这种现象与沉积构造解译一致,即目标沉积层为水成堆积过程的产物。之后,对目标砂层开展年代学研究,通过对比鄱阳湖湖岸一处现代平行层理砂层的光释光年代结果,将沙洲村沙山目标砂层的年代限定为全新世大暖期(石英单片和单颗粒光释光年龄分别为(6.9±1.6) ka和(6.4±2.2) ka)。  相似文献   
949.
中庭建筑回廊排烟方法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庭建筑的特点,提出中庭建筑“回廊+中庭顶部”的排烟方案。基于此方案,运用区域模拟思想,分析了回廊排烟条件下中庭建筑内烟气运动过程,建立了回廊溢出烟气质量卷吸流量的简化模型,推导了有/无回廊排烟条件下中庭排烟量的相互关系公式,从理论上说明了方案是可行的,并进一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50.
以南通市开发区化工集中区为应用实施地,不同化工厂不同时间的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在GC-MS分析的基础下,联合GIS系统,建立指纹图谱数据库,探索以指纹图谱-GIS联用技术来锁定污染源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GC-MS初步分析和指纹特征峰的匹配,可快速缩小污染排查范围,为环境监督或污染事故的排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