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886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还原与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隽  胡勇有  仲海涛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585-1592
采用投加烟束曲霉(Aspergillus fumisynnematus)菌丝球的方法去除含铬废水中的Cr(Ⅵ),通过研究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与总Cr浓度及pH值的变化规律来确定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烟束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作用包括还原与吸附,以还原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程度的吸附.适宜条件(30℃,150 r·min-1,pH=1.30,投加量10.0 g)下菌丝球能在48 h内将100 mL浓度为10~200 mg·L-1Cr(Ⅵ)溶液中的Cr(Ⅵ)全部去除,其中对总Cr的吸附率为30%~50%,对Cr(Ⅵ)的还原率则达到了99%以上,吸附平衡后解吸出来的Cr的形态95%以上为Cr(Ⅲ).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菌丝球投加量及温度对菌丝球去除Cr(Ⅵ)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球只有在低pH值时才能达到对Cr(Ⅵ)较好的去除效果.溶液初始pH值及Cr(Ⅵ)初始浓度的降低、菌丝球投加量及温度的升高均能提高菌丝球对Cr(Ⅵ)的去除率,溶液初始pH值的降低及菌丝球投加量的增加均可提高菌丝球对总Cr的吸附率,温度则主要通过改变菌丝球的结构形态来影响菌丝球对总Cr的吸附作用.菌丝球对Cr(Ⅵ)及Cr(Ⅲ)均存在吸附作用,吸附在菌丝球上的Cr(Ⅵ)在酸性环境下易被还原成Cr(Ⅲ).  相似文献   
92.
生物滴滤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物滴滤器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和讨论了填料、营养液、进气等诸多因素对生物滴滤器性能的影响。这些讨论结果有助于在生物滴滤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设计和操作条件,从而达到更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3.
铁屑/焦炭/H2O2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铁屑/焦炭/H2O2法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铁炭比、铁炭用量、H2O2用量、废水pH以及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铁屑/焦炭/H2O2法与常规的铁屑内电解法相比,可显著提高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并缩短反应时间。铁屑/焦炭/H2O2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最适条件为:铁炭比为4,铁炭用量为300mg/L铁屑+75mg/L焦炭,H2O2用量为1000mg/L,pH为3,反应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COD、色度、NH3-N和CN-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61.2%、74.0%、56.2%和74.3%,B/C比由处理前的0.189提高到0.387,处理水可生化性良好。铁屑/焦炭/H2O2可作为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4.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被动采样观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UF被动采样装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大气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是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及氯丹(Chlordane),其中DDTs约占总OCPs的54.5%;香港大气中农药残留主要是氯丹和DDTs,氯丹约占总含量的51.3%.珠三角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空间分布差异明显(580-5500pg·m-3),香港平均浓度远远低于广东省.另外,广东省仍有工业DDT在使用,造成广东省大气中有"新"的工业DDT输入;而三氯杀螨醇是香港大气中DDT高含量的重要来源;广东省和香港HCH主要源于林丹使用的残留,香港的Eastern及Tsuen Wan源于工业六六六使用的残留;珠江三角洲所有采样点的HCB含量较低,大气中HCB少量残留可能是HCB作为药物中间体的化学合成及HCB在大气中长距离传输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考虑实际修建过程中塔基岩石开挖的施工特点和砼分期浇筑特点,通过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根据基于大变形理论的快速拉格朗日方法,运用考虑库仑屈服准则的塑性接触面单元计算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洞进口塔基砼-岩接触系统的应力和变形,评价了塔基的稳定性,并与直接考虑材料为实体单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工程算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面单元来分析砼-岩系统的力学行为更合理、更实用。  相似文献   
96.
为考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o-Mo二元硫化物对H_2S气体的电催化活性,通过循环伏安法和Tafel曲线分析对铂载不同Co、Mo掺杂比的电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阳极电催化剂交换电流密度J_0由大到小依次为,铂载n(Co):n(Mo)=2:3、铂载n(Co):n(Mo)=2:1、铂载n(Co):n(Mo)=1:1和铂,即铂载n(Co):n(Mo)=2:3阳极电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这与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结果一致.电解质溶液pH值为6~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铂载n(co):n(Mo)=2:3阳极电催化剂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优化后的Co、Mo掺杂原子比约为0.66,此类电催化剂在操作温度80℃下,交换电流密度为1.318mA/cm~2,表观活化焙值为616.6 kJ/mol .研究表明,铂载钴钼二元硫化物适合作为低温H_2S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剂,其中Co、Mo掺杂比对电催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7.
地铁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了解和掌握乘客在地铁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特征,是地铁运营企业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合理快速的组织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利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南方某城市地铁两个车站的乘客在突发事件下的疏散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8.
The contamination of methyl ten-butyl ether (MTBE) in underground waters has become a widely concerned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a novel dosed culture system with oxygen supplied by H2O2 was introduced for MTBE aerobic biodegradation. After 7 d, almost all MTBE was degraded by a pure culture, a member of β-Proteobacteria named as PMI, in a closed system with oxygen supply, while only 40% MTBE was degraded in one without oxygen supply. Dissolved oxygen (DO) levels of the broth in closed systems respectively with and without H2O2 were about 5-6 and 4 mg/L. Higher DO may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monooxygemase, which is the key enzyme of metabolic pathway from MTBE to tert-butyl alcohol and finally to CO2, and may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the degrading activity of PM1 cell. The purge and trap GC-MS result of the broth in closed systems showed that tea-butyl alcohol, isopronol and acetone were the main intermediate products.  相似文献   
99.
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发展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态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并结合GIS技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人口密度为衡量指标,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1990-2008年间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人口总量和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不断集中的态势.局部自相关分析揭示"一江两河"地区开始显现以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为中心的两个显著的人口高密度区,显示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对以拉萨市、日喀则市和乃东县为中心的区域密度函数进行拟合.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江两河"地区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90年代单中心(拉萨市城关区)阶段,向目前的多中心向心集聚阶段转变,除拉萨市城关区外,日喀则市和乃东县集聚能力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00.
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生活区水环境是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农村人口众多,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由于无序排放导致了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指数升高。通过采用污染物当量算法对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估算,分析了1991~2011年农村生活污染现状及其趋势,并分析了鄱阳湖河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在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中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11年,鄱阳湖流域农村人口、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散畜禽养殖污染不断增加,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TN、TP和COD排放量增长了1268%,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036、002、1681和021万t;固体废弃物排放量、TN和TP排放量增加了1268%,年增长量分别为362、076和080万t;分散畜禽养殖污染TN、TP和COD的含量分别增长了9913%、6384%和7227%,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22、003和009万t;(2)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呈下降趋势,其中鄱阳湖湖泊的水质和富营养化指数下降趋势分别在001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3)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