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891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51.
渤海湾脉红螺中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GC/HRMS对渤海湾脉红螺中的PCBs(多氯联苯)和PBDEs(多溴联苯醚)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雄性脉红螺中PCB(3~10氯代)的质量分数(10.1 ng/g,以干质量计)和PBDEs(BDE28、BDE47、BDE99、BDE100、BDE153、BDE154、BDE209)的质量分数(1.74 ng//g)均高于雌性脉红螺(分别为8.09和1.38 ng/g);雄性脉红螺中PCBs的WHO-TEQ(毒性当量,8.41 pg/g,以脂肪质量计)高于雌性脉红螺(4.34 pg/g),其中PCB118和PCB126的贡献率分别为13%和77%.脉红螺的不同组织中,性腺和消化腺中w(PCBs)和w(PBDEs)最高,肌肉组织中最低;主要同类物为PCB118、PCB101、PCB28、PCB138、PCB180、PCB52、PCB153和5-PCB以及BDE209.渤海湾脉红螺的消化腺可以作为PCBs和PBDEs的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552.
文章利用珠三角粤港空气质量监测网1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2009年11月SO2监测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对珠三角SO2进行污染特征区划,最终选定该时段内3个核心关注区域,分别为广州中心城区、佛山江门片区、珠江口西侧片区。发现佛山江门片区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珠江口西侧片区。根据一定标准,选定11月23-27日为典型污染过程,11-16日为典型清洁时段。利用MM5-CALPUFF模式对这3个区域,在典型污染过程与清洁时段内的SO2平均浓度进行来源分析,发现在选定的模拟时段内,广州中心城区在污染过程中以本地污染为主(贡献率达62.47%),清洁时段则广州本地污染(49.43%)与东莞输送污染(40.27%)并重;佛山江门片区在污染过程和清洁时段均以外地输送污染(分别为65.06%和68.92%)为主,主要输入源地是广州和东莞;珠江口西侧片区在污染过程和清洁时段均是输送污染与本地污染并重(污染过程输送污染44.10%,本地污染51.83%;清洁时段输送污染50.25%,本地污染41.11%),其中污染过程中,输送污染的主要输入源地是深圳与东莞,清洁时段输送污染比重略大于本地污染,主要输入源地只有东莞。研究结果为控制及治理珠三角SO2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3.
环境服务业是为环境污染治理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环境服务与环境治理效果存在脱节的现象.本文借鉴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分析传统环境服务中环保企业污染治理与实现环境系统性改善之间存在的差距,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针对性的从成本分担、目标统一、结果双赢、服务量化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阻碍环境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探讨环境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并为推进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54.
中国碳达峰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议程,中国各省级地区的碳达峰研究对全国碳达峰任务达成和路径安排具有重要影响和现实支撑。基于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延伸构建了碳达峰时间预测模型。在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强度改善的9种组合情景下,预测了2020— 2040年全国30个省级地区(除西藏、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碳排放总量,并通过拟合计算与历史期峰值的比较,得到碳达峰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对各地区是否能够在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级地区碳达峰时间差异明显,在空间格局上呈南北条带状聚集。(2)碳排放强度的改善对碳达峰时间影响较大,4% yr-1的改善对 2030年前达峰最有利。(3)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55.
2011~2019年中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阐明近年来我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特征,对排放源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并采用动态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1~2019年中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全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从2011年11122.7 kt增长到2017年13397.9 kt,而后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并略有下降,到2019年下降至13247.0 kt.4个环节的排放结构发生改变,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汽油储运、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和工业防护涂料涂装等排放源对相应环节的排放贡献不断上升,相反汽车、集装箱制造与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等行业排放贡献有所下降.2019年全国工业源VOCs排放中,工业涂装、印刷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排放量大(共占总量的39.2%),且近9年排放占比不断增加,是今后需关注的重点排放源;空间上,华东和华南地区VOCs排放最多,山东、广东、江苏和浙江是贡献最大的4个省份,合计占总量的40.6%.  相似文献   
556.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酶活性,探究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增温、增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β-1,4-葡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然而,土壤β-1,4-木糖苷酶(BX)活性在气候变化处理下却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增温处理的增幅最大,达到了63.15%.增温增雨的交互显著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增加了34.32%、 12.97%和44.86%.增温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ER)活性,而增雨显著降低了PER酶活性,增雨以及增温增雨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植物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增雨和增温增雨处理下碳降解酶活性∶氮降解酶活性(CEs∶NEs)和氮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NEs∶PEs)显著...  相似文献   
557.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发展阶段。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能有效提升园区清洁生产水平,对于促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回顾了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必要性;其次,分别从政策、研究、实践层面详细论述了工业园区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的进展;再次,分析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问题;最后,建议下一步从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方法学研究、强化试点示范作用三个方面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本研究将为我国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58.
几种化学物质对番茄幼苗耐低温弱光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叶期番茄为试材,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CaCl_2、甜菜碱和ALA(5-氨基乙酰丙酸),用人工霜箱进行低温弱光胁迫处理,通过观测、计算冷害指数,测定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结果表明,CaCl_2、甜菜碱和ALA等几种化学物质能够提高番茄幼苗的耐低温弱光能力,其中CaCl_2的适宜浓度为0.4~1 mmol/L,甜菜碱的适宜浓度为2.5 mmol/L,ALA的适宜浓度为30mg/L。  相似文献   
559.
5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根据我国近5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各个年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影响和促进粮食产量的因素(耕地资源、化肥施入量、农机动力、农用水资源、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极大,要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不仅需要有外部资源及投入,而且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要积极进行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560.
火灾事故时人员避灾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火灾事故时人员避灾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火灾探测技术、火灾中人员进灾的一般行为模式、火灾时最佳避灾路线的选择以及火灾时系统的控制决策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火灾事故时人员避灾策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