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28篇 |
免费 | 1223篇 |
国内免费 | 24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72篇 |
废物处理 | 120篇 |
环保管理 | 644篇 |
综合类 | 5791篇 |
基础理论 | 952篇 |
污染及防治 | 465篇 |
评价与监测 | 416篇 |
社会与环境 | 577篇 |
灾害及防治 | 3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473篇 |
2021年 | 531篇 |
2020年 | 593篇 |
2019年 | 372篇 |
2018年 | 421篇 |
2017年 | 501篇 |
2016年 | 398篇 |
2015年 | 452篇 |
2014年 | 413篇 |
2013年 | 551篇 |
2012年 | 680篇 |
2011年 | 646篇 |
2010年 | 631篇 |
2009年 | 581篇 |
2008年 | 523篇 |
2007年 | 541篇 |
2006年 | 548篇 |
2005年 | 404篇 |
2004年 | 256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2007年8月,我国新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首次作为国家标准颁布,标志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促进其更好地实施应用,论文对该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在介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新的分类标准与原有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新的分类在土地利用类型的归并、调整等方面的改进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旧分类系统过渡和衔接的建议,为下一步国家制订新标准的实施细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2.
对比考察了不同曝气强度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和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了反应器单个周期内有机物、氮和磷的转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SBMBBR和SBR脱氮主要是基于好氧段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及进水、搅拌阶段发生的缺氧反硝化途径实现的,而除磷是基于常规生物除磷和反硝化除磷过程而完成.曝气强度会影响SBR和SBMBBR好氧阶段SND发生的程度,最佳曝气强度下两者通过SND作用去除的TN量分别达到去除总量的47.7%和79.0%.在采用先行厌氧的运行方式,保持系统内高浓度微生物,使反应器在进水C/N比只有2.2~3.5的条件下均取得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两者相比,SBMBBR和SBR在COD和NH4-N去+除方面没有差异,而SBMBBR的反硝化、除磷效果更优,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5.4%和93.5%,较SBR分别高出10.9%和4.1%. 相似文献
203.
针对合成香料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难降解及含盐量高等问题,以某香料厂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催化氧化的方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pH值、槽电压、气体流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Cr,特别是pH值、槽电压这2个因素对CODCr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利用试验中所建立的优化操作条件在100m3/d规模的实际合成香料废水预处理工程实践中,对CODCr的处理效率稳定在75%~90%.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4.
205.
本文对运用电解法对人粪尿二级生化高色度出水进行脱色处理实验过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而论证了电极材料、外加电压、电流强度及电解时间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压、电流强度及电解时间的增加,脱色率呈上升趋势,当达到一定数值之后,脱色率趋于平缓。采用IrO2/Ti(钛基表面涂氧化铱,简称"钛涂铱",阳极)+不锈钢(阴极)电极配置,在20V恒压、1.5 cm极板间距、电解40m in和3.5A恒流、1.5 cm极板间距、电解30m in两种工况下,对500mL处理水进行电解,脱色率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6.
207.
酸雨与镧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伤害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酸雨与稀土镧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重要油粮作物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研究在模拟酸雨pH分别为3.0、3.5、4.5与稀土镧La(Ⅲ)浓度分别为60、100和300mg·L-1处理下大豆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单一酸雨与镧处理,酸雨与La(Ⅲ)复合处理组中大豆幼苗的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大,两者呈协同效应,且pH越低,La(Ⅲ)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光合参数的变化规律与生长指标近同,相同处理组各光合参数的降幅不一致,其中最大荧光(Fv/Fm)和叶绿素含量(Chl)的降幅范围分别为9.53%~22.75%和9.14%~24.53%,较净光合速率Pn(22.78%~84.7%)、希尔(Hill)反应速率(15.52%~73.38%)和Mg2+-ATPase活性(14.51%~71.54%)小,表明各光合参数对2个胁迫因子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Pn变化主要受Hill反应速率与Mg2+-ATPase活性的影响,而Chl、Fv/Fm次之.表明酸雨与La(Ⅲ)对植物光合过程各环节的作用机制不同,光合作用受阻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8.
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药剂、反应条件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影响CODCr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c(H2O2)>反应时间>pH>c(Fe2+);最佳试验条件〔c(H2O2)为0.2 mol/L, c(Fe2+)为28.8 mmol/L, pH为2.5, 反应时间为150 min〕下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进水ρ(CODCr),ρ(BOD5)和ρ(丙烯腈)分别为1 200.0,242.1和97.4 mg/L,出水分别为301.6,110.0和0 mg/L,去除率分别为74.9%,55.0%和100.0%,ρ(BOD5)/ρ(CODCr)由0.2提高到0.36,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特征污染物丙烯腈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209.
镉超富集植物球果蔊菜对镉-砷复合污染的反应及其吸收积累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方法,比较和分析了镉(Cd)-砷(As)复合污染处理对球果蔊菜(Rorippa globosa,十字花科焊菜属,1种从农田杂草中新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的生长及其对Cd、As吸收和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As复合污染条件下,由于Cd、As的拮抗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促进地上部对Cd的吸收和积累.在Cd-As复合污染处理浓度为10 mg/kg和50 mg/kg时,株高和地上部干重达到最大(分别为35.9 cm和2.2 g,盆),叶片中Cd积累量高于同浓度单一Cd处理.Cd-As复合污染高浓度处理表现出对球果蔊菜生长以及Cd的吸收和积累有协同的抑制作用.同时,球果薄菜根部对As的吸收能力大于其地上部,相应的富集系数≤0.3,转移系数≤0.6,说明球果萍菜对As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球果蔊菜有很强的忍耐Cd-As复合污染的能力,对修复Cd-As复合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210.
沙蚕暴露于石油烃、Cu2+和Cd2+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Cu2 、Cd2 的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d2 、Cu2 对沙蚕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暴露4 d和10 d后,石油烃LC50分别为440和110 μg·L-1,Cu2 分别为1 150和570 μg·L-1,Cd2 分别为5 090和2 500 μg·L-1,相应的生态毒性大小为:石油烃>Cu2 >Cd2 .在Cd2 、Cu2 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抑制率均低于50%.而在石油烃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可达90%以上;而且,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石油烃的浓度显著相关.可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较灵敏地反映出石油烃对沙蚕的污染效应及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