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7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2612篇
安全科学   1067篇
废物处理   247篇
环保管理   657篇
综合类   5583篇
基础理论   1202篇
污染及防治   835篇
评价与监测   499篇
社会与环境   553篇
灾害及防治   31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581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频环境噪声对思维判断能力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3种典型的城市居住区设备低频噪声实样和声学仪器产生的白噪声,使用剂量作业法,分别测定了播放噪声和无噪声干扰2种环境下,被试者的思维能力指数(AYP)和错误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噪声干扰的条件下,多数被试者的AYP较无噪声干扰时有所下降,错误率上升,二者差异显著.多数被试人员在3种噪声实样对比组中的平均AYP和错误率变化较白噪声的对比组中较明显,其中AYP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认为低频成份是影响思维能力的主要频率成份.配对t检验和对实录样本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室外空调机噪声样本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峰值频率在50~300 Hz频率段的低频环境噪声比其他噪声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2.
金山湖底泥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氧化钙和过氧化钙及二者混合物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试验,研究了稳定化后底泥中重金属迁移情况,并对底泥重金属稳定化技术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酸雨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底泥经CaO、CaO CaO2、CaO2稳定化后, pH=2.9时, Zn迁移到第3层,其首层迁移量分别为96、97和93mg/kg,而空白试验中Zn迁移至第6层,首层迁移量为128mg/kg; pH:5.0时, Zn迁移到第3层,其首层迁移量分别为87、90和89mg/kg,而空白试验中Zn迁移至第5层,首层迁移量为112mg/kg,这说明稳定化底泥中Zn的迁移速度和首层迁移量均有降低,3种稳定化药剂能够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淋溶液pH值对Zn的迁移能力有影响, pH较高能够减缓Zn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降低其首层迁移量; Ni和Cd的酸雨淋溶试验也可得出同样结论.重金属稳定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经上述3种药剂稳定化处理后,底泥pH值由6.76分别上升到8.33、8.15和8.21, TOC含量分别降低5%、10.9%和13.1%; Zn、Ni和Cd的稳定态含量分别增加10.6%、1.7%和4.5%,这是导致重金属迁移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3种药剂对同一金属的稳定化作用无明显差异;从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的比例来看,稳定化药剂对不稳定态金属的稳定能力次序为: Zn>Cd>Ni.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批量平衡法,比较研究了苹果角质结合蜡质、分离蜡质和重建蜡质对极性有机污染物甲萘酚的吸附作用,并探讨了不同负载量的重建蜡质的吸附性能,以期为准确预测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状态蜡质组分上的吸附行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甲萘酚在苹果角质层、脱蜡角质层、分离蜡质(IW)、重建蜡质(BW)上的等温吸附线呈非线性,符合Freundlich方程.植物蜡质对甲萘酚的吸附作用与蜡质所处状态密切相关,吸附能力(Koc)大小顺序为:重建蜡质(321.2) > 分离蜡质(190.4) > 角质结合蜡质(128.4),表明植物角质层进入土壤后发生演化过程中,其中不易降解的蜡质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大.重建蜡质(BW)的吸附系数(Kd)与甲萘酚的浓度呈负相关,与蜡质的负载量呈正有关.在低浓度时,甲萘酚的有机碳标化吸附系数Koc值随有机碳含量(foc)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些强的特殊作用;而高浓度时, Koc-基本为一常数,不随蜡质负载量而变化,主要吸附机理为分配作用.角质结合蜡质(CW)对角质层的总吸附作用的贡献较小,但随甲萘酚平衡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于高浓度时, CW的吸附能力与IW相当.  相似文献   
994.
鼠李糖脂及其产生菌对原油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外加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O-2-2对混合烃类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体系中添加鼠李糖脂使原油20天的降解率由35.7%提高到57.6%。加入鼠李糖脂可同时提高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在降解体系中接入菌株O-2-2能够快速利用石油烃中的烷烃类化合物并合成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有效提高总石油烃的降解率。体系中菌株O-2-2的接入虽然使饱和烃的降解率大大提高,却降低了芳烃的降解率;这说明菌株O-2-2和其它烃类降解菌之间可能存在竞争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996.
蔗渣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氨氮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炭化蔗渣的炭化温度和用量,吸附动力学、吸附温度,溶液的酸度、组成,吸附等温线及氨氮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实验制备的炭化蔗渣吸附去除溶液中氨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直接炭化法蔗渣吸附剂制备的最佳炭化温度为400℃;在初始氨氮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炭化蔗渣对氨氮的吸附量减少;炭化蔗渣吸附氨氮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常数K2=3.59g(/mg/min);当pH=9.20时炭化蔗渣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为10g/kg;在实验的pH范围内,pH=10时炭化蔗渣对氨氮的吸附去除最好;直接炭化法蔗渣吸附剂对氨氮吸附去除的最佳温度是40℃;pH为3.98~9.20时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997.
论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及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对现代环境问题之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景观规划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在国际上渐成热点。在我国,相对于景观生态功能,景观非生态功能的研究,尤其是其评价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景观非生态功能对于文化传承及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由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出发,探讨其在自然与环境保护政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以及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回顾国内外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文章最后,总结性描述了一个最新的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理论模型研究成果,讨论并提出我国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8.
五溴联苯醚-镉胁迫下蚯蚓抗氧化防御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自然土壤染毒法,研究了Cd2+和DE-71对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污染物对蚯蚓的三种酶活性均产生一定的影响,DE-71主要表现为诱导效应,而高浓度的Cd2+则会产生抑制作用,SOD和CAT较POD敏感,对环境污染有很好的指示作用。Cd2+和DE-71复合染毒对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一定的联合毒性效应,SOD主要由协同转变为拮抗作用;以CAT指示的联合效应则受DE-71染毒浓度的影响,当Cd2+与10和100mg/kg(干重)DE-71复合时,联合毒性作用由协同转变为拮抗,而与400mg/kg(干重)DE-71复合时则呈现协同作用;POD指标下两种污染物间则表现为拮抗作用。总体来说Cd2+与DE-71对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主要表现为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999.
交联壳聚糖-CdS颗粒可见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配位络合作用和吸附性能,模拟生物矿化仿生制备交联壳聚糖/CdS复合粒子。以甲基橙为处理对象,氙灯模拟可见光,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脱色性能。用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从动力学的角度,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浓度、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反应体系的pH值、外加无机阴离子等对甲基橙降解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产生的协同作用能较有效促进甲基橙染料的脱色,在低质量浓度条件下可见光催化过程为假一级反应。光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1.5g/L,甲基橙降解的最佳pH为4.0。Cl-和Br-均对MO的光催化脱色起抑制作用,而NO3-的添加明显促进MO的光催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00.
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围网养殖对洪湖水质影响的角度出发,依据1990~2006年在洪湖实测的水质数据分析了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趋势,并发现水质指标中总氮的超标量变化明显。利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法,通过围网内和围网外以及围网前和围网后不同水文期的水质情况对比,对洪湖水质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内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枯水期要远大于围网外的,围网养殖对湖泊的局部污染严重;围网前水质基本可以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开始围网后洪湖水质逐步恶化,且围网养殖面积与水质恶化的程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总氮的含量变化尤为明显,随着围网养殖规模面积的扩大急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