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03篇 |
免费 | 858篇 |
国内免费 | 195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48篇 |
废物处理 | 113篇 |
环保管理 | 469篇 |
综合类 | 4219篇 |
基础理论 | 764篇 |
污染及防治 | 363篇 |
评价与监测 | 376篇 |
社会与环境 | 435篇 |
灾害及防治 | 2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362篇 |
2021年 | 378篇 |
2020年 | 483篇 |
2019年 | 319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371篇 |
2016年 | 316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372篇 |
2012年 | 482篇 |
2011年 | 474篇 |
2010年 | 442篇 |
2009年 | 464篇 |
2008年 | 413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56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的预测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极限学习机(ELM)方法,选取爆破振幅、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立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10个主要影响因素。引入相关性分析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对相关性高的指标进行降维,把得到的3个综合因子和爆破振幅、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砖墙面积率作为输入变量,构建露天煤矿PCA-ELM预测模型。选取露天矿实际爆破过程中测量的100组数据作为模型训练样本,用另外20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对民房破坏影响因素中灰缝强度、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立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该模型处理高维数据时较传统的ELM算法具有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准确预测爆破振动对民房的破坏程度,误判率为1/20。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实现矿山三维实体模型和虚拟现实的快速搭建与实现,分析了当前数字化矿山建模可移植性差、扩展性不灵活、开发难度大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矿山三维模型及虚拟现实体系的自动构建方法:基于Blender开源软件提供的建模平台,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矿山实体的表达方法
与生成算法;利用矿山基础信息,实现了对矿山井巷、矿体等三维实体模型的自动、快速构建,并以矿山井巷工程、矿体以及地表模型等实体
模型的构建为例进行了演示;利用Blender脚本实现对三维实体模型的快速渲染,初步建立了矿山虚拟现实环境与仿真系统,并利用驱动内核实
现虚拟情景的演示。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开发快捷、要求低等特点,为数字化矿山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在大型造纸厂经常会遇到使用200~1 000 k W变频电动机的情况。因为0.38 k V电机生产工艺的原因不可能做到很大功率,而中压(10 k V,6 k V)的变频器因为价格、安全与稳定性的原因也有其缺陷,所以0.69 k V这个电压等级的变频器就有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斑马鱼基因芯片技术在双酚A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斑马鱼基因芯片技术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双酚A(BPA)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机制.试验将受精后的斑马鱼胚胎在0.5、1.5和4.5 mg/L BPA暴露8 d,基因芯片并经实时定量RT-PCR验证检测出50个特异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并呈显著的剂量-毒性效应(p0.05).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发现证明BPA具有遗传毒性,并且通过它们功能和作用途径的分析,可以为前期工作中观察到的生理毒性和代谢紊乱等机制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提高炼油厂废水中氨氮化合物的去除效率.对生物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群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和并富集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8.0,28℃环境,150r/min振荡暗培养条件下,通过不断添加富集培养基,经过6周培养后,可使湿泥中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24.95倍/g,硝化速率提高2.76倍,达到了富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9.
以同年是否发生印度洋偶极子(IOD)正位相事件为标准,本文将El Nio Modoki事件分为纯El Nio Modoki事件(p-ENM)、El Nio Modoki与IOD同时发生的事件(ENM-IOD)两类。选取了1979~2012年间较为显著的两次p-ENM事件(2004;2009)和两次ENM-IOD事件(1991;1994),对比发现:同类事件西北太平洋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地的分布类似,但相比p-ENM事件,ENM-IOD事件的热带气旋生成地明显偏东。p-ENM秋季,西北太平洋西风异常较弱且局限在165°E以西,范围较窄;而ENM-IOD秋季,西风异常强劲,并向东越过日界线。这使得ENM-IOD秋季季风槽东侧与p-ENM相比东伸20°。同时,p-ENM秋季垂直风切变相对ENM-IOD秋季而言强度小,大值区窄,前者条件下热带气旋在西侧生成的可能性相对要大。季风槽位置和垂直风切变分布的差异,使得ENM-IOD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地较p-ENM秋季明显偏东。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