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城市小型人工湖围隔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浅水湖泊围隔研究了水华形成过程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围隔内添加磷能促进藻类快速增殖并形成水华.随时间推移,围隔内藻的生物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表层水氮和磷的浓度逐渐下降,其中磷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垂直分布上,叶绿素a、总磷、总氮、硝态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溶解性总磷、氨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水华期藻类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和甲藻,外源磷的添加会使藻类多样性指数提高,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水华期并不是1种藻占绝对优势,有时是2种以上的藻同时爆发.  相似文献   
242.
分析两地海洋环境管理体系互补、互动关系,提出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构建一个两地协调的海洋环境管理体系的设想,从体制上解决分割的管理体系与统一的管理目标—金厦海域管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243.
庄颖  夏斌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7):1154-1162
交通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为研究广东省的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利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估算了广东交通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广东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1-2010年广东交通碳排放量从1 950.98×104 t增至6 068.41×104 t,其中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是广东交通碳排放的主体,私人交通碳排放已成为广东交通碳排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② 交通运输业中的公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占56%~64%;铁路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小,占0.6%~1.6%;水运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民航单位周转量碳排放量最高.③ 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运输结构、私人汽车数量规模对广东交通碳排放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8.79%、36.14%、18.66%,是拉动广东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运输强度与能源强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46%,是抑制交通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广东可以通过采取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使用替代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交通碳排放.   相似文献   
244.
甲藻孢囊在甲藻的生命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了九龙江西陂库区沉积物甲藻孢囊对温度和营养盐的萌发响应.结果显示,西陂库区沉积物中,甲藻门的丰度占微藻总丰度的1.9%~6.1%,主要为拟多甲藻属(Peridiniopsis);硅藻门的丰度占微藻总丰度的81.8%~91.8%,绿藻门的丰度占微藻总丰度的6.1%~13.2%,其他门类的藻类较少.实验模拟条件下,较高的温度能促进甲藻孢囊的萌发,甲藻孢囊在20℃有更高的萌发率,不同温度下甲藻孢囊最终的萌发率差别不大,高温能促进甲藻孢囊的萌发,同样也有助于蓝藻和绿藻的萌发增殖,从种间竞争角度来看,15℃温度相对较低但更有利于甲藻孢囊萌发并增殖占据优势.以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作为有机磷源能促进孢囊的萌发,提高甲藻孢囊的萌发速率,但不能提高孢囊的最终萌发率.  相似文献   
245.
为了寻找植物-微生物联合治理Cr(VI)污染的合适微生物,分析了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嗜根寡养单胞菌DSM 14405T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 DSM 14405T)对不同浓度Cr(VI)的还原能力、Cr(VI)还原最适培养条件、对连续投加Cr(VI)的还原能力及高浓度Cr(VI)处理不同时间的转录组变化.结果表明,嗜根寡养单胞菌DSM 14405T在24 h内对10、50、200和500 mg·L-1 Cr(VI)的还原率分别为100%、92.4%、26.2%和16.5%,且在30℃、pH=7.5、转速180 r·min-1条件下培养能最经济、高效地还原Cr(VI).该菌能在64 h内完全还原2次所投加的50 mg·L-1的Cr(VI),第3次投加后仅能还原55.2%左右.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可得,200 mg·L-1Cr(VI)作用下,嗜根寡养单胞菌DSM 14405T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抗性.具体表现为:大幅度上调胞内消除有毒自由基的相关基因、DNA修复相关基因以防止DNA因自由基受损,同时下调细胞组分及蛋白代谢等与细胞抗性相关性低的通路.并且,随着Cr(VI)的还原和细胞对环境的适应,Cr(VI)抗性相关基因及通路的调节在长时暴露中明显少于短时暴露.本研究为Cr(VI)污染的原位植物-微生物联合治理提供了可选菌株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6.
目的实现安全管理的量化评估。方法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安全项目、管理要求、事故内容和对策措施的确定准则,并以此为基础描述管理框架构建流程。利用专家打分法,对安全项目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并以管理要求执行情况为依据,提出量化评分方法,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定量评价。结果以某装备为例,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到了科学结果,说明了安全管理框架和量化评价的适用性。结论利用专家判别打分模型,可以对安全管理框架中的安全项目权重和管理要求完成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综合给出安全管理工作的评分,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247.
王秋颖  王娜  刘颖  陈功  何辉  高婕  庄绪亮  庄国强 《环境科学》2021,42(10):4968-4976
湿地是全球CH4重要的源与汇.受人为活动和气候条件影响,我国湿地退化严重,相关部门近年来已逐步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的工作.为研究湿地退化与修复过程中细菌和甲烷代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以松嫩平原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原始未退化芦苇湿地土壤、退化的和正在修复的芦苇湿地土壤,采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产甲烷菌mcrA基因和甲烷氧化菌pmo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和甲烷代谢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退化导致土壤细菌和产甲烷菌的α多样性降低,甲烷氧化菌的α多样性升高,而细菌和产甲烷菌的α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含水率越高的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的多样性也越高.原始未退化芦苇湿地土壤中细菌Rhizobiales和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较高;湿地退化导致根际促生菌Rhizobiales的相对丰度下降,致病菌Burkholderiaceae、耐污染细菌Sphingomonas、抗辐射细菌Rubrobacter以及Type Ⅰ型耐受极端环境的甲烷好氧氧化菌MethylobacterMethylomonasMet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上升;正在修复的芦苇湿地土壤中细菌Bacillus和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ceae、Methanomicrobiaceae以及Type Ⅱ型甲烷好氧氧化菌Methylocystis的相对丰度较高.因此,不同的芦苇湿地状态可以间接改变土壤性状进而改变湿地甲烷代谢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48.
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对氨基黑10B的褪色作用,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CTMAB和CPB的新方法,并探讨了褪色反应的机理和条件,测定CTMAB和CPB的线性范围皆为0~3×10-5mol L,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 77×104L mol·cm和1 17×104L mol·cm,用于水样中微量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9.
废水中有机污染指标监测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考察了废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试对象、干扰、准确度、精确度及其分析测试技术等各种因素 ,对实现其自动化连续测量的影响。针对某些监测技术产生的严重二次污染问题 ,提出了绿色 (清洁 )监测技术的概念。文章认为在重点废水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实行总量控制的过程中 ,应避免使用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的 CODCr在线监测仪 ,而应当采用臭氧氧化法在线监测仪 ,或其他综合指标 ,如 TOC  相似文献   
250.
环境监测中确定最佳点位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佳的环境监测点位 ,而最优的监测点位必须既能代表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平均水平 ,又能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为此提出一个兼容样本贴近与相似程度的统计量——近似度 ,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其合理性 ,而且在厦门的应用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从而解决了如何确定环境监测中最佳点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