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将地基土—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土—地铁区间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圆形和直墙拱形隧道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相同的埋深和场地条件的情况下不同隧道结构形式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应力、加速度和相对水平位移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圆形隧道结构的应力和相对水平位移反应明显小于直墙拱形隧道。从抗震设计角度考虑,选择隧道形状时应优先采用圆形隧道。  相似文献   
162.
光色素作为荧光探针的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环境中的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色素为荧光探针,将其标记到萘抗体上,采用直接荧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对土壤环境中的萘(NA)进行了检测。优化了试验条件,选择洗涤液PBST的pH值为7.40,温育时间为2h,抗原浓度为40.0μg/ml,标记抗体的稀释比为1∶20为最佳的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萘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是1.00×10-7~1.00×10-2 mg/ml,最低检出限为5.03×10-8mg/ml。并将这种方法检测了三种土样(即处理过生活污水、电镀废水以及印染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的萘,回收率在97.53%~107.6%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3.
环境监测中确定最佳点位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佳的环境监测点位 ,而最优的监测点位必须既能代表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平均水平 ,又能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为此提出一个兼容样本贴近与相似程度的统计量——近似度 ,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其合理性 ,而且在厦门的应用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从而解决了如何确定环境监测中最佳点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4.
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的频繁发生,使藻毒素污染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文章介绍了目前常见的藻毒素的产生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应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对藻毒素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价,对其污染的发生和危害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65.
通过探讨影响四乙基铅富集效率的捕集管类型、吹扫温度和吹扫时间等因素,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质中四乙基铅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Tenax捕集管,在吹扫温度为50℃、吹扫15 min的条件下测定水质中的四乙基铅,捕集效率为97.6%~98.2%,在0~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3μg/L,加标回收率为93.2%~100.5%,相对标准偏差为1.6%~3.2%。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实用且绿色环保不消耗有机溶剂,适于水质中四乙基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6.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硒元素。结果表明,高能碰撞模式(HEHe)较碰撞/反应池气体模式(He模式)消除干扰效果更好;在HEHe模式下,~(78)Se在0.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4%~0.8%,加标回收率为97.1%~103.2%。方法性能指标均能较好满足饮用水中Se的定量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67.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运行对洞庭湖区防洪减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区为中国洪涝灾害频发地区之一。2010年的洪水是长江1998年大水后,也是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所遇到的首次较大洪水,在5次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防洪调度,较大程度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长江中游荆江既是连接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纽带,又是沟通洞庭湖的水流通道。基于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与荆江三口、洞庭湖城陵矶的水文对应关系,以实测水情、灾情资料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揭示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防洪调度对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压力及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的贡献率。结果表明:6~8月份三口入湖洪量减少约24261×108 m3,湖口城陵矶洪水位降低082 m;湖区减少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19983×108元,间接经济损失约0638×108元  相似文献   
168.
干旱是威胁我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干旱监测与评估已成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干旱,给冬小麦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2000年至2009年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8天合成的地表反射率数据,结合地面实测土壤水分和实地调研数据,利用距平植被指数(AVI)和距平水分指数(AWI)对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干旱程度进行了分级,对干旱的发生、发展和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监测,得到了该时期的旱情分布结果:2008年10月份以后旱情逐渐加重,2009年1月下旬各地旱情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研究表明,AWI对干旱的反应比AVI敏感而且准确。  相似文献   
169.
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上海城郊结合部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样品Cu、Zn、Pb、Cr、Mn 5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u、Cr、Mn、Pb、Zn均属中等变异,土壤Mn含量服从正态分布,土壤Cr、Cu、Pb、Zn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土壤Mn符合指数模型,土壤Cr、Cu、Pb、Zn符合线性模型、其中土壤Cu、Pb、Zn为纯块金效应模型,反映了城郊结合部土壤污染空间变异的复杂性。通过泛克里格插值可直观反应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土壤Cr、Mn呈岛状,土壤Cu、Pb、Zn呈多岛状分布的特点,工业和交通污染源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0.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对该区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降雨量在1981~1990年为降雨量较小年份,1991~2000年为降雨量较大时间段,2001~2005年降雨量开始急剧减少;(2)1987、1995和2005年的平均侵蚀量分别为:7058、8008和7981 t/(hm2〖DK1〗·a),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92%、3383%和3318%,其中极强度侵蚀分别占915%、1281%和1263%;(3)在分布特征上,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小江流域的中下游地段。极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 600~2 800 m),所占的比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在高海拔区域,极强度侵蚀呈增加趋势;同时,极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高坡度段(>35°)上,占其面积的85%以上,且呈持续增加趋势,在中坡度段(15°~35°)上,极强度侵蚀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USLE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全球变化条件下土壤侵蚀效应,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人类经济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