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45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01.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退田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手段;以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湿地恢复为例,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评估了退田还湖区湿地恢复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得出了退田还湖后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02.
利用PCR-DGGE分析未开发油气田地表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PCR-DGGE和克隆测序技术,分别对未开发油田、气田和非油气田对照区域,地表30、60、100、150、200 cm深度的土壤微生物分布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未开发油气田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寻找潜在的油气资源指示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间的菌群相似度很低(26~69.9).在150 cm和200 cm处,DGGE图谱具有更好的丰富度(≥19)、多样性(≥2.69)和均匀度(≥0.90).油田区域富含γ-Proteobacteria(75%),此外还包括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其相似菌株主要为石油相关菌和烃降解菌,如食烷菌、噬甲基菌.气田含有α、β、γ、δ-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γ-Proteobacteria含量较小(24%),所获16S rDNA条带相似菌株大多不具有烃降解能力,部分具有甲烷相关性,如甲基孢囊菌.在此类研究中,150 cm、200 cm更适于作为统一取样深度进行大范围取样调查;甲基孢囊菌可用来作为潜在的气田指示菌,食烷菌和噬甲基菌可作为潜在的油田指示菌,但仍需进一步地大范围取样验证.  相似文献   
503.
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30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黄浦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研究,解释了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均表明,黄浦江砷污染严重,镉中等程度污染,且各个江段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504.
基于GIS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调整评估阈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和符合我国人体暴露特征参数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我国典型多金属矿区—苏仙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利用GIS分析了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探究了成人及儿童致癌及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结果显示,土壤中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背景值,且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达11.6.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全境内Zn和Cu处于轻微污染及以下;As污染呈西北(中度)—东南(强烈)污染风险走向,中度污染风险等级面积是强烈污染风险等级面积的2倍,空间上看,As的强烈风险区域覆盖柿竹园大型矿区位置;Pb在大型矿区位置周围形成面状3级(重度)污染风险区;整个研究区Hg潜在污染风险处于重度及以上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全境土壤污染主要以重度及强烈等级为主,高风险(强烈等级)区域在空间上覆盖柿竹园大型矿区所在地,并向东南方向面状延伸至研究区边界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针对成年群体,研究区存在显著综合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其中,As对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的贡献最大;对于儿童群体,As、Pb的儿童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显著,手口摄入是这两种重金属儿童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致癌重金属As对成人不存在显著致癌风险,但儿童的致癌健康暴露风险显著.  相似文献   
505.
阿维菌素杀虫剂对甘蓝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叶际存在各种类型微生物包括不同种类的细菌、丝状真菌、酵母、藻类等,它们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首次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和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2种非培养方法评价2种不同剂量的阿维菌素杀虫剂喷施甘蓝后对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阿维菌素农药处理对甘蓝叶际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而高剂量阿维菌素杀虫剂处理明显地改变了甘蓝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减少了总叶际微生物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特征磷脂脂肪酸之间的比值,而真菌生物量变化不大.PLFA分析结果表明经高剂量阿维菌素农药处理后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16:1ω9t、 18:1ω7和环丙烷脂肪酸cy17:0、 cy19:0的含量,而减少了饱和脂肪酸i15:0、 a15:0、 i16:0 和 a17:0的含量.T-RFLP分析结果表明经高剂量阿维菌素农药处理后出现一些新的酶切片段(如58、 96、 236和420 bp),这些片段所属的微生物对甘蓝叶片上阿维菌素的降解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一些酶切片段消失(如51、 89、 99、 338、 66、 223和482 bp),这些片段所属的微生物可能对阿维菌素类农药残留的指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6.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分析其用水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分析用水总量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2003—2013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 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10年间下降了8.84%,是京津冀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应10年间累计增加了267.95×108 m3,是导致产业用水量增长的唯一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倾向于减少产业用水量,分别累计减少124.17×108和164.11×108 m3;技术效应是北京产业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0年间累计减少了79.14%的产业用水量;而天津的结构效应要强于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81.17%和73.71%的产业用水量;河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51.37%和68.33%的产业用水量,相比京津仍有较大潜力. 研究显示,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是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压力的有效途径,未来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07.
为提高电场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实现颗粒物超低排放要求,本试验采用喷雾与电场分区设计,搭建了预混喷雾湿式电除尘试验装置,以增强颗粒与液滴之间的凝聚作用,试验探究了电场电压、极板间距、电场风速、喷雾压力及入口浓度等参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尘效率随着电场电压增加,除尘效率提升,增幅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减小极板间距或电场风速,能够提高除尘效率,但降低了处理风量;随着喷雾压力增大,除尘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当压力值为6MPa时,除尘效果最佳;粉尘入口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程度较低,对于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最高达98.5%.综上,预混喷雾湿式电除尘效果相比单一喷雾或静电除尘具有显著的增强,对于颗粒物超低排放装置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8.
基于ANN分类的农田遥感动态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保护基本农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动态监测基本农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能够为农业开发政策的制定,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划与管理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论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实现了对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基本农田类型的分类提取,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探索了一条把单要素监测和多要素监测相结合的遥感动态监测模型,并详细描述了模型实现的算法与步骤。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实验区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很好地评估了研究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发展潜力,定性、定量、定位地揭示了研究区基本农田类型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09.
韩相奎  叶长兵  庄金鹏  毕冬  王雷 《环境科学》2008,29(11):3077-3080
以传质理论和双层分阶段厌氧多生物相(TSMPA)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厌氧污泥-生物膜异波折板复合式反应器,进行为期12个月的生活污水处理中试研究.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条件下,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此时所对应的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78.58%、 35.15%、 39.17%;最适厌氧污泥区百分比为45%~65%.HRT为6 h,温度降至7℃时所对应的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64.37%、 20.72%、 23.65%;最大比甲烷产率为1.85 mL/(g·h).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低温条件下应用本技术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可行.  相似文献   
510.
染料结构与其絮凝脱色效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活性、酸性和碱性等 1 0种水溶性染料水样絮凝脱色和平衡渗析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染料结构与其絮凝脱色率之间的定性关系。PAN -DCD絮凝剂对 1 0种染料的最佳脱色pH范围 <5,尤其在pH值 <4更佳。在最佳pH条件下 ,絮凝剂加入量增加 ,脱色率升高。染料分子上磺酸基数目多者脱色效果好 ,分子中疏水性基团大则脱色率高 ,含蒽醌环的染料脱色率大于萘环者 ,也大于含苯环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