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45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61.
本文以黄棕壤为对象,探讨了植酸对土壤被镉污染的解吸影响及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在植酸的作用下,黄棕壤中镉的解吸量明显增加,对镉的吸附-解吸过程较易发生,镉在自然环境中的可流动性加快.植酸的添加,为研究土壤中加速重金属的去除,为镉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治理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2.
采用微电解法预处理咖啡因生产废水,考察了进水pH、反应时间、进水浓度、铁炭比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水为pH3、反应时间为60min、原水进水(COD16585mg/L,BOD53814mg/L,ρ(氨氮)640mg/L)、铁炭比(堆积体积比)为1∶1时,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6.8%,氨氮去除率为62.6%,脱色率为93.5%,并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微电解可以将废水中的含氮杂环物质转化为胺类和脲类等链状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563.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实验室条件、设备维护和校准、数据检查和审核、记录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实例介绍了设备维护和校准周期的确定、设备维护效果的影响和数据有效性的判别等,为近岸海域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4.
解决电磁辐射分析仪测量值偏高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工频电场测量值偏高的现象,分析判断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65.
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及锡合金废料中的微量元素金。为消除测定过程中各种杂质干扰,采用铅试金法富集样品中的金,实现金与主体锡和其他杂质的分离,通过灰吹后得到金银合金,再以稀硝酸——王水溶解金银合金,在5%的盐酸介质中,以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及锡合金废料中的金含量。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加标回收率大于98.0%。  相似文献   
566.
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方法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忻  徐伟  袁艺  马玉玲  钱新  葛怡 《灾害学》2012,(2):114-118
阐述了风险感知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主流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风险感知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灾害风险感知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对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灾害风险感知研究中应当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7.
汉江中下游流域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协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和优先控制区分别指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时段和区域。基于月尺度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识别,对水土资源保护具有实践意义。基于USLE模型,定量分析汉江中下游流域不同月份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协同分析方法,先基于侵蚀量-时间曲线定量识别流域土壤侵蚀的高风险期,再基于侵蚀量-面积曲线识别高风险期内的优先控制区。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2010年土壤侵蚀具有集中分布特点,严重侵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和东南地区,占流域面积的11.70%;轻度及以下侵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东部和南部坡度较低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88.30%。流域土壤侵蚀的高风险期为4月和7月,侵蚀量占全年的69.12%,其中,7月土壤侵蚀量最高,占全年的41.83%,4月土壤侵蚀量占全年的27.29%。汉江中下游流域高风险期内优先控制区占流域面积的12.22%,其侵蚀量达82.01%,优先控制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西部及东南部分县市。通过优先控制高风险期内的优先控制区域可以大大提高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568.
公路建设对区域的各种生态过程、灾害活动等影响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对小尺度区域公路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效应研究较少。利用3S技术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小流域内县乡级公路沿线三期影像的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运用Fragstats3.3软件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上研究公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建设公路及全部公路沿线均出现坡耕地显著减少、梯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不同距离梯度上,针叶林、灌丛、坡耕地景观百分比不断降低,梯田、草地面积增加。(2)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则表现为:在斑块层次上,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景观形态更复杂,破碎化程度高,1973年后建设公路沿线阔叶林、针叶林斑块数量增加,破碎化趋势明显;在景观层次上,公路沿线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内部连通性降低,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加剧,但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空间连接性有所提升,1973年后建设公路沿线则表现出空间连接性下降的趋势,公路全线两侧150 m范围对景观水平指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69.
电絮凝过程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价铬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电絮凝过程研究了槽电压、初始浓度、初始pH值、电极材料等工艺参数对电絮凝过程分离Cr(Ⅵ)离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采用Fe/Fe电极,对初始浓度为105 mg/L的Cr(Ⅵ)离子废水,最优槽电压为4 V,初始pH值为6,电解60 min,去除率可达到98.84%。Cr(Ⅵ)的去除率随着槽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以及初始pH值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发现,初始pH值决定电絮凝过程中Cr(Ⅵ)的主要去除方式,在偏中性范围内Cr(Ⅵ)主要通过絮体吸附作用去除。对不同电极材料的电絮凝过程电解产生的絮体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絮体成分因电极不同而异,不同絮体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570.
现阶段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单层双跨的日本大开车站为原型,建立了土与单层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首先根据地震动的频率,选取地震动;再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IDA),给出了地下结构地震损伤状态的判定与定量划分方法,最后挑选出合适的地震强度指标(IM)。分析结果表明,基于 PGA(地表峰值加速度)/PGV(地表峰值速度)分类的地震动记录在 IDA 曲线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地震动选取的合理性以及随机性是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客观性的重要保证;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场地土层顶底峰值相对位移(PSSRD)均可作为该类浅埋矩形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有效且合适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基于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对于深埋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