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64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870篇
基础理论   203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21.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已有研究并没有就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影响机制等问题达成共识。该文采用归纳与比较分析法,从研究内容、方法、结论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后续研究作出展望。研究发现:目前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主要包括效率的评价及其影响机制2个方面;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研究完善了效率的理论体系,但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意义具有一定局限性;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更加丰富,但实证研究较多,缺乏理论机制的阐述;未来的研究需要完善城市尤其是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体系,重点考虑土地市场化改革、供给侧改革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联系,促进经济转型中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22.
以上海交通最为繁忙的隧道之一的邯郸路隧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隧道内(进口、中段、出口)机动车NH_3排放因子测定实验和隧道外(垂直于隧道口310 m范围内)机动车NH_3排放环境扩散梯度实验。隧道内实验结果表明,隧道出口的ρ(NH_3)分别是隧道进口和外围环境质量浓度的5倍和11倍,机动车NH_3排放因子(平均值±标准差)为(28±5)mg/km。据此估算,2014年上海机动车的NH_3排放总量约为1 300 t,占该市NH_3排放量的12%。梯度实验表明,邯郸路隧道出口处的机动车NH_3排放一旦扩散到大气中,其对环境的影响强度在短短数十米内迅速降低,超过150 m的范围后影响基本趋同。证实了在交通路网密集的城市,机动车是大气环境NH_3的重要来源,进而对城市颗粒物污染有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423.
为了解大通湖主要污染物TN、TP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于2017年9月对大通湖及周边河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湖周边入湖河流的ρ(TN)为0. 74~2. 18 mg/L,ρ(NH3-N)为0. 094~0. 874 mg/L,ρ(TP)为0. 02~0. 243 mg/L;湖体ρ(TN)为0. 82~1. 47 mg/L,呈现湖体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ρ(NH3-N)为0. 14~0. 42 mg/L,但整体差异较大,高值区主要在大通湖西南及东部,ρ(TP)为0. 160~0. 289 mg/L,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TP为湖体的主要污染物,湖体的ρ(TP)变化呈现出从四周向中部增加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大通湖正南及湖心处;根据2016年大通湖区域污染源统计及入湖污染物计算,大通湖水环境的TP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农田径流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网箱养鱼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424.
在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水位高程的变化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鄱阳湖最具代表性的碟形湖——蚌湖为实验地点,研究了水位高程对于湖泊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沿水位高程及植被带演替布设6个样地,利用Biolog-Eco技术探究不同水位高程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样地水位高程的降低,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逐渐减少,土壤有机养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对碳源代谢活性随着高程的降低依次减弱,且优先利用的碳源种类和碳源利用率也有显著不同。通过dbRDA排序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沿高程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相邻的两样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更为相近。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pH、NH_4-N和地表植被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管理和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25.
针对10kV开关柜局部放电问题,为排除干扰,准确判断开关柜局部放电类型和放电点位置,提出采用暂态地电位(transient earth voltage, TEV)、超声波(ultrasonic test, UT)、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 UHF)技术进行联合检测的方法,并在现场实测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该联合方法对开关柜设备缺陷的检测与定位非常有效,提高了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6.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农户农地流转的内源与外源式约束出发,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要素流动决策对农地流转参与的影响,利用CFPS调查数据采用MVP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生计资本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及其他生计要素配置行为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与金融资本能够促进农地转入,抑制农地转出;人力资本会促进农户转出土地,抑制农地转入;社会资本对农地转入与转出均有正向影响.(2)自然与物质资本会抑制劳动力转移,而人力、金融与社会资本均促进农户劳动力转移;自然与社会资本抑制农户购买机械服务,而人力、物质与金融资本会促进农户购买机械服务.(3)农户农地流转行为除了受到自身生计资本的约束外,还受到家庭其他生计要素配置行为的影响,农户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农户转出农地,抑制农地转入;农户购买机械化服务会抑制农地转出,促进农户转入.最后,从健全农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农户生计资本,完善相关要素市场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以提高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427.
粮食主产区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域,研究气候变化下粮食主产区粮食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异与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341个气象台的日测气象数据,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对1981~2015年间粮食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我国粮食主产区年平均粮食气候生产潜力为9 171.17 kg/hm2,时间维度上的演化路径总体平稳,而我国粮食主产区光合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光、温、水气候因子变动对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较小;(2)光照影响下光合生产潜力呈"西北高东南低"特征,光、温、水气候因子层层叠加下粮食气候生产潜力出现空间重组,粮食主产区粮食气候生产潜力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地理分异特征显著,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成都平原为高值区,气候条件优越,平原地形利于耕种;(3)粮食主产区粮食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演化呈现高值区范围缩小、低值区范围保持、中间值地区空间差异弱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8.
本文介绍泡沫法净化表面活性废水的效率.探讨提浓效率与原水表面活性物质浓度的关系以及pH值与硬度对提浓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9.
本文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糖(ASs)的含量和组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粒度等参数对渤海沉积有机物(SOM)的来源和细菌源有机质的贡献进行了探讨。渤海表层沉积物中ASs的含量为0.22~1.89 μmol/g,平均值为(1.01 ± 0.52)μmol/g。双端元模型结果表明,渤海表层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的贡献(ft)为28.1%~42.8%,并且ft值随着距黄河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有机碳含量较低的黄河泥沙的沉积可能是导致黄河口和渤海海峡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ASs含量较低的原因。而在受黄河影响较小的渤海其他海域中,TOC、TN和ASs的含量较高,这可能与黏土矿物和海洋初级生产力对SOM的影响有关。ASs对TOC和TN的贡献(AS-C%和AS-N%)分别为(1.5 ± 0.7)%和(1.9 ± 0.9)%。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GlcN/GalN)的值低于3,表明细菌源有机质可能是渤海表层沉积物中ASs的主要来源。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细菌源有机质对TOC和TN的贡献(Bacteria-C%和Bacteria-N%)分别为(10.7 ± 8.3)%和(12.6 ± 9.6)%。  相似文献   
430.
为探究高速铁路采空区地基活化问题,基于附加应力分析法,以引起叠加附加应力值等于 5% 岩土层自重应力的深度为附加应力影响深度,推导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段及路堑段在无列车、有列车情况下的附加应力影响深度计算公式,提出了以附加应力影响深度与垮落断裂带深度大小关系为依据的采空区地基活化判别标准,并分析了高速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影响程度的评价标准。以沁水煤田太焦高速铁路为工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高速铁路在采空区地基附加应力影响深度从大到小分别是列车交会、单车、无车;路堤段在采空区地基中附加应力影响深度大于路堑段;路堤段与路堑段在采空区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衰减规律相同;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附加应力影响深度几乎成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