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21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727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针对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时由于反硝化区缺少碳源而导致总氮去除率不佳的问题,开展以优先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充当碳源为目的的两段式进水两级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工艺的研究。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曝气量、好氧区和反硝化区,研究了两段式进水两级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渗滤液水力负荷为46.0 L/(m~3·d)时,在第一级反应器底部曝气量为1.86 m~3/(m~3·d),第二级反应器中上部曝气量为0.37 m~3/(m~3·d)的条件下,COD、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92.6%、85.6%,运行稳定后TN平均去除率达76.0%,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2.
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对增温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温是影响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年来关于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本研究利用从国内外已发表的128篇研究论文中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了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促进了土壤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增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11.7%)明显大于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4.4%)。(2)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增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和有机碳的影响程度最小,分别为9.3%、4.1%。(3)土壤呼吸对增温的响应与增温幅度之间呈二次负相关,且<2℃的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的影响最大;增温时间的延长不利于土壤碳的释放,土壤呼吸作用随着增温时间延长对温度升高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253.
天津中心城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翟增秀  邹克华  李伟芳  王亘  翟友存 《环境科学》2013,34(12):4513-4518
为研究天津中心城区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在天津中心城区布点26个,分别对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系统采样.天津中心城区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物80余种,检出率大于80%的物质主要为烷烃、苯系物和卤代烃.天津中心城区挥发性有机物总浓度(体积分数,下同)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110.43×10-9)>秋季(93.73×10-9)>冬季(73.37×10-9)>夏季(60.43×10-9).统计结果表明,城区挥发性有机物总浓度主要集中在30×10-9~90×10-9之间,在此区间4个季节的样品百分比均在50%以上.天津中心城区不同季节VOCs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含氧有机物和烷烃是VOCs主要组成物质,两者浓度百分比之和4个季节均在50%以上.对苯系物和卤代烃这两类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季节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254.
丛枝菌根根际细菌群落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根际细菌群落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本试验以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供试AM真菌菌株,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宿主植物,利用盆栽法建立AM共生体后,再施加10 mg·kg-1阿特拉津进行胁迫.当阿特拉津去除率达到50%时,分别采集未接种+未施药(NM.NA)、接种+未施药(AM.NA)、未接种+施药(NM.AT)和接种+施药(AM.AT)4种处理的根际土壤,通过16S rRNA V4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以及其与接种F.mosseae、施加阿特拉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4种处理根际土壤中的三大优势菌群.单独接种F.mosseae或施加阿特拉津均未对根际细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先接种F.mosseae形成AM后,施加阿特拉津可引起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此外,接种F.mosseae提高了根际土壤中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潜力菌属Arthrobacter、Mycobacterium、Frankia和Stenotrophomonas的相对丰度,其中,Arthrobacter受F.mosseae、阿特拉津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影响.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M间接提高土壤中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潜力菌属的相对丰度,也可为利用AM真菌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5.
:使用经1.0%KOH-CH3OH处理过的405白色硅藻土担体,涂渍10%PEG-20000固定液,填充φ3mm*3m的不锈钢色谱柱,在气相色谱仪上可直接进气体样品分析,经色谱柱分离,以FID为检测器,可以准确地测出空气工业废气中的丙酮、甲醇、甲苯,以保留时问定性,峰高定量。  相似文献   
256.
柚皮的综合利用及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套柚皮综合利用的方法,分别用水蒸气地和混合盐析法提取其中的香油、色素、果胶,并对柚皮红棕色素的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发现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有机酸、糖类及Mg^2 等对该色素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柚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57.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结合早期地形图和实地调查数据,利用3个时相的TM遥感图片,计算出1959年、1989年、1996年、2002年4个时相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3213.8hm^2、1657.8hm^2、2018.8hm^2和1552.6hm^2。在过去的近50年里,有近50%的天然红树林被毁掉,红树林湿地被转换为经济林种植田、水产养殖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自1980年成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来,红树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1989年到1996年图像对比上红树林面积增加了361.0hm^2。近年来,旅游业的开发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2002年,红树林面积相对于1996年减少了566.2hm^2。此外,红树林斑块的空间格局和树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红树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明显减弱。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思想。提出了建立高水平的管理研究队伍,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综合管理红树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58.
热带海洋环境条件对印制电路板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敏  邹凡  王忠 《环境技术》2014,(3):21-23
分析了热带海洋环境条件对印制电路板影响的主要敏感电气参数,采用典型印制电路板工艺样件开展了西沙自然大气暴露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敏感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9.
为掌握多孔介质中铁的吸附特征及其运移规律,采用室内静态吸附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吸附模式下的铁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由室内静态吸附实验得到研究区浅层多孔介质对铁的吸附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的相关系数最高,多孔介质对铁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模拟计算铁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情况,得到不同吸附模式下的铁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此成果对研究多孔介质中铁的运移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0.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一些新型污染物对中国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正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启动较早,对中国完善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评估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比较国内外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的异同,立足我国国情,发现国内实践还需加强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