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679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有效克服FRAM事故分析中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缺陷,提出结合模糊推理技术的Fuzzy FRAM模型。此改进模型基于FRAM识别系统运行状态;依据功能输出要素的时间/精度属性利用Matlab构建2阶模糊推理系统量化功能输出质量;根据通用性能条件(CPC)及功能输入耦合端口构建功能评价体系,针对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信息融合及建模问题,采用模糊证据推理技术,通过模糊信度结构建立、数据处理、信息融合测度后获得功能的风险指数;以既有铁路危险品运输事故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uzzy FRAM模型的评估结果较为精确,是FRAM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大客流地铁车站风险因素,提出车站疏散能力分析的基本要素,结合某分离岛式地下车站,采用规范计算及精细网格模型对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进行计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楼扶梯的通过效率、车站结构形式、疏散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等因素对仿真模拟的结果产生影响;《地铁安全疏散规范》(GB/T 33668—2017)综合考虑了疏散至楼扶梯入口时间、楼扶梯上平均滞留时间及通道非均匀性偏差时间等,与仿真模拟结果的吻合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类似车站的安全疏散设计及运营疏散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用聚硅酸铝铁/羧基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硫化黑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影响絮凝剂处理硫化黑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较佳的条件为转速50 r/min、聚硅酸铝铁和羧基壳聚糖的质量配比为3、废水pH值为9.0、絮凝剂用量为60 mg/L。在该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硫化黑染料废水的COD、色度、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2.1%,88.6%,96.3%。  相似文献   
54.
我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自施行以来,一直存在统计指标体系过于繁杂、部分统计指标较笼统,未充分体现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及其成效等问题,创新改革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梳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演变脉络,在实地调研和现场访谈的基础上,基于PDCA理论提出以执法人员-执法对象-执法行为“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明确包含执法力量、执法对象、执法检查和事故查处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检验,为全面分析安全生产执法效能拓展空间,统计制度的后续修订和安全生产综合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将电气石与生物膜技术结合构建电气石强化生物膜系统处理中药废水,通过电气石调节生物膜微环境,以增强微生物代谢活性,从而提高了反应系统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电气石强化厌氧流化床(AFBR)反应系统经历160 d完成中药废水的启动实验,反应系统COD去除率达到87.8%,容积负荷达到5.34 kg·(m3·d)~(-1),生物膜产甲烷活性达到126.4 mL·(g·d)~(-1);电气石强化好氧流化床(FBR)反应系统统经历35 d完成启动实验后,出水COD稳定在76.5 mg·L~(-1),反应系统对应的COD去除率和容积负荷分别为90.3%和1.4 kg·(m~3·d)~(-1)。中药废水依次经AFBR和FBR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排放要求。以上结果可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7.
After adding either organic or inorganic ligands, sulfidated nano-zero-valent iron (SnZVI) was used for aerob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and the effect of the ligand species on oxidation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We found that SnZVI hardly degraded phenol in the absence of ligand addition. Ligands initiated and promoted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by SnZVI. The data herein show that a characteristic inorganic ligand, tripolyphosphate (TPP), is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oxidation than a characteristic organic ligand oxalate. In addition to the scavenging of reactive oxidants by the organic ligand, more ferrous ion (Fe(II)) dissolution from SnZVI in the TPP system is another cause for the superior enhancement by the inorganic ligand. In the oxalate system, as the sulfur content of SnZVI increased, the oxid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because FeS shell promoted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s to produce mor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TPP system, the effect of sulfur content on oxidation performance is more complex. The SnZVI with low sulfur content showed poor oxidation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nZVI. Further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sulfidation might weaken the complexation of TPP with surface bound Fe, which would slow down the ionic Fe(II) dissolution rate. Therefore, sulfidation has the dual effects of enhancing electron transfer and inhibiting the complexation of inorganic ligands. In addition, the mechanisms of ROS generation in different ligand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here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ROS in both the oxalate and TPP systems are hydroxyl radicals, and that they are produced via one-electron activation of O2.  相似文献   
58.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萃取水溶液中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萃取二(2-乙基己基)膦酸(D2EHPA)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两相流速、膜面积对萃取率基本无影响;而水溶液的pH值和有机相初始铜离子浓度的改变使萃取率在40%-99%之间变化.整个萃取过程的传质阻力主要来源于D2EHPA和 Cu2 的界面配位络合反应阻力,铜浓度比较高时,传质阻力与铜浓度无关;而当铜浓度降低时,传质阻力随着铜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59.
中温和高温厌氧生物产氢反应器连续运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2个厌氧生物产氢反应器分别在中温(37℃)和高温(55℃)下连续运行.以河底沉积物接种,葡萄糖为基质,在CSTR中成功实现了连续中温厌氧产氢,最高产氢量达8.6L/(L·d),基质产氢摩尔比(H2/葡萄糖)为1.98.以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接种,蔗糖为基质,在UASB反应器中成功实现了连续高温厌氧产氢过程,最高产氢量达6.8L/(L·d),基质产氢摩尔比(H2/蔗糖)为3.6.在高温UASB反应器中培养获得了灰白色的产氢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0.8~1.2mm,沉速为30~40m/h,电镜观察发现其表层生长大量杆状细菌.对2种产氢污泥的总DNA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PCR扩增和DGGE分析,发现高温和中温厌氧产氢污泥中的大部分真细菌种类相同,但各自的优势菌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0.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峰  王暄  季民  卢姗  刘卫华  杨造燕 《环境科学》2007,28(5):1033-1038
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的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GMBR),连续运行近120 d表现出良好的有机物去除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对GMBR中污泥粒径分布变化研究表明,GMBR中污泥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0.18~0.45 mm的小颗粒污泥及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的增加造成的,粒径大于0.45 mm的颗粒污泥能够基本稳定维持其颗粒形态,反应器运行末期,GMBR中颗粒污泥(粒径大于0.18 mm的污泥)含量稳定在污泥总量的60%~65%以上.污泥表面电荷量随着污泥组成形态的变化电负性逐渐增加,80 d后稳定在-0.42~-0.80 meq·g-1之间.污泥表面电荷的负电性增加主要是由小于0.45 mm的污泥造成的,其中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对其影响最大.并且,污泥粒径越大污泥表面负电荷量越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GMBR中SVI稳定在60~90 mL/g之间,并且随着污泥表面电荷负电性的增加污泥SVI值增加,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