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04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微塑料既是一种新兴污染物,还能作为载体吸附污染物,对河流等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但目前针对我国北方河流中微塑料污染问题的研究鲜见.基于对北京市通州区内6条河流共19个点位的水样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微塑料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微塑料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所有点位上的检出率为100%,其中小中河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是所有河流中最高的(3.50×104 n·m-3),是运潮减河中平均丰度的4.04倍.粒径上,90.49%微塑料的粒径小于2 000μm,且仅在2个点位上监测到了粒径大于4 000μm的微塑料.微塑料呈现出纤维状、薄膜状、碎片状和颗粒状等4种形态,其中纤维状的微塑料占比最高(90.23%).微塑料以透明色和蓝色为主,共占比84.29%.人造丝的占比最高,且在各点位上的占比都在66.67%以上,而其他成分微塑料的分布在不同点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微塑料丰度还是成分种类,河流上游均高于下游.根据微塑料的形状、成分、颜色和丰度的空间特征,解析了不同类型微塑料的来源.对于河流中占比最高的纤维状微塑料,其主要来源可能为服装洗涤、渔具...  相似文献   
482.
综述了铁磁形状记忆合金(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简写为FSMA)在材料研制和热磁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发展方向.在材料研发方面,介绍了新型合金、Ni-Mn-Ga-X系列合金、复合材料和Ni2MnGa系列合金;在热磁力学特性方面,介绍了形状记忆效...  相似文献   
483.
李津  左剑恶  邢薇 《环境科学》2008,29(4):990-995
在20℃下连续运行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其处理模拟啤酒废水的工艺运行、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HRT为18 h,经184 d的运行,EGSB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以COD计)可达10 kg/(m3·d),COD去除率为85%以上,去除1 kg COD可产沼气0.58 m3;②随有机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粒径逐渐增大,沉降性能逐渐提高,但当负荷达到10 kg/(m3·d)时,颗粒污泥平均粒径有变小趋势;与中温厌氧污泥相比,低温污泥的胞外多聚物(ECP)总量有较大增加,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明显;③与接种污泥相比,在20℃下运行不同时期污泥中产甲烷菌的种类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接种同样颗粒污泥在15℃下运行6个月后污泥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4.
左为  孟鹏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6):127-134,54
本文从国家视域角度对不同阶段我国空间规划的整体演进加以解析。空间规划体系演进本质上是在主导价值取向、社会经济模式、国家治理体系等整体背景环境的影响下,人(群)的需求/目标诉诸一系列有组织的空间治理工具,对地域空间系统进行综合干预的一个时空演进过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历程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社会经济阶段及国家战略导向—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安排与调整—地域空间特征与变化引致的治理尺度更易”所联立的三大子过程。研究发现,纵观1949年后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历程,规划的功能定位从单一工具向多类型的复杂工具体系发展;规划干预和空间治理的目标与任务也从开发建设导向变为开发保护兼顾,进而强调多元平衡和优化。而这一过程深受国家治理体系和战略取向的塑造,即由国家基本建设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社会经济调控向社会经济生态综合调整转变。  相似文献   
485.
蓝藻水华期间,藻细胞因自然生长或受水处理工艺影响(如预氧化和混凝),会向水中释放大量藻源有机物(AOM),能够与氯消毒剂反应生成大量消毒副产物(DBPs),增加了饮用水安全风险.了解AOM的特征及其对DBPs生成的影响对于AOM的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蓝藻AOM的主要理化特征(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  相似文献   
486.
有机酸可提高土壤磷有效性,且能影响对重金属的固定,其在磷活化和重金属钝化方面具有非常复杂的功能.本研究以模拟铅污染土壤为对象,外源添加磷和柠檬酸,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0.01 mol·L-1CaCl2提取和毒性淋溶提取法(TCLP)评价有机酸存在下磷对模拟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以苹果酸、NaNO3溶液为解吸剂探讨磷-柠檬酸-铅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无柠檬酸时,酸提取态Pb含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加磷100 mg·kg-1、400 mg·kg-1时,酸提取态Pb含量随柠檬酸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残渣态Pb与酸提取态Pb的变化趋势相反,说明磷能降低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柠檬酸则作用相反.有机酸浓度一定时,随磷浓度增加,0.01 mol·L-1CaCl2提取和TCLP提取的铅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明磷具有钝化铅污染土壤的效果;但磷浓度一定时,它们提取铅含量随柠檬酸浓度增加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铅的解吸率随苹果酸浓度增加、pH值减小、离子强度增加而提高,且只添加磷处理的土壤铅解吸量较添加磷和柠檬酸共同处理的土壤少,前者钝化的铅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487.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与区域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喜高—下山—临江—向海"的总趋势.具体表现为:(1)除旧石器时期外,不同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均呈正相关.海拔分布高度逐渐降低,坡度选择以<3°的平缓地形为主,距河距离逐渐扩大,自然环境对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的制约度逐渐减小.(2)不同阶段的遗址主要分布在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阶地上.闽江流域上、中游多山地丘陵,受河流侧向侵蚀与堆积,形成适于古人生存的宽谷和阶地,遗址多沿河流分布;下游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除受到河流展布影响,还随区域海岸线变迁和海平面波动发生变化.(3)遗址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古人类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其中秦汉之后遗址数量的骤降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4)闽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在全新世早中期,受地形和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耕作农业零星分布.在全新世晚期,有意识的耕作农业生产方式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距今2 ka左右,区域海平面逐渐趋于现代海平面,稻作农业逐渐成为该流域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88.
在分析我国原镁工业整体形势的基础上,就我国皮江法炼镁的技术现状与国外先进硅热法炼镁技术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原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所在。根据我国主要镁产区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特点,提出对皮江法炼镁工艺进行改造和革新,以原镁企业为核心,联合上下游企业,构筑生态工业园以及建立促进原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为对策,构建我国原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以促进其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89.
湖南省特有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特有植物共计23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归110属52科,其中蕨类植物25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207种(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各计125和82种),主要集中于Theaceae,Rosaceae,Dryopteridaceae,Urticaceae,Ericacaeae,Gesneriaceaea,Labiatae(=Lamiaceae)和Gramineae(=Poaceae)等8科,共计155种,占全省总特有种数的65.96%.湖南特有植物所归的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热带亚洲,泛热带及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分别占总数的20.00%,19.09%,13.64%和13.64%.从水平分布上看,湖南省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计77种,占全省总特有种数的32 17%;其次是西南部与南部,各有51和50种,分别占全省总特有种数的21.70%和21.28%,从垂直分布上看,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山地带(海拔800-1 600m),计108种,占全省总特有种数的45.80%;其次是低山地带(海拔300-800m),计84种,占全省总特有种数的35.88%。  相似文献   
490.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台湾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衔接紧密,职业技术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晰,坚持职业证书制度,建立了多元文凭价值体系,政策优惠,课程开发时考虑配合整体经济发展并兼顾地区发展及学生未来适应生活的需求,力求职业技术课程体系的完整与连贯性,学校本位课程具有机动弹性,人才培养途径是加强建教合作、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直接从企业聘请教师或者聘请资深的企业界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教授,强调师资的高学历和实务导向并鼓励在职实务进修,运用行业分析编制组织结构严谨教材.当然,台湾教育界同样存在重学轻术、招生困难、投资捉襟见肘、师资设备仍显不足、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相适应、就业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