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安全科学   326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331篇
综合类   2409篇
基础理论   554篇
污染及防治   684篇
评价与监测   247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1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环境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报导环境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环境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仪器等。近年来,在污染物的超痕量分析、环境标准参考物的制备以及环境分析监测技术自动化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对推动研究污染物的来源、毒性和含量,为最终控制和改造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环境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分析化学所取得的成就。 在研究国内外工作动向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环境分析化学的中近期研究方向,其中包括有机污染物和元素化学形态定值的环境标准参考物质、无机毒物的形态分析、分析技术的联用,有毒污染物的系统分析、我国优先监测污染物名单的制定、新型采样器,以及监测技术自动化研究等方面,以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72.
水生细菌对原生动物的反捕食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fense strategies of aquatic bacteria to protozoa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quatic bacteria can reduce or avoid grazing mortality from protozoa through changing size or shape, reducing cell surface hydrophobieity, reducing mobility or searching refuges. It is the main trends of the field in the future to study the coevolution mode of aquatic bacteria and protozoa. Ref 47  相似文献   
473.
铁催化聚丙烯腈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珍平  崔洪 《环境化学》1996,15(4):301-306
应用热天平研究了载铁聚丙烯腈的脱氮碳化行为,负载铁对PAN的稳定化和脱氮碳化均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并在580-760℃范围内明显增加了N2形成速率。XPS和XRD对碳化过程中铁和氮化学形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铁催化反应机理可能是负载铁与吡啶氮作用形成中间体铁氮化物,后者进而分解释放出N2。  相似文献   
474.
在1.5-50.0mg/L的浓度范围内,单甲脒农药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加药的头4d内,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及增长率明显下降,优势比显著上升,敏感种及清洁种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50.0mg/L)的单甲脒在2d内可把藻类全部杀灭。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药物不断降解,6d后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又不断回升。随加药次数的增多,药物对藻类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不断上升,尤其是藻类数量增加明显,试验后期,藻类数量高低主要受N、P浓度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5.
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混合物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活性污泥研究了影响污泥吸附Zn^2 ,Cu^2 和Cd^2 三种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对污泥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体系Ph值和吸附时间等的影响较为重要,活性污泥对Cu^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Zn^2 则与Freundlich模型的符合程度优于Langmuir模型,Cu^2 的吸附与两个模型的符合程度一致,另外,活性污泥对Cu^2 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离子,但在实验中未发现不同金属离子之间存在明显吸附抑制或促进。  相似文献   
476.
二种高硫煤中硫氮化学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珍平  冯大明 《环境化学》1995,14(6):483-488
利用XPS技术研究了贵定煤和西班牙Mequienza煤中硫和氮化学形态的分布,并结合硫K-边XANES和Mossbauer谱着重考察贵定煤中硫化学形态。结果表明,贵定煤中含硫化合物主要以噻吩形态存在,其次为有机硫化物;而Mequienza煤中以有机硫化物含量最大,噻吩硫次之,有关含氮化合物,Mequienza煤以吡咯和吡啶氮为主,但在贵定煤中观察到较大浓度的氧化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477.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78.
吴鑫  杨红 《生态环境》2003,12(1):81-85
概括了环境中可溶性有机物的特点,并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可溶性有机物对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可溶性有机物对农药、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分配等环境行为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了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479.
东湖沉积物中掺入腐殖质与铜 ,得到总有机碳 (TOC) 1.4 5 %~ 5 .72 %、总铜 (TCu) 12 0~ 2 70 0mg/kg的污染沉积物样品 ,离心法制取沉积物间隙水 .间隙水对大型溞 (Daphniamagna)进行 4 8h急性毒性试验 .沉积物及间隙水的化学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机碳 (DOC)、铜 (Cu)、铁 (Fe)、锰 (Mn)、钙 (Ca)与沉积物中TOC和TCu含量关系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多元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铜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随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升高而减弱 ,随沉积物中总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多元回归方程为 :LC50 =- 0 .13179+0 .0 780 7[TOC]- 0 .0 0 0 12 [TCu]+0 .0 4 6 5 3[DOC]- 0 .0 80 4 5 [Cu]+0 .0 0 794 [Fe]+0 .0 36 6 [Ca],P =0 .0 0 0 0 相似文献   
480.
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及其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宏  罗薇楠  姚杰  蔡伟民 《环境化学》2005,24(6):696-699
依据流态化原理,设计出一种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对反应器的水力特性做了推算,确定了反应器的操作影响因素.对罗丹明B的降解实验结果显示出优越的性能,依据催化剂投加量及初始光强的不同,反应半衰期在4-10.5min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