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9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3203篇
安全科学   768篇
废物处理   523篇
环保管理   675篇
综合类   4972篇
基础理论   1445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835篇
评价与监测   423篇
社会与环境   347篇
灾害及防治   37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587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The temporal behavior of HONO and NO2 was investigated at an urban site in Guangzhou city, China, by means of a DOAS system dur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 2006 intensive campaign from 10 to 24 July 2006. Within the whole measurement period, unexpected high HONO mixing ratios up to 2 ppb were observed even during the day. A nocturnal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about 8.43 ± 0.4 ppb was detected on the night of 24 July 2006. Combining the data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by different instruments, the coupling of HONO–NO2 and the possible formation sources of HONO are discussed.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eriod,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HONO to NO2 ranged from (0.03 ± 0.1) to (0.37 ± 0.09),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0.01–0.1). Surprisingly, in most cases a strong daytime correlation between HONO and NO2 was found, contrary to previous observations in China. Aerosol was found to have a minor impact on HONO formation during the whole measurement period. Using a pseudo steady state approach for interpreting the nocturnal conversion of NO2 to HONO suggests a non-negligible role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for the heterogeneous HONO formation from NO2.  相似文献   
942.
污泥膨胀状态下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丝状菌膨胀与非丝状菌膨胀2种典型污泥状态下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伴随丝状菌的大量增殖,原生动物总量相应减少,匍匐型纤毛虫及有壳类肉足虫数量迅速上升,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典型原生动物为斜管虫(Chilodonella sp.)、小轮毛虫(Trochilia minuta)以及匣壳虫(Centropyxis sp.);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对原生动物总量及种群结构影响较小,伴随粘性菌胶团的大量出现,各功能类群的比例变化较小,但原生动物总量持续增加,其中菌食性纤毛虫呈线性增加,典型原生动物为钟虫(Vorticella sp.)。  相似文献   
943.
以规模小区生活污水为水源,对采用聚丙烯网状填料和强化炉渣组合填料的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以下简称二段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针对本工艺的各项技术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各相关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器在第一接触氧池HRT为20 min、气水比为6∶1和第二接触氧池HRT为25 min、气水比为5∶1条件下,接触氧化池达到最佳降碳条件;反应器在第一接触沉池上升流速5.5 m/h和第二接触沉池上升流速4.5 m/h条件下,接触沉淀池达到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944.
以NO-3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脱色。结果表明,叔丁醇、甲醇和乙醇对催化脱色反应有抑制作用; KBr和Na2SO4对脱色反应均有促进作用;而且KBr的加入量存在最佳值; Na2SO4的促进作用随Na2SO4的量的增加逐渐增强。Na2CO3的存在对甲基橙的脱色反应没有影响。K2S3O8和NO-3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KIO3和NO-3之间存在相加作用;KBrO3和NO-3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45.
膜生物反应器中新型无纺布膜过滤特性及膜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无纺布和聚偏氟乙烯平板膜组件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无纺布膜的过滤特性。结果表明,2种膜的膜生物反应器COD、氨氮平均去除率均>90%。过膜压力变化表明在长期运行条件下,无纺布可适于作为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介质,其过滤机理为膜表面滤饼层形成动态膜,从而增强了膜截留能力。膜污染研究表明,无纺布膜阻力主要来自滤饼层(占总阻力的83.6%),经清洗后膜通量可恢复至94%。扫描电镜显示膜表面滤饼层较厚,结合膜阻力分析结果认为,该滤饼层对膜污染和可逆性影响较大。对膜表面和膜孔中胞外聚合物(EPS)的红外分析证实,其中含有蛋白质和多糖物质,而且组分分析表明蛋白质是膜污染物EPS中的主要组分,在膜孔中的含量比滤饼层中还高。  相似文献   
946.
红萍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红萍(Azolla)对富营养化水产养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红萍能显著增加水体中的DO,增氧幅度随流量在16.88%~70.46%之间变化,随着养殖水体流经的层数增多或者处理的时间延长,红萍对水体的增氧量加大,水中DO最终趋向一个常数值K;同时,红萍对水体中的NH3-N和T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NH3-N去除率随流量在9.86%~38.90%间波动,TP的去除率则随流量的变化在5.80%~38.43%之间波动。可见,红萍是净化水质的良好材料,能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环境。利用红萍净化水体将为解决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瓶颈提供新途径,实现水产养殖用水的封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47.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弃线路板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废弃线路板中的铜进行了细菌浸出、只有硫酸亚铁环境下的浸出及酸浸出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比浸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浸出比只有硫酸亚铁存在的浸出和酸浸要快得多。研究了在线路板粉末浓度12、24、40、60和120 g/L下浸出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考察范围内,浸出速度随着加入的废弃线路板粉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线路板粉末的浓度>60 g/L时,浸出速度维持在较低水平,选取24 g/L作为浸出的线路板粉末的浓度。分别在细菌培养0、24、48和72 h时加入线路板粉末24 g/L进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培养时间长,使得浸出过程进行得也更快。  相似文献   
948.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养殖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CRI)是在传统的污水快速渗透系统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处理方法。采用猪粪浸泡污水模拟实际猪场处理系统的厌氧出水,研究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级串联系统对废水COD、NH3N的去除率稳定在81%和94.5%,出水均满足了《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同时三级串联系统还可以有效预防系统的堵塞。  相似文献   
949.
微量金属元素及其配合物对厨余垃圾甲烷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可利用的微量金属元素不仅能够保证污染物以最大的速率转化,而且还可以使某些特殊的转化得以发生,并提高微生物对有毒污染物质的耐受能力。在研究厨余垃圾总固体浓度(total solid, TS)、接种量和C/N比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微量金属元素钴及其配合物丝氨酸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甲烷产量及关键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为0.5%、接种污泥量为100 mL/L和C/N比为20∶1时,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较高,为367 mL/g COD;添加2 μmol/L的微量金属元素钴-配合物丝氨酸时,甲烷产率则提高到432 mL/g COD,相应地,辅酶M的含量由空白实验的41.21 μmol/g VSS提高到54.64 μmol/g VSS,辅酶F420的含量由0.31 μmol/g VSS提高到0.48 μmol/g VSS。  相似文献   
950.
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入口结构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采用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新型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塔内烟气入口处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其流场调节均匀从而提高脱硫除尘效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在入口处加装直导流板、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并分析塔内y=0截面速度的分布,以及z=0.21 m截面上的颗粒浓度、速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加装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较理想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气体的目的。模拟结果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