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7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2990篇
安全科学   581篇
废物处理   538篇
环保管理   657篇
综合类   4595篇
基础理论   1493篇
污染及防治   3255篇
评价与监测   366篇
社会与环境   364篇
灾害及防治   3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750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5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eneficial utilization of heavy oil fly ash (HOFA) generated in the power plants, the present study is intended to optimize the chromium(VI) [Cr(VI)]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 produced from HOFA. The raw HOFA obtained from a power plant was washed by nitric/hydrochloric acid and activated at 800 °C with a holding time of 60 min to produce fly ash activated carbon (FAC). Phosphoric acid was used as a chemical agent to improve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FA during the activation process.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initial Cr(VI) concentration, pH, and FAC dose on the removal of Cr(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A total of 17 adsorption experimental runs were carried out employing the detailed conditions followed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Box–Behnken desig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veloped FAC has the potential for removing Cr(VI) from wastewater.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a maximum of 91.51 % Cr(VI) removal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相似文献   
952.
西安是空气污染监控和防治有代表性的西部大型城市。研究了西安市及周边地区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10浓度的关系模型。利用2011—2012年MODIS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遥感产品,通过数据匹配,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能见度数据和相对湿度数据对AOD产品进行垂直标高订正和湿度订正,2项订正显著提高了AOD和地面PM10浓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从0.36提高到0.65,按季节分类统计和订正春至冬四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71、0.62和0.87,夏季和冬季的订正更为有效,可用性更高,这可能由于受到不同季节气溶胶来源和特征的影响。为研究中国西部大型城市,特别是西安市空气环境监测和区域联防联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3.
通过静态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实验,研究了温度、共存离子以及溶质的初始浓度对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影响,探讨了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在As(V)初始浓度为10mg/L,pH为7的条件下,25℃时的吸附量0.41mg/g高于30℃时的吸附量0.31mg/g,As(V)在金红石TiO,上的吸附为放热过程。CaCl2和MgCl2的添加对As(V)在金红石TiO2表面吸附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T=25℃,Ca2+或Mg2+浓度为10mmol/L时,As(V)吸附量分别为0.64和0.56mg/g,Ca2+比Mg2+对As(V)吸附促进作用强。As(V)在金红石TiO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dlich方程,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As(V)在金红石TiO2颗粒表面吸附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54.
黄菖蒲和狭叶香蒲根系对氮磷的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研究了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均可采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亲和力(Km)和最大吸收速率(Vmax)有显著差异。吸收H2PO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较低的Km值,说明黄菖蒲具有嗜磷特性,并能够适应广范围浓度的H2PO4-环境,适宜用于污染水体磷的去除;吸收NO3-时,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较低的Km值,表明狭叶香蒲可用于广范围浓度NO3-污染的水体修复;吸收NH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低的Vmax值和Km值,而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Km值,说明黄菖蒲适宜用于NH4+污染较轻水体的修复,而在NH4+污染较重水体中宜选用狭叶香蒲作为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955.
以氯化铁为铁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CS-nZⅥ);研究了印染废水中常见助剂NaNO3、Na2SO4、NaH2PO4、K2Cr2O7、EDTA二钠盐存在下,超声波辅助CS-nZⅥ对酸性品红(AF)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15 min,0.01 g CS-nZⅥ对25 mL、100 mg/L AF的去除率高达99.9%;各种助剂的存在使得纳米铁表面不同程度失活,阻碍反应的进行,使得AF的去除率下降。NaNO3、K2Cr2O7、EDTA二钠盐与纳米铁发生反应,与AF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重复利用实验表明,CS-nZⅥ重复利用7次仍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此外,CS-nZⅥ对加标(50 mg/L)实际废水中AF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表明CS-nZⅥ是一种潜在的环境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56.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钙对铬胁迫下李氏禾幼苗生理生化、草酸分泌及铬吸收量的影响,考察钙对李氏禾体内草酸合成的调控,进而促进李氏禾的铬耐性富集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r3+胁迫下缺钙处理,李氏禾生长受抑制及质膜过氧化作用加剧,体内总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13%~169%,且主要表现为水溶性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水溶性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35%~197%;高钙处理,李氏禾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李氏禾叶部总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25%~155%,且主要表现为不溶性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81%~270%。低浓度(0.2、0.4 mmol/L)铬胁迫下,高钙处理总铬含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75%和215%,高浓度(0.8、1.0 mmol/L)铬胁迫下,总铬含量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添加Ca2+能在一定Cr3+浓度胁迫下,有效缓解铬对李氏禾的毒害,且能通过提高植物体内不溶性草酸含量达到促进植物富集和耐受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7.
为研究间歇运行式生物滴滤池对油漆生产厂废气净化能力,建立一座中试规模生物滴滤池(BTF),接种降解菌群,采用8 h/d运行方式净化某油漆厂包装车间废气,并用PCR-DGGE技术揭示BTF细菌群落结构与工艺运行条件间的联系。油漆厂包装车间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为甲苯、乙苯、混合二甲苯(间、对和邻二甲苯),BTF对甲苯、乙苯、混合二甲苯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8%、83.7%和86.3%。DGGE分析显示,BTF稳定运行时,主要优势菌相对丰度较为稳定(F,P>0.05),其细菌多样性显著低于启动期(F,P>0.05);同时,下层填料细菌多样性高于上层填料,其细菌结构变化也较上层明显;另外,提升培养液浓度至2倍和4倍对菌群结构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8.
在以焦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对挥发性脂肪酸臭气的处理研究中考察了空床停留时间、臭气浓度、体积负荷以及进气温度等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床停留时间较长时对臭气降解有利。在停留时间超过97 s时,能实现完全降解;此外,净化率随臭气浓度和体积负荷的不断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臭气浓度为24.29 mg/m3即臭气的体积负荷为3 g/(m3·h)时,去除率约为96%;当臭气浓度增至1 345.74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18 g/(m3·h),去除率达100%;然而,当臭气浓度增至4 934.38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66 g/(m3·h)时,去除率降至73.1%。另外,进气温度对净化率也有一定程度影响。当进气温度较低时,净化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59.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C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堇青石负载Pd和过渡金属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记作Pd-M-Mn(M=Cu,Co,Fe,Ni)/CC。实验结果表明:Pd-Co-Mn/C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CO转化率提高;当Pd负载量为1.00%时,反应温度为150℃时CO转化率达到98%,200℃时CO转化率达到100%;在反应温度150℃条件下,Pd-Co-Mn/CC催化剂(Pd负载量1.00%)的CO转化率在前30h内小幅度下降,随后稳定在90%以上,反应100h后,催化剂表面颜色由黑色变为棕褐色。  相似文献   
960.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光催化剂BiFeO3。采用SEM,XRD,FTIR等技术对光催化剂BiFeO3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光催化剂BiFeO3晶相纯、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存在Fe#x02014;O的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鼓气及加入H2O2可有效提高BiFeO3对甲基紫可见光催化降解的效率;在300mL质量分数为1.5#x000d7;10-5的甲基紫溶液中加入0.9g光催化剂BiFeO3和0.1mL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当反应时间为240min时,甲基紫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