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623篇
安全科学   307篇
废物处理   281篇
环保管理   337篇
综合类   2435篇
基础理论   738篇
污染及防治   1576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152篇
灾害及防治   2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6 毫秒
731.
杨法军  赵保路 《环境化学》1993,12(2):116-120
本文用ESR自旋捕集技术,以4-POBN为捕集剂,研究了吸烟烟气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体系中的自由基性质。结果发现,在吸烟烟气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中,4-POBN捕集到了自由基信号,这一信号的强度随温育时间的延长及充入烟气的量增加而增强,根据其性质及ESR波谱参数分析,体系中产生了脂类自由基。结果说明,吸烟烟气刺激了鼠肝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732.
有机磷农药废水碱性水解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碱性水解和生物氧化两步法,处理有机磷农药-乐果、甲胺磷生产废水的研究结果.废水经碱性水解后,COD和有机磷浓度基本不变,但可生化性有明显改善.在遵循常规生物处理必须满足的条件下,碱性废水进一步用间歇或连续活性污泥法处理.COD去除率90%左右,有机磷去除率85%以上,有机磷含量以毒性磷计小于0.5mg/L.深入考察了碱解剂种类、水溶液的pH和温度等各种因素对碱性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作碱解剂时的碱解速率比Ca(OH),提高28%;碱解速率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H每增加一个单位,碱解速率增加2~11倍;温度每升高10℃,碱解速率增加2~5倍.  相似文献   
733.
水生金针菜对食品废水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金针菜在水面上无土栽培技术和对食品废水的净化功能.试验结果证明,金针菜是净化食品废水的一种优良植物,其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734.
何大森  李似姣 《环境化学》1996,15(3):266-272
大气有机物在脱水,富集过程中的组分损失造成GC分析的系统误差。回收率测定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疏水性有机组分在填充碱石棉与碳酸钾的脱水预柱上的损失率分别为25%和15%左右,亲水性的乙醇的损失经高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735.
杨树排放碳氢化合物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郁华  李金龙 《环境化学》1995,14(2):118-123
采用封闭式气袋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对杨树排放碳氢化合物(HCs)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与油松排放情况不同,杨树主要排放异戊二烯,约占其HCs排放总量的95%以上,且与温度,光强正相关,排放的日变化表明,杨树在正午有一排放高峰,夜间基本不排放,在春季和夏季日均气温分别为19.2℃和28.8℃,杨树的异戊二烯平均总排放速率分别为4.4和39.8μg/g.h。  相似文献   
736.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敬之  李万捷 《环境化学》1994,13(5):421-426
本文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物的水溶液,经Mannich反应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反应条件,讨论了影响胺化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分子量为300万、阴离子度为20%、浓度为2.5%的共聚物,在原料配比为(AM-AA):HCHO:NH(CH3)2=1:1.1:1.5、反应温度为50±1℃、反应2h的条件下,制得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胺化度为42.5%,是最佳的合成条件。用氯化胺和盐酸季胺  相似文献   
737.
鲤鱼对三种硝基芳族化合物的摄取、释放和生物富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晓明  郎佩珍 《环境化学》1994,13(5):433-438
用第二松花江水和鱼体中多次检出的三种硝基芳族化合物来分别测定鲤鱼体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摄取和释放动力学参数,以及在肌肉、肠、肝和鳃等组织中的分布。试验在半静态条件下进行。硝基芳族化合物在鲤鱼体内的释放可用双区一级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描述。鲤鱼对2,4-二硝基甲苯和对硝基氯苯的富集过程中发现有未知的代谢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738.
保护集镇饮用水河流是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现状分析,针对城乡结合部河流以面源为主的特点,找出影响饮用水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水排放特征.用系统分析方法,将集镇的经济、人口、环境统计资料作为环境管理模型的主要输入信息,经计算机仿真,得出保护水源水质应采取的对策与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39.
室内采用离体叶片法研究了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86AS1和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MSB不同生育期主茎顶叶对二化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发现,不同生育期的MSB对二化螟初孵幼虫表现出了很强的毒杀效果,二化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在扬花期前均达到90%以上;扬花期和灌浆期抗虫性有所下降,校正死亡率高于80%;成熟期校正死亡率在60%以上.在整个生育期,二化螟幼虫取食86AS1主茎顶叶的校正死亡率均未超过50%.MSB对二化螟幼虫的毒杀效果明显高于86AS1.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二化螟幼虫取食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和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主茎顶叶后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两种转基因水稻都能够引起二化螟幼虫中肠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但病变程度有明显差异.二化螟幼虫取食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3d,中肠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且病理变化明显;取食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3d,幼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却较缓慢.图2参10  相似文献   
740.
The timing, location, and magnitude of major disturbance events are currently major uncertainties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the location, spatial extent, and duration of disturbance at the continental scale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ecosystem impacts of land cover changes due to wildfire, insect epidemics, flooding,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triggered land us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lgorithm developed to serve as an automated, economical, systematic disturbance detection index for global application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Aqua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and Terra/MODIS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data from 2003 to 2004.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consistent radi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LST and EVI computed on a pixel-by-pixel basis. We used annual maximum composite LST data to detect fundamental changes in land-surface energy partitioning, while avoiding the high natural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racking LST at daily, weekly, or seasonal time frames. Verification of potential disturbance events from our algorithm was carried out by demonstration of close association with independently confirmed, well-documented historical wildfire events throughout the study domain. We also examined the response of the disturbance index to irrigation by comparing a heavily irrigated poplar tree farm to the adjacent semiarid vegetation. Anomalous disturbance results were further examined by associ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across areas of the study domain known for large interannual vegetation variability.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our algorithm is capable of detecting the location and spatial extent of wildfire with precision, is sensitive to the incremental process of recovery of disturbed landscapes, and shows strong sensitivity to irrigation. Disturbance detection in areas with hi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will benefit from a multiyear data set to better separate natural variability from true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