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6篇 |
免费 | 497篇 |
国内免费 | 156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3篇 |
废物处理 | 282篇 |
环保管理 | 347篇 |
综合类 | 2480篇 |
基础理论 | 920篇 |
污染及防治 | 1729篇 |
评价与监测 | 164篇 |
社会与环境 | 152篇 |
灾害及防治 | 2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240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307篇 |
2014年 | 319篇 |
2013年 | 484篇 |
2012年 | 360篇 |
2011年 | 435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346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70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71.
Ci Zhang Xiaohui Lu Jinghao Zhai Hong Chen Xin Yang Qi Zhang Qianbiao Zhao Qingyan Fu Fei Sh Jing Jin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8,30(10):118-132
To investig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 in Eastern China,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n urban site in Shanghai in the summer of 2015. A period of high O_3 concentrations(daily peak 120 ppb) was observed, during which daily maximum SOC concentrations exceeding 9.0 μg/(C·m~3). Diurnal variations of SOC concentration and SOC/organic carbon(OC) ratio exhibited both daytime and nighttime peaks. The SOC concentrations correlated well with O_x(= O_3+ NO_2)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daytime and nighttime,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in Shanghai is driven by both photochemical production and aqueous phase reactions. Single particle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formation pathways of SOC. Along with the daytime increase of SOC, the number fraction of elemental carbon(EC) particles coated with OC quickly increased from 38.1% to 61.9% in the size range of 250–2000 nm, which was likely due to gas-to-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photochemically generated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to EC particles. In the nighttime, particles rich in OC components were highly hygroscopic, and number fraction of these particles correlated well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nd SOC/OC nocturnal peaks. Meanwhile, as an aqueous-phase SOC tracer, particles that contained oxalate-Fe(III) complex also peaked at night.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aqueous-phase processes had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 nighttime formation. The influence of aerosol acidity on SOC formation was studied by both bulk and single particle level measurements, suggesting that the aqueous-phase formation of SOC was enhanced by particle acidity. 相似文献
672.
根据加热炉炉管温度分布,提出了加热炉炉管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即炉管蠕变损伤后剩余寿命的评估和腐蚀损伤后剩余寿命的评估,采用此方法对在用加热炉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73.
674.
对某芳烃抽提装置建设项目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75.
为量化秸秆打包政策对防控大气污染的影响,基于吉林省2016年秸秆产量、秸秆打包地亩数、卫星火点数据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对吉林省秸秆打包产生的大气环境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打包秸秆量为220.36×10~4t,约占秸秆年产量的5.5%,假如全部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2016年至少减少14.54×10~4t污染物排放;2)吉林省秸秆打包政策执行以来,秸秆露天燃烧量及秸秆燃烧主要月份的卫星火点数显著下降;3)随着露天燃烧量的减少,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改善。秸秆燃烧主要月份的PM_(2.5)和PM_(10)浓度从2014年的104.5μg·m~(-3)、164μg·m~(-3)分别下降到2016年的48.5μg·m~(-3)、69·μg·m~(-3)。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7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环保政策。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关键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污染预防的转变。本设计从源头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运用预警理论和多种数学分析工具,研究建立了基于中国两大约束性指标SO2和COD的污染减排预警系统。该系统旨在对中国各省份的污染减排状况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预警,最终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信号灯的标志发布预警信号,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全国各省市的减排形势,为决策者提供形象、直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7.
678.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能源概况进行调查,分析内蒙古近几年各种能源的产消情况,这对于内蒙古如何优化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9.
5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不同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的差异,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淮河支流东风渠水体及水体中常见的5种沉水植物:菹草、黑藻、龙须眼子菜、穗花狐尾藻及小茨藻进行了铅(Pb)、镉(Cd)、锌(Zn)、铜(C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5种沉水植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水体重金属背景值,对重金属Cu、Pb、Cd、Zn的富集系数为58~1 515,对Zn富集最强,最大富集量达到242.42 mg/kg,富集系数为1 515。不同的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优势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沉水植物来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时,须依据不同的污染元素来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680.
通过采集高尔夫球场即将淹没的果岭土壤进行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库基样品试验,对水库扩容后蓄水初期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水所含主要成分pH、高锰酸钾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分别为7.4(mg/L)、30.8(mg/L)、1.16(mg/L)、1.189(mg/L)、0.21(mg/L)和0.11(mg/L);果岭20 cm土层库基土样pH、有机质、硝酸盐氮、氨态氮和有效磷分别为6.41(mg/kg)、10.29(mg/kg)、25.48(mg/kg)、25.76(mg/kg)和140.77(mg/kg).现有库基成分会改变库水高锰酸钾盐指标的升高.库水本身的总磷和总氮含量就严重超标.果岭库基本身的磷氮含量也很高.浸泡后果岭库基土样对降低浸出物总磷的严重超标起到了对冲的作用,致使总磷含量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