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14篇 |
免费 | 25092篇 |
国内免费 | 30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98篇 |
废物处理 | 485篇 |
环保管理 | 2360篇 |
综合类 | 31623篇 |
基础理论 | 3155篇 |
污染及防治 | 6323篇 |
评价与监测 | 1491篇 |
社会与环境 | 239篇 |
灾害及防治 | 5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317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911篇 |
2019年 | 2040篇 |
2018年 | 2171篇 |
2017年 | 2347篇 |
2016年 | 2181篇 |
2015年 | 2580篇 |
2014年 | 3126篇 |
2013年 | 3410篇 |
2012年 | 3185篇 |
2011年 | 2935篇 |
2010年 | 2543篇 |
2009年 | 2510篇 |
2008年 | 2203篇 |
2007年 | 2157篇 |
2006年 | 1656篇 |
2005年 | 1158篇 |
2004年 | 1084篇 |
2003年 | 972篇 |
2002年 | 705篇 |
2001年 | 727篇 |
2000年 | 880篇 |
1999年 | 743篇 |
1998年 | 585篇 |
1997年 | 566篇 |
1996年 | 545篇 |
1995年 | 504篇 |
1994年 | 336篇 |
1993年 | 314篇 |
1992年 | 356篇 |
1991年 | 298篇 |
1990年 | 246篇 |
1989年 | 209篇 |
1988年 | 152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86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57篇 |
1983年 | 42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选择了江苏3个典型的经济发展区域,就区域GDP与污水排放的关系,动态分析区域的水环境保护成效.苏州市经济发达、外资比重高,2005年人均GDP5.38万元,GDP与污水排放关系呈线性增长;南京市经济较为发达、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高,2005年人均GDP3.71万元,GDP与污水排放关系呈线性降低;徐州市经济相对欠发达、以煤炭重工业为主,2005年人均GDP1.32万元,GDP与污水排放关系呈波动状.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和污水排放特点,苏州市水环境保护重点应同时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南京市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徐州市主要应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浓度,使各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12.
氯化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细菌,但同时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消毒副产物(DBPs).溶解性有机氮(DON)是DBPs的重要前体物,为考察DON对THMs的影响,首次选取乙酰胺(AcAm)作为前体物DON的代表物质,采用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方法设计试验,考察了AcAm初始浓度、加氯量、pH、温度、溴离子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三卤甲烷(THMs)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cAm生成THMs的过程中,AcAm初始浓度、pH和反应温度3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小,溴离子、有效氯和反应时间3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溴离子的影响最为显著.溴离子浓度一定时,改变有效氯的含量,生成的THMs总量变化不大,溴离子对THMs的生成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控制溴离子的浓度是减少AcAm生成THMs的有效措施.在有效氯为8.77 mg/L、溴离子为0.77 mg/L及接触时间为6.20 h的条件下,THMs存在最大生成量为45.82 μg/L.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溴分配系数n呈上升趋势,控制消毒反应时间,是减少THMs致癌风险的有效方法.同时探讨了AcAm生成THMs的反应路径,表述了溴离子的催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13.
为探索高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炭去除水体和土壤中Cu~(2+)污染的可行性,本文以常见的农林废弃物苹果树枝和梧桐木锯末为原料,采用450℃限氧热裂解法制备生物炭,通过两种生物炭对Cu~(2+)的批量吸附试验,利用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Temkim、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了苹果枝和锯末生物炭对Cu~(2+)的吸附行为.同时,使用FTIR红外、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研究了两种生物炭对Cu~(2+)吸附机制,分析了两种生物炭之间的吸附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苹果枝生物炭在3 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5.85 mg·g~(-1),锯末生物炭在6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7.44 mg·g~(-1),与其他研究相比,这两种生物炭体现了较高的Cu~(2+)吸附性能;(2)两种生物炭对Cu~(2+)的热力学吸附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是近似单分子层的有益吸附;动力学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其对Cu~(2+)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等多种过程;(3)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静电吸附,配体(酚羟基)/离子(H+)交换和阳离子—π键作用. 相似文献
514.
在相同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分别加载1.5 g·L~(-1)的80、140、200、和300目不同粒径的磁性活性炭(反应器编号依次为2、3、4、5号),同时以不投加磁性活性炭的SBR反应器(1号)作为对照组,研究各反应器污泥体积指数(SVI)、粒径分布特征、胞外聚合物(EPS)中胞外蛋白(PN)、胞外多糖(PS)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除污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磁性活性炭对污泥颗粒化进程有一定的影响,粒径过大、过小对促进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强化作用不明显,当磁性活性炭的粒径为140目和200目时,活性污泥很容易以其作为\"成核\"载体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并且形成的颗粒污泥结构紧密,沉降速率快.采用高斯函数分析污泥粒径分布和标准偏差发现,反应器运行的第50 d,3号和4号反应器内污泥平均粒径均达到了780μm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反应器,标准偏差分别为318.9μm和362.3μm,两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均匀,处理系统较稳定.与此同时,投加不同粒径的磁性活性炭均有利于促进污泥胞外蛋白质PN含量的增加,对胞外多糖PS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合适的磁性活性炭粒径(140目和200目)越有利于污泥PN的分泌,颗粒化程度明显的3号和4号反应器的PN/PS比值均高于其他3个反应器.磁性炭基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惰性内核模型\".此外,3号、4号反应器对废水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均高于其他反应器. 相似文献
515.
中国交通安全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笔者在分析和比较中、美、日等国道路交通现状、交通安全的发展趋势、已采取相应对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交通安全的状况、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和分析,并强调在交通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交通安全技术手段的提高是我国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只有通过实施分阶段的、递进的安全管理对策和开展长效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技术,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和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16.
517.
518.
A laboratory scale test was conducted in a combined membrane process (CMP) with a capacity of 2.91 m3/d for 240 d totreat the mixed wastewater of humidity condensate, hygiene wastewater and urine in submarine cabin during prolonged voyage.Removal performance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mmonia nitrogen (NH4+-N), turbidity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LAS)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 erent condition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e uent COD, NH4+-N, turbidity and LAS flocculated in ranges of0.19–0.85 mg/L, 0.03–0.18 mg/L, 0.0–0.15 NTU and 0.0–0.05 mg/L, respectively in spite of considerable fluctuation in correspondinginfluent of 2120–5350 mg/L, 79.5–129.3 mg/L, 110–181.1NTU and 4.9–5.4 mg/L. The e uent quality of the CMP could meet the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water and hygiene water according to the class I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in China (GB3838-2002). Theremoval rates of COD, NH4+-N, turbidity and LAS removed in the MBR were more than 90%, which indicated that biodegradationis indispensable and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A model, built on th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theory, wa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CMP and produced high reliability. The average error of COD and NH4+-N was5.14% and 6.20%, respectively,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turbidity and LAS was 2.76% and 1.4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well fitted the laboratory data, and was able to simulate the removal of COD, NH4+-N, turbidity and LAS. Italso suggested that the model proposed could reflect and manage the operation of CMP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mixed wastewaters insubmarine. 相似文献
519.
利用观测数据、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以及WRF-CMAQ模式对中山市旱季霾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中山市霾污染的天气形势以大陆高压型为主.当相对湿度在71%~90%时,气溶胶浓度和能见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且当能见度减小到5 km以下时,PM2.5浓度的大幅减小才能使能见度略有好转.最有可能引起中山发生霾天气的两条污染带,一条是沿中山至湖南南部,另一条是沿中山到粤东地区.WRF-CMAQ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2014年1月份中山PM2.5浓度、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广东省区域内灰霾的污染过程.在气溶胶质量权重及消光贡献中,硫酸盐的比重最高,在高相对湿度下,二次气溶胶的消光权重超过80%.通过中山PM2.5过程分析发现,在霾过程,无冷空气时PM2.5主要来自气溶胶反应、排放源和水平平流,贡献率分别为35%、15%和10%,有冷空气时水平平流的贡献最大,达37%;在清洁过程,无冷空气时气溶胶主要靠水平平流和干沉降清除,贡献率分别为-39%和-14%,有冷空气时清除以水平平流和垂直对流、扩散为主,贡献率分别为-29%和-25%,说明不同天气条件下霾的污染和清洁机制有着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