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513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009篇
基础理论   279篇
污染及防治   343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改变了下游的来水状况,可能影响下游的水盐动态。挑选蓄水进程中典型枯水年2006年蓄水进程时段,分析该时段河口水盐动态可能受上游蓄水的影响程度。2006年秋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导致长江径流减少量约为4 000 m3/s,与径流量最低值相比下降幅度达33%。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搜索了蓄水之前与2006年秋季蓄水时段长江大通径流量相似的时间序列,研究并分析了蓄水前后相似径流量过程情况下长江河口区域水盐要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前后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2006年蓄水阶段及其后续影响时段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含量均大于蓄水前各要素测值,蓄水后江水盐分最高增加幅度约为45%,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约为10%。在蓄水前后自然径流量过程基本相似的前提下,三峡工程调蓄所致的径流量减少可能为江水盐分、地下水盐分及土壤盐分上升的重要原因,表明三峡调蓄对河口水盐要素的动态变化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12.
耐盐石油降解菌性能及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冀东油田钻井废液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石油降解菌Virgibacillus sp.(简称SJ菌),其在高含盐条件下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高达56.12%左右。考察了pH值、盐度、不同N和P形态等因素对SJ菌降解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J菌有较宽的pH值适应范围(pH值为6~10)和较好的耐盐能力(0.5%~20%),在pH值为9及NaCl质量浓度为5%时对石油类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佳利用N源和P源分别为(NH2)2CO和KH2PO4,该研究为油田高含盐含油废液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13.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教育特点不同,高职院校环境监察专业有其特殊的专业特色。环境监察专业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需要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入手,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14.
The interactions of arsenic and phenanthrene on plant uptake and antioxidative response of Pteris vitatta L. were studied hydroponically. The combination of arsenic and phenanthrene decreased arsenic contents in fronds by 30-51%, whereas increased arsenic concentrations 1.2-1.6 times in roots, demonstrating the suppression of arsenic translocation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without phenanthrene. Under the co-exposure, As(III) concentrations in fronds deceased by 12-73%, and at higher arsenic exposure level (≥10 mg/L), As(V) in fronds and As(III) in roots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arsenic treatment. Arsenic exposure elevated phenanthrene concentrations in root by 39-164%. The co-existence of arsenic and phenanthrene had little impact on plant arsenic accumulation, although synergistic effect on antioxidants was observed, suggesting the special 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P. vitatta in the co-exposure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P. vitatta in phytoremediation of arsenic and PAHs co-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915.
为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沛沿河流域水质状况,通过对稻田、林地、果园的土壤分别施用不同化肥后,模拟研究了土壤在受雨水短期浸泡及连续降雨情况下氮、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对氮、磷的释放能力最差,施肥时应以基肥为主;林地、果园土壤的保肥能力均劣于稻田土壤,应采用“少量多次追肥”的方法.尿素与碳铵宜作为基肥施用,而...  相似文献   
916.
以较常见的预氯化为技术手段,考察了预氯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氰化物、硫化物以及水合肼等还原性污染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随有效氯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有效氯投加量>5.0 mg/L时降低到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限值(0.05mg/L),在有效氯投加量>6.0...  相似文献   
917.
通过钡盐沉积改性制备改性硅藻土,并将其应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pb2+,分析了钡盐浓度、pH、改性硅藻土投加量、水样中pb2+初始浓度以及振荡时间对改性硅藻土吸附pb2+的影响,并对硅藻土的沉降性能和改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选择0.20 mol/L钡盐改性硅藻土,在pH为7.0、投加量为2 g、水样中pb2+初...  相似文献   
918.
陕西分区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军  文毅  鲁权  邵辉成  聂大巍 《灾害学》2012,(4):98-102,113
在合理分区、收集整理陕西及邻近地区190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烈度衰减的椭圆模型,采用多元稳健线性回归方法,分区统计计算得到陕西陕南、关中和陕北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19.
整合新经济地理学、现代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地方化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初始因素、增强因素和扩散因素在内的非均质空间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采用历史归纳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影响苏锡常地区制造业集聚、扩散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及其变化过程。认为,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历史积累的地方化因素、接近外部市场是苏锡常地区产业集聚初始向心力;地方政府的作用、集群和网络效应成为外资快速集聚的增强因素;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要素价格上涨、区域开发重点转移导致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微妙变化,导致近年来苏锡常地区部分产业呈现扩散趋势,并使得苏锡常地区制造业步入产业升级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920.
基于对城市化概念的认识,通过测算中国各城市的人口、经济和空间城市化率及其增长速度,运用Arcgis93支持下的热点分析方法,考察2000~2008年中国城市单元城市化水平增长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模式,认为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热点仍然在东部沿海,主要围绕环渤海和珠三角两大城市化热点城市群,向东北、西北、西南等冷点区中心辐射、梯度推移;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与经济增长格局有较大偏差,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市化的拉动作用相对经济增长更为明显;城市化空间格局的形成受自然、历史、政策、经济、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包含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和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两种道路,未来政府作用将逐渐弱化,推力的主动力地位将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