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8篇 |
免费 | 483篇 |
国内免费 | 7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7篇 |
废物处理 | 88篇 |
环保管理 | 166篇 |
综合类 | 1433篇 |
基础理论 | 443篇 |
污染及防治 | 494篇 |
评价与监测 | 126篇 |
社会与环境 | 93篇 |
灾害及防治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62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39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162.
163.
164.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5.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的重要手段。在总结环境监测实验室(二级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体系文件宣贯不到位、技术人员上岗证考核不系统、现场采样和样品管理质控有缺陷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强化制度落实、加强技术培训、试行全过程质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6.
对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污泥中总砷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及合量进行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试样称量、标准溶液配制、工作曲线拟合、污泥含水率、各种玻璃量器的使用及测量重复性。其中样品预处理、样品消解液中总砷的质量浓度及污泥含水率所产生的不确定度较大。这对进一步优化试验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7.
不同植物对石油污染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植物修复因具有众多优势而被人们广泛关注,而耐受性强的修复植物的选择是研究的重点,因此,采用皿培的方法对几种待选植物种子进行培养,对其在不同浓度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的出芽率进行分析,并持续观察其植株的生长状况,评价植物在各个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耐受性,结果可得: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0.5%)对植物种子萌芽和植株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高浓度(1%~3%)石油污染土壤对种子萌芽和植株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受试五种植物中,红三叶种子的石油污染耐受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8.
Jiarui Han Qian Ye Zhongwei Yan Meiyan Jiao Jiangjiang Xi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11,5(4):533-542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weather forecast is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in weather prediction. An ideal forecasting system would
incorporate user-end in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meteorological community has begun to realize that while general improvements
to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ather forecasting systems are becoming asymptotically limited, the improvement from the
user end still has potential. The weather forecasting system should include user interaction because user needs may change
with different weather.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conceptual forecasting system that included a dynamic, user-oriented
interactive component. This research took advantage of the recently implemented TIGGE (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
project in China, a case study tha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new forecasting system with reservoir managers in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 region rich in rivers and reservoirs in eastern China. A self-improving forecast system was developed
involving user feedback throughout a flood season, changing thresholds for flood-inducing rainfall that were responsive to
previous weather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dynamic user-oriented assessments of the skill and uncertainty inherent
in weather predi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ideas for developing interactive, user-oriented forecast systems.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