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2篇 |
免费 | 158篇 |
国内免费 | 5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8篇 |
废物处理 | 69篇 |
环保管理 | 99篇 |
综合类 | 965篇 |
基础理论 | 260篇 |
污染及防治 | 417篇 |
评价与监测 | 75篇 |
社会与环境 | 74篇 |
灾害及防治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772.
773.
774.
以水作溶剂,采用简单的回流法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COOH)2,并首次将其用于In(Ⅲ)离子的吸附分离。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pH值、接触时间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吸附In(Ⅲ)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3.0、温度为303 K的条件下,UiO-66-(COOH)2对In(Ⅲ)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可达84.29 mg/g,优于大多数文献的报道值;整个吸附过程在90 min左右完成,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而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其可能的吸附机理是UiO-66-(COOH)2中的羧基与In(Ⅲ)离子的配位作用。此外,该材料能够实现重复使用,且在Na(Ⅰ)、K(Ⅰ)、Mg(Ⅱ)、Cu(Ⅱ)、Zn(Ⅱ)和Ni(Ⅱ)等竞争性金属离子的存在下,对In(Ⅲ)仍具备较好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为含铟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也进一步拓展了MOFs材料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75.
以养猪场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通过实验研究了供气量、pH、排泥量、原水稀释倍数、水力停留时间(HRT)对SBR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气量为375 L/(min·m3)、pH为8.0,并添加排泥100 mL的操作,可使SBR处理效果明显提高,COD、磷和凯氏氮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6.37%、94.14%、99.38%。逐步降低进水稀释倍数有利于培养出处理高浓度有机养猪废水的活性污泥,可将平均COD、磷和凯氏氮含量高达9 161.24、33.41和1 502.77 mg/L的养猪废水处理至出水的490.11、5.35和17.84 mg/L。降低HRT对SBR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76.
研究不同引物对PCR-DGGE和PCR-RFLP技术分析污泥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8对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不同可变区序列并对细菌多样性进行DGGE分析,也选取11对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片段并对细菌多样性进行RFLP分析.通过分析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DGGE图谱和酶切图谱,评价不同引物的扩增效果及其对污泥群落多样性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引物进行污泥群落结构DGGE分析或RFLP分析时,污泥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PCR-DGGE分析中,引物B341F/B534R(V3区)分析效果较好,条带较丰富,能够充分反映污泥群落多样性.PCR-RFLP分析中,引物27f/8f和1500R扩增效果较好,酶切位点较多,酶切图谱条带丰富,差异性显著,能够充分表征污泥群落多样性.因此,活性污泥细菌多样性分析时,PCR-DGGE分析较优的引物为B341F和B534R,PCR-RFLP分析较优的引物为27f/8f和1500R. 相似文献
777.
水罗兰对不同密度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罗兰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12 d,研究了水罗兰对低密度、高密度的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初始光密度(OD680)分别为0.026、0.257时,水罗兰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使其OD680降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培养过程中共培养液营养盐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铜绿微囊藻OD680降低及生长停滞并非因营养不足所引起.通过实验证实了水罗兰可作为铜绿微囊藻水华控制的生态修复物种. 相似文献
778.
779.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