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519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1183篇
基础理论   279篇
污染及防治   302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A recombinant human androgen receptor yeast assa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antiandrogen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for their removal during gray wastewater and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membrane reactor (MBR) system for gray wastewater treatment could remove 88.0% of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exerted by weakly polar extracts and 97.3% of that by moderately strong polar extracts, but only 32.5% of that contributed by strong polar extracts. Biodegradation by microorganisms in the MBR contributed to 95.9% of the total removal.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in the effluent was still 1.05 μg flutamide equivalence (FEQ)/L, 36.2% of which was due to strong polar extracts. In the anaerobic reactor, anoxic reactor, and membrane reactor system for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of raw coking wastewater was 78.6 mg FEQ/L, and the effluent of the treatment system had only 0.34 mg FEQ/L. The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mainly existed in the medium strong polar and strong polar extracts. Biodegradation by microorganisms contributed to at least 89.2% of the total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removal in the system. Biodegradation was the main removal mechanism of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in both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212.
河流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形态结构与水质变化间关系研究可以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河流是由急流-深潭-沙(砾)滩不断重复出现构成的系统,急流-深潭-沙(砾)滩是河流的基本结构单元,并以都柳江上、中、下游9个急流-深潭-沙(砾)滩单元为对象,测定了水质指标,分析了山区典型河道基本结构单元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都柳江深潭水体中氮素浓度与pH值大于急流,其浓度分别是总氮0.97mg/L和0.87mg/L;硝酸盐氮0.60mg/L和0.56mg/L;氨氮0.22mg/L和0.20mg/L;pH8.22和8.14。而磷素、溶解氧、BOD5和COD则是深潭小于急流。其浓度分别是总磷0.0187mg/L和0.0202mg/L;正磷酸盐0.0070mg/L和0.0085mg/L;溶解氧11.93mg/L和13.50mg/L;BOD53.75mg/L和5.36mg/L;COD10.986mg/L和12.807mg/L。电导率深潭与急流相等,均为169.7μS/cm。方差分析表明,深潭与急流水体总氮和硝酸盐氮在夏季差异极显著;磷素和pH在春季差异极显著;电导率在秋季差异极显著;氨氮、溶解氧、BOD5和COD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工作显示,河流形态结构变化影响着水环境质量,急流-深潭-沙(砾)滩不断重复出现使河流水质得到改善,在河道生态修复中需要遵循河流形态结构规律以便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213.
自行设计、加工一套阀门内漏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对不同尺寸阀门的模拟检测和数据分析,找出阀门发生内漏时的最佳检测位置,并发现阀门内漏时的声发射信号与系统压力、阀门尺寸之间的关系,保证了石化企业阀门内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14.
215.
通过对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非季风季节沉积的雪样分别进行酸化处理和消解处理后,利用高分辨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ICP-SFMS)测试了样品中19种痕量元素(Ba、U、Sr、Rb、Tl、Mo、Cs、Pb、Sb、V、Cr、Mn、Fe、Co、Al、Cu、Ti、Li、As)的酸化浓度和总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元素Al的最大/最小浓度比为326(酸化浓度)和465(总浓度),元素Pb相应比值为27和48.雪冰中痕量元素的总浓度一般大于该元素的酸化浓度,其中,元素Pb、Fe、Sb、Ba、Al、Ti的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平均比值分别为91%、76%、60%、52%、33%和21%.一般地,样品中不溶微粒含量越大,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比值越小;不溶微粒含量越小,则相反.对痕量元素的富集系数(EF)分析表明,各元素总浓度EF均值小于酸化浓度EF均值,揭示了用酸化浓度计算EF存在对痕量元素人为来源影响的高估.人类排放是小冬克玛底冰川中痕量元素的来源之一,对于元素Mo和Sb,人类排放估计是主要来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模拟出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冰中痕量元素在非季风季节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西部及中亚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规律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 ,结合历年环境监测资料 ,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近十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 :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 ,中小河流污染突出 ;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 ,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 ;湖泊氮磷含量逐年增高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市郊小城镇河网水质急剧恶化 ,已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中心。造成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物源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化肥、底泥等。针对上述污染规律和成因机制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19.
城市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总体现状发现,我国城市河流治污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区域利益分化、职能部门能力缺失等困境,以此为前提,分别从树立正确的城市河流治污观念、设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预防为主和防控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几方面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20.
从我国小城镇水污染现状出发,分析了小城镇污水处理目前存在对污水处理认识不足、缺乏相应资金支持、运行模式落后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