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7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8篇 |
废物处理 | 61篇 |
环保管理 | 122篇 |
综合类 | 1209篇 |
基础理论 | 279篇 |
污染及防治 | 365篇 |
评价与监测 | 1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10篇 |
灾害及防治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362.
363.
使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11月对渤海和北黄海海水中4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VHCs)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渤海和北黄海表层海水中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浓度平均值和变化范围分别为7.03(4.23~12.63) pmol/L、19.61(5.99~55.00) pmol/L、20.37(1.68~58.25) pmol/L和41.03(10.84~96.94)pmol/L。受生物生产、人为输入、陆地径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4种VHCs浓度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渤海海域由北向南递减,北黄海海域山东半岛以北、鸭绿江口浓度较低的特点。受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不同站位VHCs浓度在垂直分布上有较大差异,但最大值均出现在真光层。周日变化研究表明:VHCs在13:00和17:00浓度较大,7:00和21:00浓度较低,说明VHCs生产释放受光照和潮汐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采用Liss和Salter双膜模型估算了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海-气通量,结果分别为36.28(0.13~109.54)nmol/m2d、85.96(-8.9~308.61)nmol/m2d、191.71(0.10~386.67)nmol/m2d和285.14(0.19~914.85)nmol/m2d,表明在调查期间渤海和北黄海是大气中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源。 相似文献
364.
为了解盐度渐变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渗透调节的影响,设置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为29),5,10,15,20,35六个盐度梯度,并对不同盐度下幼鱼鳃丝Na+/K+-ATP 酶活力、离子浓度、渗透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盐度5~35,黄条鰤尿、血清、血浆的渗透压均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为35时渗透压均为最高,其中尿的渗透压显著高于血清和血浆渗透压。在盐度从29下降的过程中,鳃丝Na+/K+-ATP酶活力、离子浓度、渗透压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盐度从29升高到35时,各检测指标中仅有尿和血浆的K+ 含量无显著变化(P >0.05),其余均显著升高(P <0.05)。实验结果表明,黄条鰤生存和繁衍的自然海水盐度29是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在略低的盐度20~29均能较快适应,说明在盐度渐变过程中,黄条鰤幼鱼对外界盐度变化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65.
366.
367.
自行设计、加工一套阀门内漏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对不同尺寸阀门的模拟检测和数据分析,找出阀门发生内漏时的最佳检测位置,并发现阀门内漏时的声发射信号与系统压力、阀门尺寸之间的关系,保证了石化企业阀门内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68.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考察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以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为代表的人口因素和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耗结构及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经济因素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决定因子。研究结果为国家制订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69.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