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99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881.
2019年在珠三角典型产业重镇佛山市狮山镇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开展大气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分析.观测期间共测得56种VOCs物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浓度为(39.64±30.46)×10-9,主要组成为烷烃(56.5%)和芳香烃(30.1%).大气VOCs在冬季和春季浓度较高.VOCs各组分呈“U”型日变化特征,污染时段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污染时段.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O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2019年VOCs的OFP为107.40×10-9,其中芳香烃对总OFP贡献最大(54.6%).OFP浓度最高的10种VOCs占总OFP的80.3%,占TVOCs体积浓度的59.9%,高反应活性的VOCs物种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大气浓度,应重点控制.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溶剂使用源(42.4%)和机动车排放源(25.8%)是研究区域2019年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过程源(14.6%)、汽油挥发(7.9%)和天然源(1.7%),控制上述源的VOCs排放是缓解该地区臭氧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82.
象山港海域水质时空格局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识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2007—2008年对象山港23个站点(包括10个电厂站点)的水质样品进行连续2年的季节性采集,采用SOM(Self-Organizing Map)工具箱,结合k-nn(knearest neighbors)神经元聚类对15个水质参数进行分析,以探明象山港海域水质时空变化并识别敏感的影响区域.结果显示,象山港海域N/P(物质的量比)平均值为27.0.水体污染指数(AI)和海水营养指数(NI)分别指示整个象山港水质处于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状态,但水质加权指数(WDX)显示,加权水质标准未超过3类水质,说明传统的AI和NI指数不能反映象山港的实际水质状况.经SOM分析发现,象山港海域各取样站点按季节和空间格局可分为8个聚类组.从季节上看,pH和油类含量在春季最低;夏季水温、COD、NO2--N最高,而DO最低.NO3--N、DIN、DIP在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但透明度相反.Chl-a含量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季节的安全性指数(SFT)和N/P无显著差异(p>0.05),而NI、AI和WDX差异极显著(p<0.01).空间分析显示,象山港水体可分为港底区和口中部区,其中,港底区盐度、pH显著低于口中部区(p<0.01),而NO2--N、NH4+-N、DIN、DIP、Chl-a则显著高于口中部区(p<0.05).除WDX无显著差异外,港底区的N/P显著低于口中部区(p<0.01),而NI、AI、SFT相反(p<0.05).建议港区底部宜采用养殖大型海藻方式以减轻富营养化,此外,冬季黄墩港的水体中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生食该季节贝类产品时需要检测.  相似文献   
88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危机,以细颗粒物(PM_(2.5))为标志的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核心工作.目前,传统的地面监测站监测PM_(2.5)浓度的方法空间分辨率较差且耗费人力物力,而卫星遥感数据监测PM_(2.5)浓度的方法大部分只能应用于白天.由于PM_(2.5)浓度在时间上存在周期性变化,因此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的夜间PM_(2.5)浓度可以作为表征PM_(2.5)日变化规律的重要补充.本研究采用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Suomi NPP)卫星搭载的可见红外成像辐射计套件(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 VIIRS)中Day/Night波段(DNB)夜间灯光影像数据,依据大气气溶胶消光原理和站点气象数据,建立PM_(2.5)浓度的预测模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上海地区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在2014—2018年冬季无月无云的晴朗夜间的PM_(2.5)浓度值进行估计,并对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上海地区PM_(2.5)实际浓度与模型估算PM_(2.5)浓度之间R~2=0.767,均方根误差(RMSE)为19.210μg·m~(-3),验证了VIIRS/DNB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在估算PM_(2.5)浓度方面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84.
水稻根系中多环芳烃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根系的多环芳烃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不断变化,呈现出初期逐渐升高,到成熟期趋于稳定的一般趋势.幼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水稻根系的多环芳烃总含量(PAH15)平均分别为464、969、592、1075 ng·g-1和1059ng·g-1,并主要由3环化合物组成.根系的脂含量、比表面和生物量等指标对根系多环芳烃的变化起到了一定影响.其中,脂含量和比表面的影响比生物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水稻的成熟,水稻土多环芳烃含量逐渐降低,而5、6环化合物的比例逐渐增加.水稻根系和水稻土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5.
大连湾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大连湾1997年11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湾20世纪90年代末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大连湾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东部的环境质量好于西部,其中臭水厌附近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严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与90年代初相比,湾内部分水域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际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886.
黄河水中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研究痕量金属铅在黄河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黄河悬浮粒子承载铅的能力,进行了黄河水中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①铅以一价正离子形式与悬浮粒子进行阳离子交换,交换的pH范围在3~7,当pH为6时,离子交换率达到最大值;②铅离子浓度增加,离子交换率降低;③交换剂为转化沙时的离子交换率比未转化沙大;④可溶态痕量金属铅在黄河水中除了与悬浮粒子表面吸着交换进入固相外,也可以沉淀形式进入固相。   相似文献   
887.
通过研究与试验,对湿糠醛渣以压滤的方法,取其渣液并进行提纯,可获得糠醛产品。此法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可减轻糠醛渣在堆放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其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面有看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88.
工业污染废润滑油再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润滑油是仅次于燃油的第二大石油制品,机械润滑油在长期使用后将变为废润滑油,成为污染源。对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防止废油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可以节约人类有限的石油资源。文章在对当前国内外污染废油再生工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污染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89.
东北小兴凯湖沉积物POPs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采用GC-MS分析了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特征,探讨了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生物毒性风险.结果表明:①小兴凯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在82.1~534.6 ng·g-1之间,西北湖区含量较高.沉积物中OCPs和PAEs含量范围分别在4.8~50.4...  相似文献   
890.
研究旅游效率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运用DEA模型、熵值赋权法、阈值法、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ArcGIS等方法对2009年、2014年、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效率、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协调性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3个指标均随时间的发展而上升,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存在某些核心省份带动周围省份上升的现象。②协调度与旅游效率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协调度越高,说明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更高效、合理、健康,该区域旅游业更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